前段时间和咖啡师朋友聊天,对方提及关于现在店内咖啡外卖业务和堂食之间的占比问题,也表达了如若没有外卖业务是比较难生存的。尽管外卖相关的物料耗材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如若流水走得起来,还是很不错的一笔收益。加之,现在动辄高温天气,人们真的很不喜欢走出空调房去咖啡馆买咖啡,外卖业务的发达也让咖啡馆基本上都会开设外卖业务。
其实咖啡外卖业务是现在很多咖啡馆都在做的部分,甚至一些我们称其为“走咖”的小店,就是专门以外卖为主的咖啡站,他们不会设置堂食位置,这样一方面店面不需要很大,投入成本可控;另一方面结合选址和所在地人们的咖啡刚需,迎合这样的消费心理,开设走咖或外卖业务是必然结果。再加上之前疫情的特殊时期,人们也逐渐养成了外卖习惯,不少咖啡馆能存活下来,也是因为外卖作为主营之一,所以基于多种原因吧,我也觉得外卖咖啡会成为咖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好比对于上班族来说,在路上随手买一杯咖啡和早点几乎就是他们的日常。
我们都说咖啡馆的核心是个社交场所,在构建空间之下,肯定你所感知到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的风味了,还会包括环境布置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带给你的一切感受,而这些感受都将汇聚在你对一杯咖啡的体验或者对一个空间的感受。很多人是很享受在咖啡馆里的感觉,不管是放空独处,还是陌生人社交,得到心灵滋养和让生活充满意义,这都是一种获得感需求的体现。
我记得这两年特别流行一个词,那就是“数字游民”,说的就是那些把咖啡店作为工作场所的人们,其实这对于一家咖啡馆来说是个比较无奈的事情,因为他们会点来一杯咖啡或者一份吃的,就在咖啡馆里一下午甚至是一整天,所以紧靠堂食来说,这样的咖啡馆的翻台率就是相当低的,而如若同时拥有外卖业务,将会间接提升咖啡馆的接待能力与收入。因此,咖啡店除了社交方面,提供外卖选择通常是商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有交流过部分咖啡馆主,基本上一些社区店来讲,他们外卖订单的比例60%左右,其余40%则是堂食客人。这里的外卖订单包括客人到店打包带走以及外卖平台上的订单。一些专门就做外卖咖啡生意的,基本上只需要一两个咖啡师就可以卖几百杯饮料了。但这里还有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不少国家或地区实行了禁塑令,就好比我今年4月去香港的时候,刚好就赶上他们开始实行禁塑令了,所以这也会促使咖啡馆在提供外卖产品的时候,其包装要如何满足当下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所以某种程度上也会提升了外卖耗材的成本。
为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咖啡馆可能要用到是那种不含塑料内衬的可回收或可堆肥的一次性杯子,或者就倡导客人自带杯子。我曾经有到访过一家社区咖啡馆,他们的老客都会直接在店里存放自己的杯子,每次来的时候老板只需要拿出客人对应的杯子就好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互动和培养熟客复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