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亚洲美食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外国品牌走进来、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案例屡见不鲜。
以福建小城莆田命名的莆田餐厅,便是中国人创立于新加坡,尔后又回到中国开出100家餐厅的头部中餐品牌。
今天,餐饮O2O君深度解析莆田餐厅背后独特的经营逻辑和方法。
一、开出100家莆田菜,前7年只做一间店
莆田餐厅2015进军中国上海,目前100家店,新加坡老店-连续7年米其林一星餐厅。
为啥被叫“方叔叔”?创业时厨师国内来的,起初想家,把其家里人接到新加坡7-8个小孩子,员工忙老板负责带孩子,小孩子都叫老板,那时就开始叫方叔叔。
方叔叔最喜欢做餐饮,好客喜欢热闹,立志一辈子做餐饮。刚开始新加坡人对莆田很陌生,开始2-3年有困惑,以为是日本菜,自己是莆田人只会做莆田菜。
顾客认可、鼓励,认为东西好吃,但生意并不火爆。店里同事支持,感恩员工;不要把客人想的那么坏,感恩客人。
开店的初心,让新加坡人了解莆田家乡的味道。第七年新加坡政府找上门,新加坡标准与创新局(现名企业发展局)主动推荐咨询公司并给咨询费补贴,20万新币=100万元人民币。
一家店坚持7年,坚持好食材,买最好的鱼等。第一批忠实客户就是菜贩鱼贩,客人是一个一个攒起来的,品牌获客成本越来越低,客户会回头复购并带来新的顾客。
2010年员工增多有了各种部门,新加坡政府再次找上门推荐读EMBA。所有同学都是精英却听不懂,作为东道主开始请同学吃饭,收获了很多意见。
之后,14年进香港美食之都,拿了米其林推荐餐厅,15年开到上海,当时头三年出品服务都还没达到标准,自己非常不满意,要对得起客人的期待-米其林一星的期待。
莆田餐厅经过几年的打磨,目前在人均150元的餐厅里已经非常优秀了。
二、奉行‘不时不食’,坚守原味不走寻常路
“莆田之始,其实源于一份思乡情,二十年前我从莆田移居新加坡,特别想念家乡美食,便决定在新加坡吉真那路开一家主打特殊福建菜的菜馆。”方志忠说。
2000年,莆田(兴化)菜馆于新加坡开业。
问到多年来吸客秘诀,方志忠笑言没有捷径,‘掌握好食材,原味福建菜’就是成功之道。
莆田人深谙‘不时不食’的传统,例如哆头蛏是莆田涵江哆头村独有的夏季海产,每年4月至8月是当地哆头蛏的时令季节,肥美清甜。以蛏子入馔,配以蒸、炒、焗等方法,创出独特料理。
又如海蛎,每年冬季是其最肥美的季节,餐厅会在这时期推出相应菜式。莆田渔民盐渍海蛎是镇店之宝,为时令菜式,属于季节供应。
莆田另一卖点绝对是菜式价格,出名的性价比高,方志忠希望大众视餐厅为日常食堂,而不是只有在节庆才会光顾的贵价餐馆。
别以为菜式价格相宜,他便会将货就价,他坚持不能在食材上节约成本,因为没有好食材,再优秀的厨师也烹调不出美味菜肴。
方志忠坦言,他愿意薄利多销。
“要选好食材,我不介意昂贵一点,例如我们选用的日本鳗鱼,比其他地方出产的贵一倍,但为了做到优质菜式,我在所不计。”方志忠说。
至于坚守原味,他希望菜式不用太多调味,能让顾客尝到家常菜味道就最理想。
立志于全球正餐中餐标杆品牌,地区插旗就是动作,每个城市看到莆田。疫情后日本英国美国标杆城市开店。
能力匹配问题,为什么中国不开200间店?一个城市开一间店,会不会成本高?
一个店长过去就能把店开好,店长制很彻底;供应链,中国只有一个中央厨房,就在莆田,菜品调整,很多菜不要,才做到了标准化全国一样。
SOP标准化投入很高,菜品、食材、服务都有sop,味道保持好。没有所谓大厨,都是大投入内部培训。
不同地区菜品、味道有调整么?当地客人消费习惯,比如广东香港先上一杯茶有茶位费;当地员工文化差异、政策。
新加坡南洋辣椒酱,莆田菜很清淡,是个味型的桥梁;比如成都,喜欢辣,用更辣的辣椒。
进香港的宣传策略:享誉新加坡的莆田菜,林青霞挚爱餐厅,做活动送林青霞的书。
进军中国第一个麻烦,莆田地名无法注册商标,第二中国人想到莆田想到中国游医,品牌印象差。考虑要不要换名字?决策:不换。
定位全球品牌,中国市场是其中之一。目前20多个城市开有分店,未来精力海外欧美会更多开店。
不要“不走寻常路”,寻常的道路上做出不寻常的努力。凡事彻底,把平凡的是做到不平凡的努力,等于持续改善。
三、不要爆品思维,细水长流的持续投入
“三分靠厨师,七分靠食材,掌握好食材,原味福建菜”。这是莆田的事业理论,也是它的品牌谚语,更是它的产品科学。
在品牌传播层面,使用歌曲的传达力更高。因为文字一旦被嵌入旋律当中,你甚至不用去回忆就能脱口而出!所以使用福建一首经典老歌《爱拼才会赢》,这首歌也唱出了莆田20多年的初心。
至于莆田的菜单设计,也是从吸客流提客单高价值的角度来考虑的:
第一,打造招牌榜,一次卖更多。
2015年莆田提出了“莆田10醉”,一炮打响了首个拳头产品。同时把产品的价值做进命名里,把购买理由写进文案里,这一下就让第一次进到莆田餐厅的顾客,不用问别人,直接照着点就可以。
所以在全球,平均每家店“莆田10醉”产品的营收占比高达40%。
第二,从按例卖改为按位卖,一个机关卖更多。
对“百秒黄花鱼”的推广,以前大家点单的时候,一桌只点一条鱼,大家一起分着吃。
这一次在菜单上明确地标出了“按位上”,这样一来,大家是按照人头来点单的,几个人就点几条鱼。
第三,产品搭售卖,一次卖更多。
在鳗鱼节和海蛎节的推广期间,开发了产品搭售战略。这个搭售战略不仅是产品的吃法指南,更是产品的购买指南,让消费者跟着买、跟着吃。
第四,最重要的来了,“一图制胜”。
餐饮的拍摄和设计,其实就是食欲感的设计。一张图必须让人看到就流口水,看到就想吃。所以我们要实现一张图就能打动购买。
用“莆田食材节”解决全球品牌的管理问题:全球市场统一一个声音,一定比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声音要好。
因为做营销传播,实际上是在管理品牌传播的声音场,让所有人在同一个时间只说一件事,只传一句话,形成统一的节奏,这样才能管理大众的集体印象,建立品牌和顾客的习惯共同体。
奥格威曾经说过,在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方法,几乎在其他国家也有效。
对企业而言,当品牌能够成就一方百姓的生计,能够壮大一方乡土的文化,这就是华与华说的品牌积德。
大家可以想一下,端午节可以让人们一直记住屈原,中秋节可以让人们一直记住嫦娥,如果莆田的哆头蛏节再做50年,它将成为一个不可撼动的品牌文化。
就是这些很普通的创意,在年复一年的执行中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深入人心。
所以,不要在营销当中看到多么精彩的创意,你要去看的是它扎根扎得有多深,最后这个创意经过年复一年的执行,如何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经过紧锣密鼓的推广筹备,头水紫菜上市后却一直不温不火,点单率远低于预期。
后来一复盘才知道,头水紫菜虽然珍贵,但是纯素菜的吸引力远没有肉菜和海鲜力度大。这也是收获的第一个教训。
一切增长都是投资拉动,不要爆品思维,要持续投资。成熟的品牌每年应该以同样的形象、同样的话语、同样的知识,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此后连续6年重复投资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个符号,让蛏霸成为品牌最重要的产品资产。
不鼓吹要追求爆品,因为爆品是一时的,不要一下子爆了,一下子又没有声音。对企业来说,长期细水长流的持续投入,效果超过短期的大规模轰炸。
莆田食材节也不是推一道就火一道,7年时间策划并创意了11种好食材的推广,才沉淀出以黄花鱼、哆头蛏、鳗鱼、海蛎形成的小海鲜战队。
也正是通过这样季节性的推广,淘汰不合适的,才能把好卖的产品筛选出来,才有了这样一批吃得住的明星产品。
另一方面,极致的门面设计,快速跳出货架,获取品牌流量主权。
香港机场被誉为全球交通及资讯枢纽,是一个大流量的消费场所。用醒目的水波纹和大面积的莆田蓝刷新门头,形成品牌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同时,在门店的人流必经之地,开发并设计了扁肉汤明档,这可是品牌最佳的广告位。
所有的小吃产品现点现做、现包现卖,将明档打造成产品销售的热卖舞台,既吸睛又吸客。
小结:
每留住一个客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莆田餐厅设计,到服务,到产品,甚至到内控,管理都非常精细。
作为土生土长的莆田人,方志忠不但希望通过莆田餐厅在国内的深入布局,向更多国内消费者推广福建莆田的美食和文化,传递正能量,还希望借助莆田餐厅的全球化发展,向世界传递中国美食文化,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美食和文化。
如今,中餐出海与引进来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餐饮O2O也计划11月15-22日,东南亚研学之旅走进新加坡,深度了解中餐出海第一站的生存之道与发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