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特色瓜果加入茶饮并不新鲜,新鲜的是,所有产品都是“特产”,比如昌黎葡萄、青龙板栗、骆驼黄山杏……
我发现秦皇岛品牌脸红秦田田,用“特色农产品”做奶茶,长期霸占当地饮品好评榜top1。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打卡,有网友4天喝了10杯。
它到底怎么样?我实地探了探——
4天喝10杯
被网友称为“秦皇岛必打卡奶茶”
最开始关注脸红秦田田,是国庆期间网友的晒图推荐,“可以喝的秦皇岛特产”“爱国奶茶”“在当地呆了4天喝了10杯”。
上周,我特意到位于秦皇小巷西门处的门店体验了一番:
恰逢一波寒流,原本热闹的小吃街当天游客并不多,但脸红秦田田的门口,穿着羽绒服、大衣等点单的顾客,已经排起了长队。
先看门店:
典型的复古怀旧风:红砖墙面、茅草屋檐。最吸引眼球的是门口巨大的农家女孩雕像,将近5米高,手持盛板栗的竹篮,不仅体现乡村的质朴之情,同时也传递来自山林的产品定位。
门面不小,但大部分区域是原料预制区及仓储区,店内外都未设客座,主打随买随走。
再看菜单:
主打山果茶,分为奶茶、果茶、冰沙和奶昔四类,总共不到20个sku,基本上每一款产品都包含一个经典的特色山果,比如青龙板栗、田山杏、苞米、山楂等。
而且,每款饮品都会标明原料来源,在菜单上“手写”注解,从口感、茶香等给出点单建议。
单杯售价在10~15元之间,仅3款奶昔产品在18~25元,整体比较平价。
此外,门店还售卖与残疾人联合出品的甜品、冰板栗,每日限量供应。当天去了两家店打卡,均已售罄。
我了解到,脸红秦田田创立于2021年,是秦皇岛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打造的茶饮品牌。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几乎开一家火一家。
截至目前,品牌已开出20+直营门店,集中分布在秦皇岛、天津等城市,被网友称为“小岛版的茶颜悦色”。
它是怎么做“特产奶茶”的?
打造“可以喝的特产奶茶”
他们有3个策略
1、板栗、杏、山楂,用特色农产品做饮品
以特色农产品为奶茶原料,是脸红秦田田最大的特色。
比如“镇店原创”推荐的青龙小栗茶,搭配的板栗泥来自河北青龙县,口感绵密、自带清甜。
特意采用分盒包装的出品形式,既可以倒入奶茶中搅拌着喝,也能直接当甜品吃,给到顾客两种风味体验。
果茶石里野山杏同样让人惊喜,整杯饮品的配料只有茶底和田山杏,果肉充足、果香浓郁,透明杯身能看到细细的杏肉纤维。
此外还有骆驼黄山杏、昌黎葡萄、回春小苞米、一亩楂田等,也大受网友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地山果,品牌还挖掘引入了其他地区的特产。比如茶林酸角中采用了云南特产酸角,口感奇特,吸引了不少人尝鲜。
在同质化严重的饮品市场,将当地农产品与饮品结合做差异化创新,“特产奶茶”对消费者来说,更有记忆点。
2、强化原料的健康养生,提升饮品价值感
为了卖好“特产奶茶”,保证风味,脸红秦田田注重突出原材的价值。比如青龙小栗茶,选用的是秦皇岛青龙县 313 板栗品种,被称为中国境内干果之王。
每杯饮品都是现点现做,非应季的特产原料则依托公司产地资源提前预制,比如只有在春夏盛产的野山杏,为了留住风味,提前制成杏酱,保证游客在秋冬也能喝到。
还比如山谷玫瑰中采用的花酱,用云南玫瑰花制成,保鲜期仅20天,喝的时候还能喝到玫瑰花瓣。
他们还为饮品提供“说明书”,通过菜单(划重点)及包装,放大健康价值。
比如石里野山杏,杯贴上介绍“其烟酰胺是苹果的三倍”;一亩楂田的杯贴上写着“钙是牛肉的八倍,维C是苹果的十倍”。
菜单上每个产品后面都仔细标注了配料,还加上“接地气”点单秘籍:
神农栀子茶标注“凉比热的好喝” ;庭有红柚树,“使用新鲜的红柚果粒,带有微微的苦味;一亩楂田“含山楂果肉,需要吐籽”......
网友们直呼“老板太贴心了”。
店员透露,菜单上的所有点单建议均来自消费者,此外,顾客有“一杯求尝权”,若不满意口味,可要求重做。
3、用文化圈粉,打造助农、爱国的品牌形象
除了产品有特色,脸红秦田田输出的品牌文化也让人印象深刻。
品牌在特定日期会推出系列杯贴或者周边,十一期间,直接将申报(日本投降)内容做成杯贴,配套贴纸上写着“我们将望着不在满目疮痍的山河感叹,轻舟已过万重山。"
劳动节期间用了《新青年》内容节选,三八妇女节采用了新中国初期苏联式的宣传画等等。就连平时的贴纸周边,内容也均围绕像财神爷、节气故事、水墨画等中国传统文化。
当前国潮盛行,将历史、爱国等文化元素融入周边,吸引了大量网友主动打卡、传播。
“这杯奶茶喝得越来越热血。”
“什么奶茶,这分明是胜利的味道。”
此外,品牌在采用特色农产品时,也有意宣传产地信息,扩大特产知名度,从而帮当地的农民增收。
还不定期推出残疾人联合产品,比如栗子蛋糕、蛋卷、冰板栗等。此前,也曾策划“冬衣物资捐助”、“义卖角”等活动,将获得衣物和义卖金全部用来帮助残疾人。
不少网友评价,“感觉自己买奶茶的钱,花得特别有意义。”
低速增长时代
最好的策略是“走好自己的路”
总的来讲,脸红秦田田能在本地脱颖而出,主要是依托集团的农业供应链资源,将农产品与新茶饮深度结合,创新出了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
与此同时,强化助农、爱国情怀,塑造了“又红又专”的品牌形象。既好喝、又有爱心,自然赢得了消费者好感。
或许有人会说,区域小品牌容易打造网红属性,但很难复制也很难走出去。但坚守一隅,做一个小而美的区域品牌,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高速增长的通道里,所有人都在全力奔跑;而低速增长时代,每个入局者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中国市场的沟壑里,仍旧布满了宏大的缝隙,总有一片天地属于那些独辟蹊径,找到自己路径的品牌。
他们都有谁?都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