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书房气到市井烟火味,和府想干嘛?
卖了十年“养生面”的和府捞面,最近突然“掉头”——在门店里爆炒起肥肠、猪肝、回锅肉,推出主打锅气的“重口味”拌面,还在街边蒸起了小笼包。
现煮汤面、爆炒拌面、手作蒸点,这个全新子品牌被命名为“和府小面小点”。但价格却不便宜,比主品牌还贵。
小面小点的背后到底是怎样一套新模型?被“预制面”负面标签疑缠身的和府,能否靠“市井烟火气”翻转消费者的认知?
职业餐饮网记者走进门店,现场探了探。
手作蒸点 + 爆炒拌面,和府拥抱烟火气
“和府小面小点”首店位于苏州观前街,于今年过年期间改造升级,口号为”长寿乡·面点手作坊”。
1、开在临街商铺,走“市井风”,主打烟火气
门店设计上,将大门内退,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的前厅,蒸笼热气腾腾,几张桌椅随意摆放,整体氛围更接近街头市井,增加了消费者的可见性和互动感。
步入店内,一条全开放式的长操作台映入眼帘,左侧是汤品和煮面、中间是炸品、右侧是现炒浇头,通过更加直观的制作场景和更具烟火气的产品形态,进一步拉近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距离。
2、卖现煮汤面、爆炒拌面、蒸煮点心,面价格在28~49元
门店产品与和府主品牌有明显差异,主要有三条产品线构成,现煮汤面、现炒浇头、蒸煮点心。
不同于普通门店的各类“草本汤面”,小面小点的“现煮汤面”是四款全新的产品。“巨无霸清汤牛腩面”、“猪肝面”、“东海蛏子海鲜面”、“当归萝卜拆骨面”,融入了更多药食同源的中式滋补理念,价格在28元-39元之间。
现炒拌面都被冠上了“爆”的名号,跟养生似乎并不沾边:爆炒肥肠拌面、爆香回锅肉拌面、爆炒猪肝拌面、以及两两双拼版本与米饭替代版。售价在29-49元之间。
手作蒸点包含蟹黄包、手作鲜肉小笼、手作鲜虾小笼、手作黑松露小笼、纸皮烧麦、白蒲蒸糕。售价在12-38元不等。蟹黄包被当作引流产品,原价38元,点评团购只要9.9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和府小面小点”门店为旧店改造,大众点评中包含原典型的数据,当前评分与客单价信息暂不具参考性。
在经历了短暂试水后,小面小点也迈出了扩张的步伐,上海美罗城的和府已经围挡,将要改造成这一新模式。
现炒现蒸,它能撕掉“预制面馆”的负面标签吗?
和府小面小点这一子品牌,其实为和府打开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首先,是烟火气的营造和品牌形象修复
和府在不少消费者心中已被打上了“预制面馆”的标签。面对这一认知挑战,“小面小点”通过“手作面点、现炒浇头”的产品设计,在视觉和场景层面大幅加码“烟火气”,可被视为一次品牌形象修复的探索。
从门店的实际经营来看,“烟火气”的表达更偏向场景营造,整体运营依旧依靠中央厨房的模块化供给体系。保留“看得见”的现场烹调动作,结合“看不见”的后端标准化加工,让“现炒”成为顾客感知的重点,在效率压力与消费者期待之间寻求的一个现实平衡点。
其次,是在价格分层与消费者分层运营的探索
2024年,和府捞面对整体产品结构进行了系统性的价格调整,核心产品平均降幅约30%,将主力价格区间压缩至16至29元之间。这一调整背后,是品牌主动贴近大众快餐市场、应对性价比成为主流消费逻辑的反应。
而相较之下,和府小面小点的产品定价则显著高于主品牌平均水平。现煮汤面定价在28至39元之间,拌面及蒸点产品进一步延伸至49元区间。
这种反向提价的策略,体现出品牌在不同消费场景中的分层运营思路:主品牌强调快节奏、高性价比,满足刚需快餐需求;小面小点则通过“现炒、手作”的产品组合,构建出另一个价值锚点。
第三,是在全时段运营模型上的试探
除了价格定位差异,“小面小点”也在全时段运营商上进行拓展。和府主品牌以午餐、晚餐两个高峰为主要营业时段,而小面小点则尝试打破这一时段结构,向“全时段运营”靠拢。
引入小食、茶水等产品,使其更容易承接早餐、下午餐、轻社交等非正餐时段的消费场景。比如白蒲蒸糕、小笼、纸皮烧麦等单品,体量轻、出品快、搭配灵活,具备较高的时段适配性;爆炒系列则通过锅气与现炒,强化晚餐及夜宵场景的吸引力。
第四,门店轻改造方向上的探索
“小面小点”的前两家门店,位于苏州观前街与上海美罗城,前者为本地核心旅游步行街,后者为高流量城市级购物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小面小点的门店多数为旧址改造,这意味着,该模型在人效与坪效上跑通,不仅具备在其他高流量街区/商圈复制拓展的可能,做到“轻量翻牌”和多场景补位。
手作未必现包、锅炒效率有限,小面小点的问题也不小
尽管“和府小面小点”在产品结构、场景体验和模型打法上展现出诸多亮点,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张力。
首先,是人效配置与标准化体系之间的张力
以苏州观前街门店为例,高峰时段仅配备5名员工:汤面与汤料出品1人、炸品1人、现炒浇头1人、服务员2人、门迎与蒸品出品1人。
虽然主打“手作蒸点”,但门店人员明确表示,蒸点实际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现场包制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看得见的烟火气”是否足以对冲“看不见的预制感”?对于手作、现炒的加码,是翻转认知的突破口,还是将进一步引发对品牌”表演感”的质疑?
其次,是现炒产品的出品效率问题
目前门店现炒区仅设有两个小锅,意味着高峰时段最多仅可同时制作两份浇头,出餐效率存在物理瓶颈。“锅锅现炒”在感官层面强化了烟火气,但在高人流场景下,是否会导致排队、等待与体验落差,进而影响顾客的复购意愿。
第三,是产品风格与品牌调性的潜在冲突
和府主品牌一直强调“养生”“草本”“药食同源”,建立了较强的健康属性联想。
但现炒浇头系列,如肥肠、猪肝、回锅肉等,明显偏向重口味,这种风格反差,虽然有助于吸引更年轻、更喜欢重口味的消费群体,但也可能稀释原有品牌调性,带来认知混淆。
职业餐饮网小结:
从“书房里的养生面”到“市井烟火气”,和府正在通过“小面小点”探索一条与主品牌风格有差异的多元化路径。
这一子品牌不仅在产品形态、场景表达、价格策略上作出了明显区隔,也在门店时段运营方面展现出较强的灵活性。连锁餐饮纷纷回归”烟火感”的当下,”小面小点”为品牌自身带来了新的叙事方向。
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手作”与“制”之间的认知张力,还是“重口爆炒”与“草本养生”的风格反差,亦或是现炒区的出餐效率与人效控制,小面小点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小。小面小点的后续,值得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