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屎香、鸡屎藤、袜底酥…美食的终极艺术是鬼畜!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前沿资讯

地道风物

川味串串香全套技术

最近,平地刮起一阵“鸭屎”风。一款叫“鸭屎香”的茶异军突起,突然横扫了大大小小奶茶店的菜单。

 

某些头部奶茶品牌直接玩起“花活儿”,把一系列“鸭屎香”做底的奶茶丢进菜单。C位的鸭屎香宝藏茶包装更叫勇猛,“鸭屎香”三个硕大的黑字印在橙色的纸杯上,旁边还此地无银地注明“我真的很香”。


微博上,话题“鸭屎香奶茶到底有多好喝”快被网友玩坏了。有的网友秉持考据精神,发帖称“帮你们试过了,没有鸭屎味”;有的则随性表示“鸭屎香真好喝,我又激情下单了”。


这款顶着“鸭屎”之名的茶到底是什么?它所代表的“名称劝退”派食物在中国是一个隐藏的狠人派别,各种硬核气味、诡异生物在这个门派中争奇斗艳。敢不敢上车来一波?


一、战胜鸭屎香,还有一堆来自洪荒的气味在等你


鸭屎香的走红,一半以上的功劳来自“鸭屎”二字,猎奇的名字是打开年轻人心扉的钥匙,但鸭屎香,它到底是鸭屎味,还是香味?


1、鸭屎香到底是什么味?


鸭屎香名字虽野,却正儿八经出身名门,是潮汕茶叶大族凤凰单枞的直系。凤凰单枞产于潮州凤凰山附近,是乌龙江湖里出了名的耐冲泡、强回甘、香气高扬,江湖人称“茶中香水”,香到经常被误会加了香精的那种。


甚至有粉丝放过狠话:“铁观音‘七泡有余香’就让人津津乐道了,而凤凰单枞茶,你完全可以把前七泡直接倒掉!连最普通的凤凰单枞都可以冲十二泡以上。”算你狠!

 

凤凰单枞甚至直接用香型来命名品种,只要在市面上看到什么黄枝香、芝兰香、蜜兰香、桂花香、肉桂香、茉莉香,那都是凤凰一族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鸭屎香还真的没有虚假宣传,它是真的香。


至于为什么以“鸭屎”命名,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说它引进后种在“鸭屎土”(即黄土壤)上;二说因为当地人喝过之后都说好,茶农怕被人偷去,便丑化命名,谎称这叫鸭屎香。

 

鸭屎香虽然不是最老的品种,但这些年在凤凰家族里已小有名气。它易种植、易管理、易采摘易加工、早成熟、产量大,优势多多,因此被大范围引种,红起来靠的也是实力。

 

2、你以为鸭屎香就是气味巅峰了吗?


“鸭屎”之后还有“鸡屎”。鸡屎藤原名叫鸡矢藤,是一种植物,清热祛湿,流行于广东、广西和海南,做饼,做糕,做粑,做糖水,百变身姿,无所不在。

 

鸡屎藤本身有臭味,至于像不像鸡屎,那就各说各话了。不过鸡屎藤糕饼,倒是清甜可口;加面搓成条状,搭配椰奶或红糖做糖水,又成了消暑圣品。


有了“屎”,怎么能少了“尿”。撒尿牛丸和“濑尿虾”(粤语“濑尿”即普通话“拉尿”的意思)就是这一趴的代表。

 

可惜撒尿牛丸早就于多年前攻陷全国,失去了激发好奇心的原力。濑尿虾就是皮皮虾,因为它离开水面时,会排泄一股水,才得了这个名字。


屎尿江湖也并非广东人独占,气势上压倒撒尿牛丸的狗浇尿就来自千里之外的青海。

 

虽然名称带“尿”,但这东西跟汤水并不沾边,而是正儿八经的干货——“饼”。


这种青稞面撒上苦豆粉、用菜籽油煎的薄饼,就是在青海几乎人人喜爱的日常面食。作为群宠,它还被开发出了不同的吃法,有的在面中加入滚烫的开水,有的在面中掺入焜洋芋,有的在出锅时撒白糖,全看当地人的口味。


这个名字充分展现了群众想象力的伟大。早年油很珍贵,人们舍不得多用,烙饼时只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犹如狗在墙根撒尿,就有了"狗浇尿"这个名字。

 

撇开这个名字,它其实是一张优秀的饼,出锅时色泽金黄,咬上去香甜柔软,带着青稞面的韧劲。这一卖相和口感足以让来自北方各大“饼”省的人民忽略这个名字,扑上去大快朵颐。


3、来自”脚“的宇宙神味


包脚布这么“接地气”的食物,让人很难联想到永远引领时尚潮流的大上海。

 

生煎包、小馄饨之外,上海传统早餐避不开的就是包脚布了。明清时期在上海的戏园子门外就有包脚布卖了,还是当时女眷散戏后的宵夜标配。上世纪八十年代,包脚布在上海最受欢迎早点排行榜上稳居第六。


来头相当不小了。

 

至于包脚布这个名称,据说是因为它像老太太裹起来的脚。(魔都人民脑洞也是清奇。)关于包脚布最大的争议不是它的名字,而是,它到底是不是煎饼果子?


卖相上看来,极薄的饼皮,配着亮红的甜面酱、青翠的小葱、嫩黄的鸡蛋和热油条。


确实有点像。


但这茬绝不能在老上海包脚布原教旨主义者面前提起。他们会用节奏不可匹敌的上海话有理有据地告诉你:天津煎饼果子用的绿豆面,而“包脚布”的面浆则掺了杂粮,而且烤制过程中不用油,是干烤,所以做出的饼更香更脆。


酱料也得正宗:“用猪油炒过酱料,并加了一些碎碎的虾皮或者开洋”。这一点点虾正是鲜味的点睛之笔,再撒上细碎的芝麻、香菜,入口时的鲜香就拿捏了。


正宗包脚布里面一定要夹油条,所以好吃的包脚布摊子,一定是挨着油条摊头的。


早餐时的包脚布是多少上海人童年的记忆,但上海阿姨的正宗包脚布摊子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被煎饼果子替代的包脚布也许是很多老上海心中关于世事变迁的惆怅。


袜底酥来自隔壁的苏州。


传说(又是传说),一个秀才去考状元,正值闹饥荒,秀才的妻子担心干粮在路上被抢走,就把饼做成椭圆形和鞋底一般大小,让秀才便把干粮藏在鞋里。


传说的真实度已不可考,但看这形状,还真有一点被脚和鞋塑造的样子。


但袜底酥跟袜子的气味南辕北辙。这种酥饼制作的原料和工艺都十分讲究,表皮要起酥,中间要漏空一线,露出内中馅料,衡量标准是酥而不散,过实和过散都不能算好。


袜底酥

看着是挺好吃的。摄影/勃艮第红,图/汇图网


二、开颅吃脑娃娃卷饼,cult风来袭


告别了气味组,我们来到器官组,参赛的有贵州丝娃娃,山西栲姥姥、头脑,南京美人肝。


丝娃娃是贵阳街头排名第一的小吃,类似卷饼,但吃法略有不同。


丝娃娃一吃配菜,二吃蘸水。配菜达13种之上,绿豆芽、折耳根、酸萝卜丝、腌蕨菜、脆哨必不可少。


其他还有海带丝、香酥黄豆、莴笋丝、酸藠头、芹菜丝等,一个托盘一种菜,一份丝娃娃会有十几只可爱的小圆托盘。


丝娃娃的饼皮较小,只有巴掌大,卷法类似烤鸭,但量以一口吞下为佳。因为包好的面皮酷似婴儿的襁褓,所以叫“丝娃娃”。

 

包好之后,浇入一勺蘸水,一口一个吃进嘴里,菜脆、皮软、汁水鲜,消夏的清爽就在这一口里。


栲姥姥其实叫“栲栳”,又是一个毫无营养的谐音梗。栲栳由柳条编成,是上下一致的圆筐,也叫笆斗。

 

它是山西西北部高寒地区的民间美食,在河北和内蒙古也有。栲栳就是莜面窝窝,当地人在蒸莜面时会将莜面卷成一个个小卷,排好放在蒸笼里上,因为形状相似而被叫作栲栳。


这种谐音也让它带上了“牢靠”的美好寓意,成为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的台面食物。


头脑是山西太原特有的一种汤状食物,常作早点。里面有黄芪、煨面、莲藕、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因此又叫“八珍汤”。特点就一个字,”补“。


头脑论碗售卖,不分大小,而论单双。“双碗”不是两碗,而是比“单碗”多出一个小碗头脑,叫“副碗”,里面没有羊肉、山药和莲藕,仅仅是面粉糊。


太原人早起吃头脑叫“赶”头脑,中间还有一套黑话:“一单”是一个单碗头脑,“一双”是双碗头脑,“一壶”和“一两”分别表示一壶黄酒和一两稍麦。假如对收银员说“一单一壶一两”,稍后上桌的就是单碗的头脑、一壶黄酒和一两稍麦。

 

加了黄酒的头脑还得配黄酒吃,太原人的生猛,一碗早餐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都是器官,美人肝听起来就精致婉转了许多。不过美人肝里既没有美人,也没有肝。作为“鸭都”金陵的代表菜之一,它是由鸭胰配鸡脯,加鸭油爆炒而成的。


这道菜是南京清真老菜馆马祥兴的招牌菜。生鸭胰颜色粉红,宛若美人,熟鸭胰似鸭肝,故称美人肝。但由于原料难得,不少老南京也表示,能不能吃上这道菜,“主要还得看运气”。


三、接下来是老鼠和苍蝇,准备好了吗?


苍蝇头是一道台湾人和四川人都没听说过的台湾自创川菜。所有提到这道菜的人都说,这是在台湾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的日常炒菜。


食材是韭菜花、肉末、豆豉、辣椒,切丁放在一起炒,是“一菜干三碗”的白饭杀手。


作为香味的点睛之笔的豆豉,在一堆鲜红、翠绿的菜丁里面黑亮油光,十分抢眼,像极了一个个的苍蝇头。这就是这道菜名字的来源。


老鼠粄是客家小吃,流行于广东梅州一带,以粘米、肉碎、葱花、胡椒粉等为主要食材制作。

 

老鼠粄入口一股猪油香,非常劲道,光滑而富有弹性。细嚼,胡椒粉和肉酱、汤的咸香溢满齿间。


在客家语中,粄是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统称。至于为什么叫老鼠粄,有人说因为它的外形像老鼠尾巴;还有人说,很难用勺子打起,像老鼠一般,溜来溜去。


这些名字大都来自形似或谐音,其他则来自传说故事。奇怪的名字通常生动形象,更加亲切,更加好记。 


鸭屎香曾被改名“银花香”,狗浇尿改名为“青海甘蓝饼”,怎么都觉得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正襟危坐,让人难以亲近。这大概也它们没有流行起来的原因。

 

这类食物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比如狗不理、狮子头、夫妻肺片、叫花鸡、麻婆豆腐。”贱名好养活“是中国人的朴素信条,”狗剩“”狗蛋“是大人对孩子最真挚的祝福。同样,这些奇怪的食物名称代表着大家对它们喜爱,也是这种朴素感人的文化最真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