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一斤的知了被卖疯了,昆虫美食成餐饮业的新机遇?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前沿资讯

红餐网

开间小酒馆

“400元一斤知了供不应求”“市民抓知了卖260元一斤,10天赚万元”……

这两天,有关“知了”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有网友还发布了自己捕捉和食用知了的视频。视频中,菜市场的店家正在兜售一袋袋活知了,而镜头的下一秒,这些知了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而在浙江丽水,有市民称一晚上最多能抓5斤知了,卖260元一斤。还有人把知了比作“唐僧肉”,表示今年知了身价翻倍,现在抓知了稳赚。

知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正掀起一股新的消费热潮。

一、知了卖疯了!400元一斤、10天就能赚万元

根据钱江晚报的报道,浙江丽水正迎来一轮知了的消费热,在当地的菜市场里,野生知了能卖到260元一斤,按照一晚上最多能抓5斤的情况计算,不到10天就能赚到万元。

有摊主也表示,受今年气候的影响,知了的上市时间推迟了,所以价格比往年高了些,纯肉的知了最高已经被卖到了400元一斤。

还有市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称,近年来知了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主要还是因为养殖知了的人减少了很多,目前市场里售卖的大部分知了都要靠人工在野外捕捉搜集,所以价格会越来越高。

而杭州网友“溪流小仔”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上山抓知了的“战利品”,一晚抓满了三个矿泉水瓶。该网友介绍称,自己每晚8点多出发,深夜12点下山,平均一晚要抓300只起步,今年已经抓了有几千只。其还强调,最近找他预订知了的人特别多,一早又收到了几百只知了的订单。

市场需求走热的背后,有不少活知了也走向了餐饮门店。

据丽水当地一名餐饮从业者的估算,丽水现在每天的知了批发量能达到1.2万斤左右,仅仅是从6月到9月初,丽水人就可以吃掉上亿只知了。

二、到底该不该作为美食,网友们为知了吵翻了!

四季知了是丽水当地有名的吃知了大排档,老板娘毛女士被顾客们亲切地称为“知了姐”,其在接受上游新闻采访时曾表示,丽水人吃知了至少也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

“我爸爸小时候就会去抓知了吃,我们小时候也会用黏黏球或者蜘蛛网放到竹竿前面去抓。”毛女士介绍,和外地食用蝉蛹、金蝉(知了猴)等不同,丽水主要是吃成虫身体里的一块小肉,“它很香很嫩,比牛肉、鸡肉更嫩。”

如其所说,在丽水早就有吃知了的习俗。

而放眼整个浙西南地区,不少地区也都将知了作为了美食。在浙江的金华、衢州、莲都等地,知了甚至比小龙虾还要受当地人欢迎。

有不少当地网友表示,只有吃过知了的人才会懂知了到底有多美味:“小时候吃过一次,用辣椒炒像龙虾肉”“知了富含蛋白质,吃起来老香了”……

甚至网友创作起了“知了文学”,以此表达自己对知了的热爱:“隔壁爷爷瘫了6年,昨天吃了两只知了后开始飞檐走壁”“这次知了是真的睡了,永远安静地睡了。”

当然,也有从来没吃过的网友表示,自己过不了内心的那道坎,至今不敢尝试知了这样的食物:“听说很好吃,但完全不敢吃,而且400一斤都可以抵一件衣服了”“中国人什么都敢吃,本质上还是愚昧”……

三、昆虫美食,会是新的机遇吗?

事实上,考虑到全球食物短缺和寻找更营养、更生态食物的目标,消费者和科学家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非传统食物来源,认为可食昆虫很有潜力成为人类的新食物。

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深专家朱莉娅·缪尔也曾表示,对于20多亿人来说,吃昆虫并不是新闻,而是日常行为。

而在我国多个地区也一直有吃虫的习惯,比如云南地区食用的昆虫种类有十余种,包括人工养殖的蚕蛹、蚂蚱、小蜜蜂等,也有一些需要到野外捡拾,如知了、摇头虫、蚂蚁蛋等。广东地区则有喜好吃蝉蛹和竹虫的习惯。

过去数年,也有不少餐厅已经打起了“虫”类食物的主意,以广州为例,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可以看到,不少大排档都有推出蝉蛹和竹虫等美食。一家名为“了能菜·晶彩轩·昆虫美食”的门店则完全专注于昆虫类菜品,其门店的菜单里,不乏“蚂蚁酥”“虫虫惊喜”等一系列的昆虫美食。

还有时不时各地的夜市摊位上总能看到的贩卖“昆虫宴”的摊位。蜘蛛、蜈蚣、蝎子、蝗虫等虫子被处理干净之后,根据不同形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式烹饪,比如油炸、煮汤、舂捣、凉拌等,吸引了不少食客的关注。也引得不少餐厅经营者、创业者开始萌生以此来创业的念头。

红餐网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早有创业者提出过诸如“开一家吃虫子的特色店前景如何?”的问题。

问题下方有网友则回答称:“只要能通过卫生许可,拿到经营许可证,就可以开业了。不过这类新奇的食品,在新奇感过去之后是否还能吸引到消费者,是餐厅经营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