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背刺我的居然是炒货?那些从外面看窗明几净,灯光耀眼的炒货店。
这样的店摆在面前,只要有时间就愿意进去逛逛,有的还提供试吃,对吃货脑袋来说忍住不进去的可能性为零。看见想吃的就尝一点,觉得还不错就让店员抓点,对单价不敏感的年轻人在看见“xx元/50g”时没有概念,直到拿着爱吃的小零食结账付款的那一刻,原本放松闲适的心一紧:小半袋酸奶块几十块钱,但都到结账这步了,不好意思不买走,还是纠结地付款离开了。
明明只是平日里常见的散装零食,什么时候变成了我们吃不起的样子?
一、 大家都被零食背刺过
一铲子下去,看似赢了,其实是输了。
自打买了半袋酸奶脆花三十多块钱以后,我的手就变成了学生时期食堂姐姐的手,铲一勺,抖三抖。铲是我想赢的心,抖是我对规则的妥协。
可一旦痛苦被均摊到其他人身上,疼痛感就变低了,说白了,看见大家都有过被零食背刺的感觉,我就平衡多了。
有网友买了几斤干果,花了小一千块钱。
单独成装的零食往往比散装的炒货多了一些包装的成本,但往往这样的包装,却成为压死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此同时,有一种零食实体商店不单独出现在大街小巷,它的怀抱向走进商场的所有人敞开,用全透明的塑料盒子装口味各异的梅片、软糖、蔬果干......
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梅子刺客”,因为十几片梅片或者几块杏干,就能夺走人们口袋里的十几块大洋。
对于许多打工人来说,虽然这些炒货、零食很贵,但能解决临时起意的“猪瘾”只有:我现在就想吃一口!
“立刻解馋”是款待自己最高效的方式,然而能迅速满足胃口的渠道就是外卖。在高楼林立的写字楼和商圈里,25元起送,外加3元外送费的外卖让本就昂贵的零食变得身价更高,零食似乎比我们率先攀上中产的阶梯,降低维度打击一线奋斗青年。
受到打击的我们纷纷感叹,这些买到手里近二百块钱的炒货、零食要是换在老家,加一起也不过几十块钱。
二、大集散装零食,带你逃离消费陷阱
炒货店里的大部分东西,不就是小时候奶奶带我赶集,看到的用大塑料袋装的那些东西吗?几十种味道的瓜子、夏威夷果、开心果等用编织袋装好,商家把边缘卷成一致的宽度,往干果里放进一张硬白纸,上面写着品类名称,一米口径的大铁锅翻炒着板栗,焦香甜腻的味道吸引人们纷纷前往。
集市里的炒货很便宜,甚至能做到全场品类,十元一斤。猫耳朵、蜗牛酥、妙脆角、椒盐麻花、小米锅巴、荞麦片、山药片等,这些敞着袋售卖的老式零食尝起来很酥脆,小时候一到过年这种大型节日之前,家人总是带我去all in,每种零食都装一些。
这些零食会在大年三十儿与春晚小品同时登场,狂炫一通,就着可乐一杯又一杯,快乐在此刻瞬间具像化。
在集市里,还有许多散装虾片、虾条、鱿鱼圈、卷心脆等,想吃多少抓多少。原来,从小我们就体验到了超市袋装零食的平替。
原切薯片儿是炒货零食的顶端,不论你路过多少小麻花和开心果,你都能在原切炸土豆片这里驻足停留,那油炸碳水的味道传到几米外,让土豆脑袋欲罢不能。
你能知道的基础味道,散装炸土豆片摊贩这里都有。
长大后,求学、求职、前往陌生的城市,我们离家乡的集市越来越远,只有放假回家,才能体会到这种 all in 的快乐。
人们逛集市买零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零食酥脆的口感、丰富的味道,更是这种边走边品尝的活动带给我们鲜活的生命力,每每体验过,看着这一袋袋膨化食品,仿佛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尽管我们长大后买过一些量少又很贵的零食,偶尔跳进消费主义陷阱,往往疯狂炫完心里又觉空落落的,满足感变弱了。
反而是那些用看起来“不干净”的油炸出来的零食,我们可以梭哈一大包,用最少的成本不断刷新我们存在的意义,款待童年的自己,这时候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