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最近能刷到不少外国人来华旅游的视频,外国游客们化身“中国自来水”大夸特夸:美味的食物、便利的基建设施、摩登时尚的都市、让人沉浸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
这一切都源于一项名为“144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我国20多座城市面向世界50多个国家开放了过境免签,符合条件的外籍游客持前往第三方国家的机票和旅行证件,就能在中国短暂停留6天,无需办理复杂的签证手续。
这一利好消息让大批外国游客涌入国内开启了属于他们的“特种兵之旅”,老外们的足迹遍布了北上广深、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乌鲁木齐等城市,而随着此类视频在外网的广泛传播,更多外国人对中国抱有热情与兴趣,最终亲临体验。
看他们如何体验中国美食尤其有趣,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食物,外国游客都能不吝夸夸,究竟有哪些美食,能够硬控老外144小时呢?
一、 包子、酱香饼、煎饼馃子
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之一,小麦制品向来是世界各国人民当仁不让的主食,对于大部分外国游客来说,与面包、意面、披萨、馕饼相似的小麦制品都相当亲切,因此来到中国,最容易适应且接受的食品必然是各项面食了!生煎、包子、酱香饼、煎饼馃子等,都能轻松俘获他们。
加拿大旅行博主@JetLagWarriots就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酱香饼仙人”,第一次在上海街头吃酱香饼时就被打开了新世界,这口味特别像国外的烙饼,但同时又带着点面团的甜味,嚼劲十足。满分5颗星,酱香饼值得7颗星!没有酱香饼的一天,不值得开启。
而落地北京的“美国微笑夫妇”@Sammy and Tommy也是酱香饼的忠实拥趸,被美食向导带尝过一次后念念不忘,第二次与向导碰面时还在问:我们一直想找上次你带我们吃的饼子,太好吃了!
能和酱香饼对打的或许只有煎饼馃子了,光是制作过程都能让外国游客啧啧称奇,人们对于它外软里脆的口感更是欲罢不能,外层浓郁的鸡蛋香味仿佛西式的蛋卷饼(或者法式可丽饼),但甜面酱带来的风味又让它与众不同。
生煎包、灌汤小笼包、叉烧包、肉包等带着肉馅的包子也格外受欢迎,不过吃灌汤包前记得“先开窗、后喝汤”,可别像日本的“小笼包仙人”夫妇,两个人加起来被烫了3次,贡献了超好笑的画面。
面条的出镜率也相当高,尤其是各色裹满酱料的拌面:重庆小面、热干面、炸酱面,以及汤头格外鲜美,面条又劲道的牛肉拉面,甚至不少老外已经掌握了一口面一口蒜的神仙吃法。
在中国久居多年的一对英国夫妇还特地给大家科普:“热干面、板面好吃的秘诀在于一定要赶快找个地方坐下,在面干前及时拌开!”谁能想到有一天在歪果仁身上学到怎么吃面呢~
二、 甜蜜蜜、糯叽叽
和面食一样,中式甜品是一项轻易就能被歪果仁接受的美食,尤其是对于不少日常习惯高糖食物的老外来说,中式甜点主打一个甜而不腻,不少人也会评价一句:这个很好吃,不会太甜。
出镜率颇高的有上海的各色糯米团子以及港澳甜点,很难有外国游客不被沈大成、杏花楼前长长的人流队伍所吸引,又得益于麻糬在海外的广泛传播,像青团、糯米糍、麻糍等糯叽叽的小点心超级受欢迎,老外愿意为了买一个青团排上20多分钟,太疯狂了。
而港式甜点主打一个中西合璧,西方人更容易接受,好评度最高的要数鸡蛋仔,被老外们称为“中式华夫饼”,外壳酥脆,内里湿润绵软,还带着浓郁的鸡蛋香气,来一口热乎乎的鸡蛋仔太舒畅了。
菠萝油、蛋挞、糖水也超多人打卡,到了香港澳门可以尝尝双拼口味的,芝麻糊+杏仁露,双皮奶+红豆沙,桃胶+银耳汤,甜蜜蜜的包管一天心情都美好。
甚至有懂行的老外讨论起了“咸甜豆腐脑”,我要公正地说一句:豆花这种清润柔软的美食,当然是咸甜都能来啊~
不过也有甜品店“翻车”了,美国小哥伊梅卡去买鲍师傅后对它家的当家招牌海苔肉松小贝表示:这个吃起来太像鱼味了,不行。口味爱好这事儿,真是谁也说不准。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国内的各家奶茶铺和茶饮店,英国的夫妇@Sunkissed BucketList刚到上海时还去Tims咖啡、KFC点早餐,后面遇到蜜雪冰城后垂直入坑,一天能喝七八杯,直接化身为蜜雪代言人,甚至被送外号“蜜雪夫妇”,对此我只想说,蜜雪,打钱!
蜜雪夫妇前后来过中国四次,游玩了10座城市,到后面已经熟练茶饮店点单技巧,水果茶是他们的最爱,奶昔也很赞,到了广州得入乡随俗点柠檬茶,有网友开始担心:好像没见过他们喝水,开始担心他们的血脂……
而不少在川渝玩的外国游客对一只酸奶牛的认可度也很高,尤其适合拿来解辣去油腻,再加上口感偏向酸奶、奶昔,轻易就能被接受。
类似的还有老北京酸奶,“微笑夫妇”在北京就很喜欢这种小巧可爱又不会太甜的饮品,瓶内的蜂蜜也调味得恰到好处。
三、 征服火锅或被火锅征服
得益于名声在外的川渝美食和大熊猫,成都、重庆同样是深受歪果仁喜爱的目的地之一,但每次看外国游客在川渝的美食视频,总想大喊:真的没吃对啊!
一来是他们对于重油重辣的美食接受度普遍偏低,而即便是能吃辣的外国游客也基本无法接受花椒带来的麻味,像美国“微笑夫妇”在北京吃五哥鸡翅时,很能接受辣椒的Sammy对于只加了一点点花椒粉的鸡翅都表示接受无能,Tommy更是形容嘴唇仿佛被电击了一般颤抖。
二来是一些川渝美食的吃法对于第一次尝试的外国人来说有不少“潜规则”,门槛颇高。就拿火锅来说,选锅底、调酱料、点菜、涮菜,每一步都不容易。
大部分人会先从鸳鸯锅开始,辣锅留给尝试,番茄/三鲜锅留着救命,但也有毫无畏惧的老外只点了牛油辣锅,果不其然后面一边被辣到嗷嗷叫,一边筷子不停。
调料台就像“战场”,蒜末、大葱、辣椒这些老外们还能看懂,但蚝油、香菜、折耳根多少有点抽象了,不少弹幕恨不得冲到老外身边喊:得调油碟得加醋,不然会很辣!
而对于不常吃动物内脏的老外来说,食材的选择也是道考验,像鸭血、鹅肠、黄喉、毛肚等等“火锅经典搭配”本就需要鼓起勇气接受(而且基本不会点),再加上不知道怎么涮、涮多久,得到的口感与体验也未必很好。美国小哥伊梅卡第一次吃鸭肠时没烫熟就吃了,表情立马就变了……
反倒是相对清淡的铜炉火锅涮牛羊肉,配上芝麻酱和腐乳酱更方便操作,而且牛羊肉熟透后颜色变化明显,也就更容易判断。
因此我建议川渝火锅行业立马研究如何接待大量涌入的外国游客,出一份简单易懂的吃火锅指南在各家餐馆循环播放!
但只要吃过火锅,很少人会抗拒这种自己动手、越吃越上瘾的快乐,已经看到好几个歪果仁在尝试过火锅后又将其推广给家人朋友的,一对德国夫妇在吃完鸳鸯锅后没隔多久又体验了一番纯牛油火锅,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问题,来两顿总行了吧!
大部分来到中国的外国游客,都会被巨大的反差惊到,安静、高效、发达、便捷等词汇更是频繁出现,很多人通过这些视频打破了固有成见,开始对我们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而对于来到中国的外国游客,哪怕语言不那么通畅,但中式的好客与热情是一种无需言语传达情愫,地道且富有特色的美食更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只需要沉浸其中,就能得到美好的体验。
快丢掉左宗棠鸡,来吃点真正的中国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