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心目里,东北虽然物产丰富,大米、小笨鸡、开江鱼、油豆角啥的都嘎嘎好吃,但大部分地区在水果方面可能就有点逊色了,比较有名的好像只有暗器一样的冻梨。
其实,东北丰富的森林资源蕴藏着各种山珍,其中也包括许多可能不为人所熟知的野果,甚至它们换个名字就成了“洋气”的象征。想尝试下东北本地的果子吗?一起认识认识吧!
菇娘:有黄有红,好吃好看
“菇娘”可能是名气最响的东北水果之一,现在外地也能买到。这类果子是茄科酸浆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其中最好吃也最常见的是“黄菇娘”,东北人也叫它“洋菇娘”。成熟后果子外面的“衣”——花萼已经干枯,将它剥开,里面的小果子呈淡黄色,香甜脆嫩,一咬爆浆,回味还有着奶油香气。高手还能将果子的籽儿和瓤吸掉,剩下空皮,当成哨子吹着玩。
酸浆家族的另一种“红菇娘”,在东北之外就不太常见了。它的果实鲜艳橙红,包在外面的花萼也是红的。当它的外部花萼完全干枯时,就像一层纱网罩着里面的红果子,又像一盏微型灯笼,很有观赏性。相比黄菇娘,红菇娘的味道有点苦,食用价值稍差一层。购物网站上,有时也管菇娘果叫灯笼果,但在东北,灯笼果另有其果,大家继续看就知道了。
但所长建议在野外还是不要轻易采摘野果吃,有些果子和酸浆长得很像,但有毒,不能吃!
野草莓、软枣猕猴桃、山葡萄:小虽小,但好吃
大家熟悉的草莓,通常都很硕大,有的甚至直追鸡蛋的个头。在夏季的东北野外,可以找到一种和蓝莓差不多大的野草莓,俗名“高粱果”,甜美多汁,遗憾的是果子太小了,费很大劲才能采一把,两口就吃光了。
东北野生的猕猴桃,外形也和常见猕猴桃差别很大,不仅个头小了好几倍,表皮也整了个“磨皮脱毛”,碧绿光滑,实在不像毛茸茸的猕猴,倒像大青枣。东北人称它为元枣子、软枣子,学名“软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皮薄肉软,不需剥皮,洗净后直接吃就行,一口一个,细腻酸甜。但它不耐长途运输,在外地通常价格很高,再起个高大上的“奇异莓”名字,就更贵了。
东北的野生葡萄“山葡萄”,也比人工栽培的葡萄要小很多,外形可爱,吃起来酸得让人打激灵,“采山”时候吃一把,生津止渴。农村也有采山葡萄自酿酒的。
树莓、醋栗:东北也有
水果店里的树莓,通常售价不菲。东北人一看,这不是“托盘儿”吗!它是蔷薇科悬钩子属莓果的统称,又名“蓬蘽”。
悬钩子果酸甜多汁,但非常娇嫩,一般都忍着被茎上的小刺扎,现摘现吃。如果有耐心,也可以小心地多采一些回家,洗一下,拌着白糖吃,就更好吃了。
最常见的树莓就是覆盆子了,色泽鲜红,从底座上轻轻一摘就会脱落,果实的花托位置留下一个凹陷,有点像微型的窝窝头。
在欧洲文学作品里,经常能看到“醋栗”的名字,充满异国情调。醋栗偶尔也被翻译成“鹅莓”,因为它在英语里叫gooseberry。这种植物属于茶藨(pāo)子科茶藨子属,在东北野外同样可以找到。它的果子小巧玲珑,色泽晶莹,有一条条清晰的纵向纹理,很像小灯笼,所以东北人叫它“灯笼果”。
灯笼果虽然好看,但在它还是黄绿色的时候,吃起来非常酸,当它完全成熟后,颜色会逐渐泛红,味道也会甜一些。不过,在东北早市上通常只能买到绿色的未熟版,给人以酸度爆炸的震撼。现在欧洲已经选育出更甜的栽培种,期望能在东北早日打开市场。
在东北山中还有一种“黑加仑”,它其实仍然是一种醋栗,中文学名“黑茶藨子”。黑加仑的外形有点像缩小版的葡萄,但它们并没有亲戚关系。
黑加仑果香浓郁,味道酸甜,通常被加工成糖果、果酱等食品,做成果干后更是和葡萄干傻傻分不清。
蓝莓、蔓越莓:在东北山里随便吃
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也是现在名气较大的浆果。广义的蓝莓包括越橘属中所有的蓝色浆果,当然也包含了东北野生的“都柿”,它的学名为“笃斯越橘”(它不是狭义上我们常吃的蓝莓)。
都柿的香味比市面上的蓝莓更清新,但味道偏酸,东北人的万能改进方法是用大量白糖拌,或者加糖熬成酱,口味好多了。也有人偏爱都柿的酸爽,觉得栽培蓝莓吃起来反而没啥味儿。
东北山中还有一种“蓝莓”,果实是蓝紫色的,长圆形,像缩小的茄子。它并不是真正的蓝莓,而是忍冬科忍冬属的蓝靛果忍冬。这种果子的果皮和果肉同色,吃的时候嘴巴会被果汁染成蓝紫色,味道酸甜微涩。它还有个别名叫黑瞎子果,大概因为熊也爱吃吧。
东北特产的红豆越橘,虽然也是蓝莓的亲戚,颜色却截然相反,红艳显眼,如同点缀在枝头的宝石。它俗名“红豆”,又叫“牙格达”,口味类似都柿,酸爽微甜。
近年来,东北开始大规模种植喜好寒冷环境的蔓越莓,它也是越橘属的成员,外形和红豆越橘相似,但个头要大一倍。搭乘蔓越莓走红之风,越橘得了个“小蔓越莓”的别名。
采摘红豆时要留意,不要误采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种子,它外面包裹着红色的假种皮,含有有毒的紫杉碱。
蔷薇科果树:我们尽力了
在东北野外,蔷薇科家族的果树并不罕见,只是相比被人类培育的兄弟,它们的果实显得太不起眼。就连人工种植的樱桃树,也因为属于中国本土的毛樱桃品种,比欧洲品种的“车厘子”要小巧许多。
东北的野生山楂俗名“山里红”,个头比栽培山楂小好几圈,成熟后红艳艳的,吸引了各种鸟儿采食,所以人吃到它的机会不太大。野山楂果实的口感很面,味道酸甜,不少人都觉得它比大山楂更好吃。
山中常见的山丁子,学名“山荆子”,算是苹果的近亲。刚熟的时候枝头串串红果很是诱人,但果实小且硬,味道特别酸。等它在树上被霜打过,并且幸运地没有被鸟吃光的时候,果肉变得绵软,味道酸里带甜,就好吃了。东北人常把它用糖腌在罐头瓶子里,做成“土罐头”,冬天直接吃或者泡水喝。不过,山丁子如果吃得太多会导致便秘。
稠李在东北俗名“臭李子”,属于李子的近亲。它的黑色果实小小圆圆的,其实没有臭味,和山丁子类似,它需要等到霜打后才会变甜。有时人们提前将它采下,放在冰箱冷冻,也能起到催甜的作用。不过,臭李子的染色效果很强,吃完后可能几天都会保持黑牙、黑舌头的状态。
东北的野生梨树并不少,俗称山梨,和做冻梨的“秋子梨”是一家。山梨摘下后,需要有耐心地把它“捂熟”,放到变软后再吃。虽然比起栽培梨仍然酸得多,果肉也不够细腻,有大量石细胞,却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隐藏版野果:随处可见
东北还有一种最常见的“野果”——龙葵,即使在城市的路边,也不难找到。它的俗名非常丰富,有黑星星、黑天天、黑悠悠等。果实成熟变黑后很甜,数量又多,几乎没有哪个东北孩子没吃过的。不过,龙葵全株都含有生物碱,未成熟的绿色果实有毒,成熟后的果实其实也不宜多吃。
理论上讲,加热果实后可以让龙葵碱分解,吃起来更安全,但几乎没有谁会特意煮着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