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泰式咸法酪以其独特的咸香芝士风味和泰式红茶的醇厚口感火爆全网,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与之相关的关键词,如“咸法酪”“咸酪乳”“干酪饮品”“芝士奶盖”等又闯入了大众视野。翻看各大社交平台,不少网友也已经迫不及待开始了“奶酪饮品DIY”,甚至茶饮品牌也纷纷上新奶酪系列新品。
那么,它们是如何玩转奶酪风的?
01 ■ 品牌纷纷上新,奶酪饮品再次走红
经典永不过时,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前几年,瑞幸的“生酪拿铁”一上市就爆红网络,也进一步推动了奶酪饮品在行业的发展。如今,不少品牌在春季产品上新时,又把目光聚焦到了“奶酪”上。
像乐乐茶推出咸法酪系列饮品,包含咸法酪开心维也纳、咸法酪抹茶维也纳、咸法酪焦糖维也纳。产品顶部还增加了酪酪奶盖,多重酪香,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一波接一波!捕捉到“咸甜口味”风口的茉莉奶白,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起司咸酪乳小种,独特的口感层次,使其一经上市就创造了单周超25万杯的销售成绩。
现如今其继续在咸酪乳产品线上加码,上新花香抹茶咸酪乳系列,定制咸酪乳加浓风味,让在社交媒体上也收获了超高口碑。
百分茶的“三山普洱干酪”,对奶油顶进行了微创新,饮品顶部像三座小山。还向消费者介绍了该产品三段式饮用方案:先品底部浓郁干酪牛乳、再品中段青柑普洱茶香、最后将两者搅匀至融合,香醇鲜浓,层次感强。
茶理宜世的厚酱干酪系列,用玫瑰、抹茶、茉莉等提升产品香气的同时用厚牛乳干酪酱复配鲜奶,让产品更浓郁醇厚,口感更顺滑。
一些小品牌也开始发力,像壶壳茶饮、爱柠手作、春莱等抓住流量密码,上新了泰式咸奶酪。值得注意的是,它们把创新重点放在产品底部上,加入了糯叽叽的珍珠,让口感更丰富,更有特色。
就连面包品牌黄油与面包也在最近推出了咸法酪系列饮品。
不少网友也顺势对奶酪饮品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芝士香很充足,好喝”“奶茶界新顶流”“芝士控真的太爱了”“颜值炸裂,口感逆天,一口沦陷”……
值得注意的是,经典产品芝士奶盖系列也成为品牌最近上新的重点。
Yee3上新葡光春日椰子糖,海盐芝士奶盖与葡萄椰子水碰撞,甜咸交织。
喜茶的芝士糯糯系列,顶部以更轻薄的云顶给味蕾带来轻盈的奶香与咸香体验;底部芝士糯糯带来软糯醇厚的咸香,让口感更加饱满悠长。
奈雪的茶推出浓抹干酪香水椰,抹茶奶盖搭配椰子水,颜值十分在线。
以及古茗的云顶抹茶龙井、M Stand的泰茶云朵系列、益禾堂的粉红樱花奶盖等等,都是奶酪在“顶料”上的呈现。
不难看出,2025年茶饮品牌仍在奶酪上下功夫,寻求新一轮的发展。换句话来讲,市场教育成效,消费者对奶酪风味的产品接受度也大幅度提高。
02 ■ 打造奶酪爆品 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据尼尔森IQ数据显示,中国奶酪市场正稳步发展。2023年,中国奶酪市场规模高达128亿元,需求量也从2016年的15.39万吨激增至35.06万吨,预计未来仍具较大的发展空间。
将不变的原料,用全新的做法,以此推出差异明显的产品,或许是茶饮品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之处。
在这波奶酪风潮下,品牌对此创新应该关注哪些元素?
01 营养价值高,具备爆款基因
被誉为“奶黄金”的奶酪,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B族(B1、B2、B6、B12)等营养元素。同时,奶酪的高蛋白、低糖特性,也精准契合了如今消费群体对“轻养生”的需求。
与此同时,其本身具备的特殊香气和咸香口感,为产品增加了记忆点和辨识度。流行的咸奶茶产品,往往也会通过添加奶酪等,让其咸香味更足。
“酸奶奶酪”也成为品牌提高产品价值的选项。像Blueglass在奶酪基底中加入燕麦片、奇亚籽,饱腹感强,既健康又能满足消费者代餐的需求。
02 和奶基底复配,打造双重口感
从目前流行的奶酪风味饮品中可以看出,在风味口感的打造上,茶饮品牌更喜欢和奶基底复配,以此来增加产品本身的层次感。
除此之外,奶酪既能和不同香气的茶底搭配,与水果底也能相搭,具有高适配性。因此,其可拓展的空间更大,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像去茶山的“干酪”系列,一直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王炸”产品。其覆盖拿铁、鲜奶茶、纯茶等品类,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风味体验。
在产品研发方面,因可匹配,其可创新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
03 创新应用
众所周知,芝士奶盖一般是由芝士、牛奶、淡奶油、糖、盐打发制成。对于产品顶部的创新,也成为品牌寻求差异化的法宝。
像在芝士奶盖打发中添加风味原料,不仅能形成各种各样颜色的奶盖,在视觉形象上别具一格;同时也能创造新风味,不断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在梳理茶饮品牌上新的奶酪饮品时发现,除了和牛奶、奶盖等经典元素搭配,还会和黑糖珍珠相结合,层次感十分丰富。
以区域特色为本,同样是品牌在奶酪产品上的破局之道。如河南本土品牌眷茶,结合当地特色元素,推出了荆芥干酪、胡辣汤干酪、紫苏干酪、毛尖干酪等,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芳心。
总之,茶饮行业的创新不会止步。但对于相似性极强的元素,在其发展上更应该注重细节。换种表达形式,或许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