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超市,椰子水价格狂跌,过去十几元,现在几元钱就能买到。
但在饮品店的采购里,椰子原料价格却在疯长。
贵价饮料“跌下神坛”,对饮品店上椰子水影响大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零售降价、原料涨价
椰子水让饮品店很尴尬
最近去商超,我发现椰子水大降价了。
过去300ml十几元的椰子水,现在成了9.9元就能买到1L的平价饮料。好特卖、折扣牛等折扣超市兴起,甚至推出了更多打折信息。
与之相反的是,椰子原料价格一直在攀升。
有研发向我表示,整体涨幅达50%,甚至还有翻3倍涨价的情况。
“比如之前进货价6元,现在或许就要8元,甚至到10元~12元。”一位厂家透露,这还不是价格的顶点,他们预判今年会再涨1~2次。
对于饮品门店来说,原料涨价,必定带动进货价上涨:有供应商透露,他们今年全线椰子物料涨价1~2元,来应对原料价格越来越高的情况。
一边是超市里的椰子水越来越便宜,一边是采购的原料价格上涨,这让饮品门店售卖椰子水产品变得有些尴尬——价值感严重被拉低。
“对我们来说,这是两波不同的受众。”一位连锁品牌研发和我分享,消费者购买现制饮品,需要的并不是单一风味及品类,但降价确实影响了价值感的呈现。
“过去椰子水是天然的‘贵价’饮料之一,哪怕仅组合小料,都能拉高价值感。”这是采访中多数研发的看法,今年椰子水成为“平民饮料”,该怎么提升价值感,成了今年的必备功课。
“和过去酸奶做创新的逻辑很类似,其实就是把超市随处可见、价格不贵的产品‘卖上价格’。”研发表示。
该怎么做才能卖得好?
今年椰子怎么卖出价值感?
1、结合新趋势,做创新开发
在去年底的HOTELEX深圳展上,海南椰萃推出了不同形态的椰子产品,其中两款格外有创意,是和果蔬、益生菌拼配的椰乳、椰水发酵液。
“椰子毕竟是单一水果,我们从时下流行的健康、超级食物、益生菌方面入手,将其和8种综合果蔬、8种益生菌共同发酵,带来全新概念和口感,对门店来说应用更便捷。”海南椰萃应用研发负责人豆子告诉我。
据豆子介绍,虽然这两款产品中都有蔬菜添加,但通过调香和对综合食材的把控,将风味做得偏向果香,适合搭配水果茶、美式咖啡等清爽型饮品。
除此之外,通过上游对原料的应用开发,提高椰子的综合性及价值感,还有椰子奶油、椰子奶盖、椰子酱、粉椰水等物料。
2、考验研发应用能力
“现在更多考验品牌组合复配,开发新思路提升椰子的产品价值。”上允食品联合创始人郭洋表示,应用研发有灵活度和组合选择性,当物料不再具有核心优势的时候,研发能力的调配变得重要。
从上新中也能感受到,椰子水开始做出更多创新变化:和茶底拼配、结合不同风味的奶盖等,奈雪的茶、茉莉奶白、Yee3等品牌,都在通过这样的形式做组合搭配。
3、调配方控成本
“再直接一点,就是直接调整配方比例,来有效控制成本。”有厂家和我分享,除了提高价值感外,也能顺应当下趋势做降价。
比如通过优化产品配方、进行拼配,抗衡原料涨价问题,将成本价控制在往年的价格区间。
椰子水缺乏统一标准,
但饮品店选择高水准
“无论椰子、柠檬还是咖啡豆,今年涨价都是很复杂的原因,既因为市场供求不一致,也有天气灾害导致货源不稳定,金融贸易战导致进出口原料价格浮动等多因素。”厂家表示。
a bunch of green coconuts hanging from a tree
除客观因素外,对于椰子水,核心原因或许在于要求及标准不统一。
“目前,椰子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有厂家告诉我。
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NFC果汁饮品一般以GB/T 31121《果蔬汁类及其饮料》或依据水果原料执行相应的标准作为参考,其指标对果蔬汁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糖度等理化指标有明确要求,但这和椰子水的理化指标(如钾、钠含量)和加工工艺适配度不高。
“今年‘315晚会’也提到了椰子水,并不绝对,但确实存在不同品质、效期的椰子混合售卖勾兑的情况。”厂家表示。这也是零售端椰子水售价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零售端椰子水市场高饱和,低价竞争也源于上游进口原料价格、库存积压过多等情况影响,有些品牌会选择低价抛售回笼资金。
对茶饮品牌来说,椰子水的筛选则更加“苛刻”。
“TO B的产品会好一些,现在的品牌十分在意品牌形象及负面新闻,再加上茶饮不存在椰子水市场高饱和、需要低价竞争的情况”。厂家表示,这也是看起来零售端疯狂降价,茶饮端价格没有大波动的原因之一。
这个情况似乎能从社交平台的反馈上得到印证:不少网友表示,茶饮品牌的椰子水喝起来是市面上没有的风味。
也就是说,虽然低价具备诱惑力,但部分消费者依旧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更好的口感及消费体验,零售端和现制茶饮端价格的不同,其实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同侧重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