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荔枝饮品在茶饮市场中掀起了一阵热潮,成为了消费者们的新宠。
茶百道新品上市 1 小时就卖出 5 万杯,当天中午销量更是突破 10 万杯,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瑞幸、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等连锁品牌也纷纷入局,推出各自的荔枝饮品,有的单品近一年销量高达 3800 万杯。
荔枝为何再度翻红,在这股热潮背后,品牌们又挖掘出了哪些新做法?
01■一天 10 万杯,荔枝茶饮卖爆了!
随着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的热播,全国掀起一股荔枝热。
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荔枝总产量预计达 365.04 万吨,比 2024 年增产 111.26%,主产区同步迎来 “超级大年”。荔枝也成了众多茶咖品牌重点的 “掘金对象”,纷纷推出各自的荔枝饮品。
茶百道在今年 6 月 12 日,以七窨茉香雪芽茶底,选用广东廉江的妃子笑,搭配牧场鲜奶、微咸海盐,推出了甜茶果香与丝滑乳香融合的 “荔枝冰奶” 和微咸且具有柠檬层次的 “海盐荔枝冰茶” 两款荔枝饮。
为了突出“鲜” 的卖点,茶百道两款荔枝饮主打 “手工现剥,现榨果汁”,即门店现场剥皮、去核、榨汁,不添加任何预包装果汁、果浆,追求极致新鲜。
这两款荔枝饮刚一上市 1 小时,即售出超 5 万杯,当天中午销量突破 10 万杯,五天销量便突破 200 万杯,共消耗 2500 万颗荔枝。
紧接着 6 月 16 日,瑞幸嗅到商机,联名《长安的荔枝》热播剧推出了 “长安的荔枝系列” 饮品,其中包括 “荔枝冰萃美式”“长安的荔枝冻冻轻柔茶” 以及 “荔枝大福”。
除了荔枝饮系列外,还推出了“荔枝冰萃迷你挂件”“转运小马挂件” 等系列周边。和《长安的荔枝》的联名,让其 “长安的荔枝冻冻” 和 “长安的荔枝冰萃” 两大新品刚一上市,就累计卖出 9 万张兑换券,每张 11 元的预售券也连带卖出了 3.4 万份。
在小红书、微博上,“瑞幸联名长安的荔枝” 话题阅读量高达百万,无数粉丝分享荔枝饮的 DIY 喝法等。
紧跟其后,准备从中分一杯羹的,还有霸王茶姬这一茶饮巨头。霸王茶姬采用广东、福建等地的“鲜荔枝”,搭配原产地无菌冷罐锁鲜技术,进行原汁榨取、鲜味锁定,再将其与锡兰红茶、福建小种红茶融合,搭配墨红玫瑰研发出了 “一骑红尘”“醉红尘” 系列荔枝饮。
两款饮品风味各不相同,前者入口先是清甜的荔枝香气,尾调萦绕着馥郁玫瑰花香;后者则是红茶的醇厚甜润遇上柠檬的清爽酸甜。
若是将时间追溯到去年,更有不少茶饮品牌早早试水荔枝饮,也斩获了骄人的战绩。
如爷爷不泡茶去年 11 月份采用凤凰单丛与非浓缩还原汁荔枝榨汁,上新了 “荔枝冰酿”,不足一年销量就突破 3800 万杯,提前踩中风口。
还有雷力咖啡,采用“三段式融合工艺”,先将荔枝果肉和茉莉茶汤以低温慢淬的方式深度渗透,再以氮气冷泡技术处理咖啡液,然后通过分子球技术包裹荔枝爆珠,紧接着精选广西横州双瓣茉莉花茶基底,搭配当季妃子笑荔枝果肉,研发出了 “0 植脂末、0 反式脂肪酸、0 人工香精,单杯热量仅 85 大卡” 的荔枝水果茶。
该产品 2024 年一经上市,销量便突破 200 万杯,在小红书斩获了 1.2 万篇笔记。
而一点点和七分甜也早早以“区域限定和小众混搭” 的方式,提前锁定市场。一点点在上海、南昌等地限定上新 “藏青盐荔枝绿”,主打 “藏青盐平衡甜腻” 概念;7 分甜聚焦推出 “荔枝山竹冰” 系列新品,以 “山竹果肉增加层次感” 破局。
02■茶饮品牌都是怎么在“荔枝”上掘金的?
在茶饮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荔枝这一水果成为了众多品牌的“香饽饽”,不少品牌凭借荔枝饮品成功 “掘金”。它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1、原料方面,原料溯源,产地差异化凸显。
茶饮品牌在产地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倾向性。
以茶百道为例,其选用了广东廉江的妃子笑荔枝。这里产出的妃子笑荔枝肉大饱满、脆嫩多汁,为制作饮品提供了绝佳的原料基础。霸王茶姬则主要采用广东、福建的鲜荔枝。
福建作为知名的荔枝产地,具备独特的种植优势。在这些产地,荔枝采摘之后,可第一时间运用全自动设备对其进行清洗、去皮以及低温压榨等操作,并且全过程在无菌冷链条件下进行,能够有效锁住荔枝的鲜美。
这样做有诸多好处。
其一,直接从源头获取荔枝,减少了中间多级批发商的周转环节,大大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
其二,将不同产地的荔枝融入产品中,能够使自身与竞争对手形成一定的差异。
不同产地的荔枝在风味、口感、甜度等方面存在区别。比如广东廉江的妃子笑荔枝以脆嫩多汁著称,福建的某些品种荔枝或许有着独特的香气。
2、风味方面,采用“荔枝+鲜奶/精良/轻柔茶/冰茶”的研发结构。
如茶百道就以“荔枝+奶”的搭配思路,用七窨茉香雪芽茶底,融入牧场鲜奶才研发出了荔枝冰奶" 系列。
如此做的好处相当明显。一是用鲜奶作为荔枝的载体,能降低消费者对“新奇水果 + 茶饮” 的顾虑;二是七窨茉香雪芽、轻柔茶等经过市场验证的优质茶底,其 “清爽、无杂味” 的特质为荔枝风味提供了 “品质背书”。
而爷爷不泡茶的荔枝冰酿热卖则验证了““荔枝+酒酿”"的增长可能性,以及市场的接受度。
如市场上也不少茶饮品牌走则是““荔枝+轻柔茶/冰茶”的研发结构。如茶百道推出 “海盐荔枝冰茶”,海盐的咸鲜让荔枝甜味更有层次,茉莉茶底回味悠长,口感清爽,是夏日解渴神器。
霸王茶姬推出的“一骑红尘”,采用牛乳、荔枝汁、红茶与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制作,红茶焙香与荔枝果香完美融合,基底乳带来丝绸般顺滑口感,热饮更能激发香气。
3、营销方式,借势长安IP,引爆话题。
瑞幸与《长安的荔枝》的联名堪称典范。此次联名并非简单的“贴牌”合作,而是围绕剧情展开深度联动营销。
设计方面,以剧中“荔枝使”李善德“艰辛运荔”的故事为灵感,杯身印有荔枝驿道插画,通过联动剧情场景强化营销共鸣。
周边方面,推出荔枝冰萃迷你挂件、转运小马、徽章、唐风杯套等联名周边。
茶话弄的“长安荔枝”奶茶和“长安雪荔冰”冰沙也融入了《长安的荔枝》的文化元素。产品名称与视觉设计均融入长安建筑、岭南风物、驿道及驿使等唐朝元素,重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经典场景。
4、技术方式,采用锁鲜技术,锁住荔枝的鲜度。
一直以来,荔枝的保鲜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各大品牌也投入了技术的研发,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
比如霸王茶姬,采用了原产地无菌冷灌锁鲜技术。在当地采摘荔枝后,就进行现榨,利用该技术原地锁香。这样能有效避免荔枝在运输与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茶百道为了保证荔枝从产地到门店的新鲜度,将荔枝的运输车换成了恒温冷链车,并且对员工剥荔枝也有了更高要求,必须戴上冰手套。
为了实现荔枝口味与咖啡水果茶的完美融合,茶饮品牌投入了相应技术,也通过技术投入攻破了茶饮和荔枝之间的冲突。
就像雷力咖啡采用三段式融合工艺,初段将荔枝果肉和茉莉茶汤低温慢萃 4 个小时;中段通过氮气处理咖啡液,降低其与氧气的冲突;末段采用分子球化技术将荔枝制成爆珠,使荔枝咖啡兼具咖啡的醇厚与荔枝的清甜。
霸王茶姬的创新在于低温微波工艺,先对荔枝原汁进行锁鲜处理,再通过该技术让茶叶稳定地附着在荔枝原汁上。
04■荔枝茶饮,因何走红?
荔枝茶饮的走红,除了品牌助推外,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
1、成本角度,荔枝价格暴跌,原料成本降低,让茶饮品牌看到有利可图。
今年堪称荔枝大丰收的一年。2025 年荔枝主产区迎来历史性大丰收,总产量激增 111.26% 。
荔枝产量暴增,致使市场供大于求,进而出现荔枝价格暴跌的情况。像妃子笑、白糖罂等品种相较于上市初期,跌幅达 70%,部分产区零售价甚至低至每斤 1 - 2 元。
荔枝价格降低后,不少荔枝相关产品生产商纷纷大批量采购荔枝。有荔枝生产批发商表示:“日销量从 100 余箱跃升至 300 多箱。” 采购价格低,再加上批量采购所具备的优势,这为茶饮荔枝品牌提供了可观的利润想象空间。
例如,一杯售价 18 元的荔枝饮品,假设荔枝原价为 6 元,降价后成本可能只需 3 元,成本的降低直接转化为利润的增加。
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为茶咖品牌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会,促使它们加速布局荔枝饮品。
2、健康角度,健康意识觉醒,荔枝的健康和清热解暑属性正好符年轻人所需。
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许多人在选择饮品时,不仅会考虑口感,也对饮品的天然和健康属性相当关注。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约 60% 的消费者在选择饮品时首先考虑口感,同时约 40% 的消费者注重饮品的健康与营养价值。
荔枝正好符合这一诉求。
其一,每 100 克荔枝约含 70 大卡热量,其中葡萄糖含量高达 15 克,能快速为人体补充能量。
其二,其含有的维生素 C 作为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蛋白质则能助力提高抗病能力;多种游离氨基酸对大脑组织有补养功效。
其三,荔枝虽性温,但在与咖啡、茶等搭配后,其燥热性得到中和,成为夏季受欢迎的饮品选择。
荔枝饮多样化的口感也激发了年轻人的探索欲。荔枝几乎是一个百搭的水果,与茶饮及咖啡融合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和咖啡融合时,荔枝果肉中高达 18% 的葡萄糖能有效中和咖啡的涩感;与茶饮结合时,荔枝特有的萜类化合物能为茶饮增添玫瑰与橙花般的复合香气。
基于这样的优势,茶饮品牌纷纷研发独特配方,让荔枝饮的口感呈现多元化特征。例如:
海盐荔枝冰茶:海盐的咸鲜与荔枝清甜形成层次感,香水柠檬香气突出,茉莉茶底回味悠长,整体清爽解渴;
荔枝冰奶:鲜牛奶与荔枝清甜融合,微糖状态如喝荔枝奶糖,奶香浓郁不腻,茉莉花茶的加入进一步中和了甜腻感;
长安雪荔冰:冰沙细腻无冰碴,搭配清甜荔枝果肉与原味冻,甜度适中解暑,妃子笑原榨果汁与鲜果粒的组合凸显荔枝本味;
粉荔气泡饮:新鲜荔枝果肉与细密气泡在舌尖跳跃,酥麻“微醺” 感冰爽解渴。
3、从经营角度,荔枝饮品成功突破了传统咖啡的饮用场景限制,创造了全天候的消费可能性。
早餐时段,荔枝饮品可搭配现烤贝果组成 "荔枝咖啡早餐套餐",为消费者提供清爽的早餐选择;
下午茶场景,推出 "咖啡 + 荔枝慕斯" 组合,客单价提升至 45 元,满足消费者的休闲需求;
夜间经济,开发荔枝冷萃 Dirty,成为酒吧街夜间爆款,拓展了咖啡的夜间消费场景。
这种全天候、多场景的覆盖策略,大大扩展了荔枝饮品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时段,为其市场爆发提供了场景基础。
4、最后,荔枝饮的走红,背后依靠的是强大的供应链和冷链体系的支撑。
荔枝素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的特性,保鲜难题曾极大限制其在饮品领域的广泛应用。但现代冷链技术的发展,改写了这一局面。
例如茶百道能将广东枝头的新鲜荔枝在 48 小时内直送门店,坚持每日清晨低温采摘,采用冰水预冷、恒温冷链运输等方式,保证了荔枝的新鲜度,使得荔枝茶饮能够稳定供应,为其走红奠定了基础。
还有霸王茶姬投资 1 亿元研发无菌冷罐锁鲜技术,实现荔枝原汁的工业化生产,解决了鲜果易腐难题,使全国 6000 多家门店能稳定供应荔枝饮品。
05■荔枝饮,能成为长期爆款吗?
从目前来看,荔枝饮的走红,更多是占了“天时”。
一是荔枝产品过剩,导致价格跳水,采购成本降低,为荔枝饮的爆发提供了成本基础;
二是《长安的荔枝》的热播,让荔枝热度攀升,助推人们对荔枝的需求激增,为荔枝饮走红提供了市场需求。
这两种因素的叠加,让荔枝饮在今年突然进入爆发期,一度有超过其他夏季饮品的趋势。
然而,上述因素很难在下一个荔枝季“重复粘贴”,一旦热度褪去,荔枝饮市场重归冷静期的可能性极大。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荔枝饮的创新难度和供应链能力也是极大的桎梏。
目前大力推广荔枝饮的仅有茶饮巨头,它们能将荔枝饮发展成热门饮品,靠的是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锁鲜技术,以及庞大门店网络,这些是许多中小品牌所不具备的。
因为许多茶饮品牌在供应链体系上必然面临不少问题。
一是荔枝生产受气候影响大,如遇极端天气导致减产,供应就会不稳定;
二是荔枝品种繁多,不同品种在甜度、酸度、口感等方面差异大,采购时难以保证品质一致。
即便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在产品研发阶段也有不少挑战。若制作荔枝冰沙,荔枝果肉易在冷冻过程中冰晶化,影响口感;做成荔枝酸奶饮品,酸奶的发酵味可能与荔枝味冲突,限制了创新空间。
此外,品质稳定也是致命伤。从果园到门店需经历“采摘 - 预冷 - 分级 - 冷链运输 - 门店加工” 5 个环节,任一环节失误均会影响品质;现制饮品依赖店员经验,某茶饮品牌内部审计发现,不同门店荔枝果肉颗粒大小误差达 40%,直接影响口感一致性。
最后,荔枝饮想要从网红饮品转变为日常饮品,还需在消费者心智上实现跨越。首先,消费者提及荔枝饮品,首先联想到的是“时令尝鲜”,而非 “日常刚需”;其次,珍珍汽水主打 “怀旧”,瑞幸靠 “联名快闪”,茶百道依赖 “鲜剥”,许多品牌均未形成差异化认知,尚未有品牌占据 “荔枝饮品专家” 的心智。
06■餐饮人对荔枝开发不止于此
在茶饮领域凭借联名热播剧、大打“鲜” 字招牌,以创新搭配与技术突破,将荔枝饮品卖得如火如荼之时,餐饮人们对荔枝的开发,远不止局限在饮品这一范畴。
在甜品领域,有许多以荔枝为原料的创新甜品。
比如广州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精心研发的下午茶甜品中,将荔枝的果肉和果汁融入香缇奶油,制作出细腻顺滑的慕斯,口感轻盈,充满浓郁的荔枝果香。
还有甜品品牌,以荔枝为主要原料,搭配牛奶、吉利丁等,制作出贵妃荔枝奶冻。
一些酒店也将荔枝融入特色套餐。例如华凌南方温泉酒店开启的荔枝温泉嘉年华,主厨以荔枝为核心,打造出荔枝季限定菜单,其中包含荔枝柴脆皮烧鸡、荔枝菌菜式等特色口味。
同时,酒店还推出臻享温泉荔枝亲子月美食套餐,让游客在享受温馨氛围的同时,品味美味的荔枝菜肴。
在东莞的大朗镇,已连续举办多届荔枝烹饪赛,形成了包括冰镇荔枝、荔枝芝士卷、蜜瓜荔枝船等六道主菜的荔枝宴体系。
此外,还有许多荔枝相关的酒水,比如荔枝酒,它以新鲜荔枝为原料,经过发酵制成。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关于荔枝的新奇吃法分享。
例如惠州一家火锅店推出的蜀波荔之冰,广州汕头的一家火锅店直接将荔枝作为涮肉锅底。甚至有网友开发出新吃法,在火锅中直接加入荔枝。
荔枝的开发还不止于此。一些地方将荔枝美食与文旅相结合。在荔枝种植园,游客不仅能采摘荔枝,还能在当地餐厅品尝荔枝佳肴,实现从枝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体验。
比如大朗镇的一家农家乐,推出荔枝水果鲜、荔枝汤、荔枝烧鸟等菜品,成为店内的热门菜品。
结语:
今年夏天,荔枝热度飙升,受到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的影响,以及荔枝自身价格和营养价值的推动。
茶饮品牌闻风而来,借助热点让荔枝饮品出圈。这种饮食变迁本质上是城市化2.0阶段的生活质量追求,反映年轻人将健康管理前置化的生存策略。
新茶饮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