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逛面包店,发现了一个几乎“霸屏”的品类——生甜甜圈!
无论是新开的专门店,还是老牌烘焙坊新增的产品线,它的出镜率高得惊人。
这股从日本吹来的“生”风,再一次影响了国内的更新趋势,它到底有何魅力?与传统甜甜圈相比,又“生”在何处?
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01、什么是生甜甜圈?
在烘焙世界,品类创新永无止境。今年,圆滚滚、馅料饱满、颜值在线的生甜甜圈,成功抓住了甜品爱好者的眼球。
//可爱担当:奶油顶变化多!
它们大多沿用了意式Bomboloni的经典造型——圆润饱满,像个小胖子。内馅丰富到“溢”出来,轻轻一撕开就极具视觉冲击力。
外皮沾满糖霜,顶部奶油+水果等创意装饰,更是加分颜值与口感的双重关键。
//核心差异:面团革命!
从生吐司开始,大家对于“生xx”就已经不太陌生了。“生”在日语中意为新鲜的,代表着产品具有明显轻柔、柔软和湿润的质地。
与传统甜甜圈相比,“生”的核心奥秘就在面团本身。它们采用高含水配方,赋予包体柔软与湿润的口感,符合“生”系产品的标志性口感特点。
经过高温油炸后,面团中的水分会迅速转化成水蒸气,能有效激发面团的膨胀性,形成标志性的蓬松大气孔结构,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吸油量。
而且面团往往经过低温长时间发酵,有些品牌会培育独特酵种来提升面团的延展性和蓬松度,更带来了复杂且迷人的天然发酵风味。
我第一次吃到的时候,着实惊艳了一下。
得益于大气孔,一口咬下就是蓬松的嚼感,面团本身的香气和口感也都很优秀。甜度控制得更为平衡,油润感被大大削弱,完全颠覆了传统甜甜圈“甜腻厚重”的刻板印象。
馅料从顶部到内部,也是很加分的。
02、为什么是生甜甜圈,火了?
传统甜甜圈好吃归好吃,但“高油高糖”的标签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复购率自然受限。生甜甜圈的崛起,恰恰击中了这个痛点:
▏降低“罪恶感”:通过高含水面团减少吸油量、甜度平衡、强调天然发酵风味,生甜甜圈成功营造出一种“相对轻盈”、“负担感更低”的体验,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美味与轻负担的双重追求。
▏口感升级:极致的柔软湿润和蓬松嚼感,加上精心调制的丰富馅料,提供了更高级、更愉悦的味觉享受。
而这股风潮的引领者,是来自日本福冈的甜点店——I'm donut?。
它最初从福冈知名面包店AMAM DACOTAN发迹,因其出色的甜甜圈品质,主理人平子良太于2022年开设了专门店。
店内使用布里欧修面团去油炸,使得面包变得香甜而富有弹性,这就是生甜甜圈最初的样子。
由于包体的改良,它也很适合制作成咸咸圈版料理面包。
03、国内风起,本土品牌的创新演绎
这股“生”风迅速吹到国内,上海、成都、西安、深圳、苏州、温州等地的烘焙品牌纷纷跟进,并融入本土创意。
▏nunu Dount
去年底开业的甜甜圈专门店。强调大量牛奶增加面团含水量,追求柔软湿润口感。
使用天然酵母发酵,并常在面团中加入坚果碎增添独特风味和口感层次。更多是甜口的选项。
他们家流心柿子口味,我还是蛮感兴趣的。
▏NuòNuò
这是上个月在美罗城新开的一家甜甜圈店,主打包体的“糯”感。
造型装饰和口味搭配上还是蛮有自己想法的。
例如富士山抹茶白巧,用大片雪顶和点睛的蝴蝶结营造视觉美感;
黑巧跳跳糖生奶油甜甜圈,也跳脱开顶部一圈奶油+水果或坚果的常规思路,使用三角造型来增加差异化,跳跳糖的使用也带来了新意。
▏gluglu
虽然不是专卖店,但在愚园路新店里也增设了限定甜甜圈,足见其热度。亲测过,确实很不错。馅料饱满,不甜不腻,大口满足。
内馅部分根据口味会叠加,比如野莓咸巧克力,巧克力馅与草莓酱作为一组搭子,就很有惊喜感。
▏Donut why
在成都,国内烘焙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彭程老师与西南法甜代表烂李子合开的新店也是敏锐捕捉到趋势,推出了具有特色的生甜甜圈产品。
利用甜甜圈和咸咸圈,开辟双线作战。
其他门店产品我也大致搜索了一下,能明显看到国内品牌在吸收日本工艺精髓的同时,更注重在口味本土化、视觉颜值、趣味体验上进行创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社交分享和个性化需求。
04、生甜甜圈,你跟上了吗?
甜甜圈其实一直走在翻新的路上。
这个品类受众广,虽然有固定的造型圆圈印象,但不得不说,想改改也是有很多思路的。
比如Mister Donut家的甜甜圈,在传统甜甜圈上也做了很多变形。
而生甜甜圈的流行,其实也反映了烘焙品类的进化方向:
• 甜点日常化:相对降低的负担感使其更易融入日常消费,提高复购可能。
• 风味个性化:酵种培育、馅料创新、装饰设计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空间。
• 不吸油优势:高含水面团特性使其天然具备较低的油腻感。
• 咸口潜力股:面团本身的优秀风味和蓬松特性,使其轻松突破甜味界限。夹入火腿、芝士、蔬菜等做成咸口料理面包形态的生甜甜圈,将是很有挑战的点。
目前,生甜甜圈仍是现阶段可以出圈的品类,你跟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