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席卷全国各地,行人的步伐也都急促了不少,但街头仍然有一些地方集聚着人气,走近一看,那多半是路边香气萦绕的烤肠摊。冷空气之中,人的嗅觉感官似乎也格外敏锐,烤肠的香气变得格外难以抵挡。循着香味不断走近,只见一排排的淀粉肠烤得外焦里嫩,只需要几块钱就可带走一份,沾满酱料之后,热腾腾的滋味在舌尖爆炸——这谁扛得住啊?
要论生命力最为强悍的街头美食,那必然非烤肠莫属。从景区到居民楼的夜市,从学校小卖部到打工人常常途径的地铁站,仅凭一台烤肠机、或是一个油锅,烤肠便能安营扎寨,以香气招徕着无数行人;在夜宵文化繁盛的如今,它仍然力压若干选项、成为青年们摆摊创业的爆款单品,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更新起自己的淀粉肠摆摊日记,“摆摊第一天,自己炫了五根”.......
成年人有多爱烤肠,看他们把烤肠挂在嘴边的次数就知道了,前一阵网友们争相确诊自己为烤肠,因为“长期躺着,偶尔翻身,脂肪含量高,压力大会爆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大家又说,不干了,摆摊卖烤肠去;人生偶遇不顺时,又常用“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来安慰自己——
没有什么是一根烤肠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根。
一、淀粉肠VS肉肠:烤肠界也有“红白玫瑰”
国人做香肠的历史至少有千年,关于这口美味,各地都有不少风味心得;而烤香肠倒是要年轻许多,绝大部分是近几十年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业刮起来的新风。
1967年,屏东县的张丰绪将西式的肉制品加工技术带到中国,应用到烤肠的制作中,热腾腾的街头美味出现在台湾街头,不少企业嗅到了商机,在东南沿海一带大规模建厂,台式烤香肠逐渐席卷各地街头巷尾,成为国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大家对烤肠的情愫大体相似,但具体的味觉记忆却又有着不同,就如同“豆腐脑该吃咸的还是甜的”的经典辩题一样,小小的烤肠身上也凝聚着两大派系的争论。
不信的话,试试向网友发问“你们平时是吃淀粉肠还是肉肠”,必然要一石激起千层浪——北方网友们迅速为淀粉肠抢答,炸得外酥里嫩的淀粉肠才是烤肠界的正统;肉肠派也马上抵达战场进行反驳,淀粉肠绵绵软软,哪有爆汁的肉肠带劲儿啊.....
1、台式肉肠:一口爆汁的肉香
爱吃肉肠的人,童年里必然都与那带着“台式风味烤香肠”标识的烤肠机常相伴,不论春去秋来,它都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柜台旁耐心工作,一排排热狗肠在金属滚轴上惬意地翻滚,等火候到位了便爆裂开来,肠衣爆炸的响声下一切压力仿佛都能尽数消释,刚放学的学生们拿着硬币欢喜地涌上来,“老板,我要那根爆开的!”
最地道的台式烤肉肠,是以纯肉制作、再用明火烤制的,修长紧实的肉肠在炭火架上冒着热气,老板需要拿着夹子手动翻面,这样烤出来的肉肠咬上一口鲜美爆浆,满口都是肉香,当然定价也要偏高些。
为了更快速地推广这种速食、打开销路,曾经的香肠厂商们变动生产策略,譬如降低价格,减少含肉量.......恶性的低价战逐渐让烤肠品质鱼龙混杂,烤肠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度被诟病。
好在随着时间过去,能看得到烤肠行业近些年努力升级的努力,商超里如今既能买到基本款的肉肠,也能买得到火山石烤肠,黑猪肉肠,墨鱼肠等等......尝得到肉味、配料表也干净的肉肠重新收获忠实受众,那些专门购置了烤肠机的年轻人们每到超市都要批量备货,一天多根、“自烤自足”的快乐,终究能还给自己了。
2、淀粉肠:兼具酥香与松软
淀粉肠是不少肉肠爱好者眼中的“异端”,但北方孩子眼中的它,就是定义烤肠世界的究极真理。每个出门在外的东北孩子都忘不掉那黄皮包装的淀粉肠,更忘不掉它下锅油炸的酥香。
淀粉肠在北方孩子心中更有公信力,大概是因为“火腿肠”这种食品形态最早就是从北方发迹的。河南这座粮食大省撑起了速食生产的半边天,同样也是火腿肠诞生的摇篮,1987年,中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春都诞生,这种廉价易得的加工肉制品,易于保存还易于烹饪,一度让各地的经销商踏破门槛。
火腿肠不论出现在哪里都是绝佳的点缀,切片扔在泡面里能增添肉味的丰腴,夹进煎饼果子里也是好搭子;但最能成就它的还得是街头的炸货小摊,唯有油锅能助一根淀粉肠完成真正的脱胎换骨——把淀粉肠打上炫目的花刀,扔到油锅里摸爬滚打,等它通身镀上一层金黄的脆皮就夹上来沾满酱料,用牙齿咬破外皮,从里到外的酥脆在口中绽开,再没有比这更神仙的的一口了。
淀粉含量高的火腿肠一度成为时代的眼泪,然而沉迷淀粉肠的年轻人们如今成了互联网的主力军,长情的他们为淀粉肠争足存在感,“烤肠必得是淀粉肠,但凡带点肉我都不爱吃”,甚至还掀起了更多新梗,可以想见,物美价廉的淀粉肠,大概永远不会过气。
这场淀粉肠与肉肠之间的战争,仍旧难分高下,不确定,再看看。
二、开花大香肠,东北烤红肠......烤肠宇宙还可以更精彩!
放眼全国各地的夜宵摊,烤肠早已不止这两种基本款,充满智慧的各地人民结合本地风味密码,贡献了不少关于烤肠的高端理解。
长沙的开花大香肠就是优秀案例之一,它和它的好兄弟臭豆腐已经攻陷各地景区,变成了不去湖南也能品尝到的湘味;而长沙本地老饕对这种游客美食倒是不太感冒,他们大概会带你去宵夜圣地的冬瓜山,恰过酸甜开胃的紫苏桃子姜之后,再来一把冬瓜山肉肠,把肠皮咬破细细咀嚼内里筋道的肉粒,在咸、香、辣的滋味中还能品出些回甘。
继哈尔滨成为游客心目中的“霍尔沃茨”之后,哈尔滨烤红肠似乎也有接棒开花大香肠成为网红选手的潜质,在冬日里人头攒动的东北早市,哈口气出来都能结成霜,此时烤炉上堆成小山的烤红肠比马迭尔冰棍有吸引力得多,带着烟熏香的红肠在烤炉上烤得滋滋冒油,是绝佳的馋猫诱捕器,在调味料里打过滚之后的烤红肠,拿在手里沉甸甸,不仅好吃还是相当“扛饿”的生产力,吃完之后全身回暖,还能再逛俩钟头!
宜宾烧烤里常见的烤小香肠,和烤红肠的体积则能形成两极对比,小小一串的烤小香肠点缀在竹签上存在感不强,但小有小的妙处,嚼起来格外脆爽弹牙,抓起两三串同时送进嘴里更过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烤肠家族里离经叛道的存在,譬如台湾人民钟爱的大肠包小肠,乍一听似乎是用内脏做成的,其实是用糯米肠给烤肠穿上了厚实的外套,裹着各种爽口佐料送入嘴里,不止能尝到肉感,还有黄瓜的爽口、糯米的清香......
时间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小时候爱烤肠的人,在步入社会后又总会找回这份挚爱。大概是在面临社会的生存压力之后人们才回发现,世界给予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成就感却也越来越稀有,唯有烤肠能给的情绪安慰,永远唾手可得。
童年不会一直在,但烤肠摊永远都在下一个路口,摆脱各种心里的斗争,再做一次小孩吧。
美味的烤肠永远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