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虫,广东人用来煲粥,福建人则喜欢做成“果冻”!

分类栏目:首页>>热门小吃

美食导报

成都骨汤串串香完整工艺

虫子,你敢吃吗?

滑溜溜或毛茸茸,又或是全身长满脚和触角,还会不停蠕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光想到虫子都觉得恶心。

但有些虫子,光看外貌可能有点其貌不扬,甚至难以下嘴,当你鼓起勇气尝上一口,不少人都会发出“真香”的感叹。今天要介绍的两种虫子就是如此。

一、虫子,也能煲粥?

方格星虫,又称为光裸星虫,俗称“沙虫”,一般粗度为5至8毫米,长度为5至10厘米,形状很像一根肠子,仔细看也有点像蚯蚓,体色浅黄、浅紫、乳白,还略带淡红色。

沙虫自幼生长在沿海滩涂,对生长环境十分敏感,一旦被污染就无法存活,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养殖难度大,因而稀少且矜贵。

据悉,位于广东湛江遂溪草潭镇的海域,是北部湾海域中水质最纯净、最优良的海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沙泥土混合比例,孕养出大量肥美鲜嫩的沙虫。

那么,沙虫,就是吃沙子长大的虫子吗?

实际上并不是。沙虫是以吞咽藻类、有机碎屑为食,虽然它其貌不扬,甚至看起里有点恶心,但却拥有丰富的营养,一点也不输其他名贵的海产珍品。

第一次认识沙虫的人,可能会觉得它长得奇形怪状,难以入嘴,但见惯了海鲜的湛江人,却对它格外偏爱,尤其在酒席和宴会上,沙虫是饭桌上当之无愧的“重头菜”,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有沙虫的酒席,自然不会差”,可见其珍贵。

粉炸沙虫,是湛江遂溪人宴席上的必备菜品之一。

外表与内里不符的沙虫,吃起来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并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因营养价值非常高,又被称为“海洋虫草”。

比起本身没有什么味道的海参和鱼翅,沙虫自身味道鲜美,不必加别的配料,单独干吃或鲜食都很有特色,所以也被称为“海滩上的天然味精”。

在广东,沙虫最经典的做法之一就用来煮粥。煮熟的沙虫,与白粥搭配,仿佛镀上了一层滤镜,不仅改头换面、画风突变,沙虫自身的营养和鲜味都得到极大的保留,令人食欲大开。

煮上一锅沙虫粥,口感满分,营养十足。如今,沙虫粥成为了湛江人心中最受欢迎的宵夜之一,其鲜嫩的肉质,搭配生米慢熬成粥,既能饱腹又易消化。

二、“土笋冻”里没有“笋”

除了广东人爱吃这种虫子,同样生长在海边,与沙虫外形近似的“土笋”在福建美食界的地位也颇高。在闽南地区,这种用虫子做成的小吃有一个容易迷惑人的名字,叫土笋冻。

然而此“笋”可非彼“笋”。土笋冻的原料为土笋,又称土蚯、土虬,学名为可口革囊星虫。土笋冻由土笋熬煮凝固而成,因可口革囊星虫体内富含胶原蛋白,在高温汤水中,胶质会一点点析出肉体,渗入水里。

很多人会误以为土笋冻是沙虫制作而成,其实土笋与沙虫外形近似,但是二者略有区别,土笋颜色更黑,沙虫则呈赤红色。

在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土笋冻可是家喻户晓的小吃。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小摊,还是高档餐厅的菜单,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深受本地人喜爱。

有人听见土笋冻,唾液翻涌而动,有人看着土笋冻,嘴巴就是不敢动。

外地人在福建第一次见到土笋冻,可能都会被它的名字迷惑,以为是用笋做成的“果冻”。因此,不少人吃完第一口才会后知后觉:原来刚才吃的是虫子!

如果再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这碗土笋冻装着卷曲的躯体,黑色的褶皱,外面被一层透明胶状物质包裹,“好像封印着一股邪恶力量在里头”。

这时候,只有真正的勇士才不管它到底是虫还是笋,勺一口往嘴里一丢,在蒜泥酱汁的催化下,土笋的鲜味被彻底激活,再顺着喉结的蠕动咽下去,美味由此唤醒。

一个福建人这样评价它:“土笋冻的味道甘冽鲜美,带有一种特有的海洋气息。”而且表示一定要吃当地正宗的,其他的都不是那个味。

也有人称它是“高级海味啫喱”,满满的胶原蛋白,就像海鲜味的果冻,一口下去都是海鲜的鲜味。

但很多人还是不理解,表示虫子有什么好吃的?

懂吃的人则早已想好了说辞:它只是叫虫子,但本质还是生长在海边的海鲜,并不是虫子啦!

更何况,闽南话还有句俗语,叫做“多食虫,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