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派川菜的开山鼻祖 罗国荣大师的传奇人生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

开间甜品店

1930年,在黄敬临的川菜堂口姑姑宴里,曾有位厨师叫罗国荣,他先拜“大王师傅”王海泉为师,又投在黄敬临门下,加上天资勤奋,终于在民国30年(1941年),在成都华兴街开起一家“颐之时”菜馆,正式自立门户,开宗立派,他这一派川菜,风格别具,美食江湖敬称“罗派川菜”。

罗国荣的颐之时菜馆借鉴了姑姑宴注重文化品位的优点,光是名字就够有文化,胸中没有点文章,还真理解不了。“颐之时”三字出自《易经》“颐贞吉,观颐,观其所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状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当然,川菜厨师出身的罗国荣不可能这么有文化,名字是当时的成都名书家盛光伟帮着取的,牌匾也是盛先生书写。虽然做了老板,罗国荣不改厨师本色,自兼主厨,悉心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罗国荣受贺龙元帅的推荐,还进入中南海,成为一代国厨,曾随毛泽东、周恩来等出访国外,获得了国际声望。

宗师的形成不是偶然,而是因缘际会的成就。罗国荣是地地道道的民国人,1911年生于四川新津县,13岁开始跟随同乡王海泉学厨,王海泉曾当过清代四川总督锡良的家厨,游历过国很多地方,能融汇南北菜之长处在川菜中,同行敬称“大王师傅”。罗还拜过川菜名厨黄绍清。

从王海泉处出师后,罗国荣已经小有名气,1928受聘成为当时四川省主席刘文辉的家厨。1933年,刘文辉在和刘湘争夺四川的战争中失败,罗国荣也离开了刘家,到了黄敬临的姑姑宴当厨师。两年后,受当时四川金融大亨丁次鹤(曾发起成立四川和成银行、福川银行等)的邀请,去重庆丁府当主厨,由于丁府这里军政要人汇集,罗国荣得以大显身手,很快成名,也为日后创立“颐之时”打下了基础。罗在丁府一直做到1941年,回成都创立了“颐之时”。

据罗国荣的儿子罗开钰回忆,“颐之时”开业之初,人才济济,厨界高手云集。有厨师黄炳清、王小金、王银宣、黄永林、刘少安,以及罗国荣的师弟陈海清、余集成、杨吉安等,跑堂掌门彭聚星、樊玉成,炉子李玉平,另有徒弟汪再元、白茂洲、陈志刚、梁国全、刘元发、陈崇真等20多人。

成为一时的川菜重镇,罗国荣带的徒弟很多,后来都成为餐饮界的名人,如白茂洲、陈志刚和黄子云、汪再元、魏金廷、张雨山、于成等。

颐之时菜馆文化味道重,菜品好,加上罗曾在刘文辉和丁次鹤家里做过家厨师,很受四川上层社会的追捧。1947年,刘文辉娶儿媳妇,在成都玉沙街刘公馆办了400多桌,就是罗国荣率领颐之时全体员工操办的。

接待贵客多了,颐之时的价格自然也非一般老百姓能吃得起的了。当时国民党财政部长孔祥熙曾在颐之时订了两桌酒席,每桌要价60个大洋。孔吃的高兴,后来有邀请其妹夫蒋介石来吃,并有国民党元老林森做陪,林森吃后十分高兴,随后送给罗国荣一块横匾——“川菜圣手”。

罗国荣善于与文化人交往。当时成都文化界的名流如张大千、林山腴、向仙乔、肖心远、盛光伟、杨啸谷、白仲坚、向传义、陶益廷、钟体乾等人,都是“颐之时”的常客。罗国荣对文化人特别尊敬,每当他们来“颐之时”,都要亲自下厨,一展身手。每逢大节日,罗国荣还特别让人把自己亲手做的菜肴送到不少名流府上以求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