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园:川菜大师摇篮 包揽成都顶级筵席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

开间咖啡馆

清末成都,筵宴之风盛极一时,一批专业承办筵席的包席馆应运而生。其中,名厨师关正兴创办的正兴园最具影响力。该园创办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至清宣统三年(1911)歇业,在前后存在的50年间,对成都的餐饮业、对川菜的形成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一代川菜大师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清末的成都,筵宴之风盛极一时,无论是官府公宴还是民间私宴,无论是定期的节令宴、雅集宴,还是随意的野宴、游宴,都盛况空前。一批专业承办筵席的包席馆,也随着筵事的盛行应运而生。仅《成都通览》所列的知名包席馆即有近20家,在城区的东西南北中皆有分布。其中,以名厨师关正兴(又名关治平)创办的正兴园最知名、最具影响力,正如清末四川劝业道周善培诗云:“成都百馆共宴客,正兴园为蓉之冠。”该园创办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至清宣统三年(1911)歇业,50年间,对成都的餐饮业、对川菜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近代川菜制作的试验基地,一代川菜大师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包席时尚 在花园名胜设宴请客

成都传统家庭筵席,多由家厨或家属自办,清道光以降,自办方式开始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包席消费,即委托专业的包席馆上门承办宴席。“请客何须自设馔,包来筵席省操烦。”这首竹枝词反映了当时成都的包席消费时尚。

主人设宴请客的地方,也不完全局限在家里,而是越来越多选择上专门的筵宴所了。清末,成都城内外共分布着20余处专门的筵宴所,其中城内主要有:丁公祠、贵州馆、小关庙、叶公祠、西来寺、濂溪祠、延庆寺、海会寺相国祠、三义庙相国祠、小福建营遽园及布后街的孙家花园;城外有草堂、枕江楼、冯园、武侯祠、二仙庵、双孝祠、白马寺、雷神庙、小天竺、大南海等处。这些筵宴所大都环境优美,且各有不同的氛围特点。如位于方正街的丁公祠,不仅有亭台楼阁之胜,且花木葱笼,一年四季,官绅借此宴宾者甚多;位于贵州馆街的贵州馆内,池亭花木也美不胜收,特别是馆内那片梅林,当早春季节梅花盛开时,芬芳四溢,景色宜人,故来此游宴者也不少;走进布后街的孙家花园,但见花木扶疏,亭榭错落,池沼蜿蜒,一派富贵气象,当时城内不少绅商人家,常在此举办红白喜事祝寿宴、春酒宴事;武侯祠、枕江楼,分别为出城南门东门外的名胜之地,官绅送行,多选择在此设宴饯别;西门外的草堂,有修竹万竿,梅花亦盛,不仅景色宜人,且地带开阔,无论是春日游宴,还是夏日纳凉,这里都是一理想的宴宾场所;小天竺,不仅有亭榭之胜,且有古榕之奇,是举办宴会的理想场所,一年四季都有诗人文士在此雅集;位于二仙庵的双孝祠,花木台榭别是一番风韵,这里毗邻青羊宫,每年花会时节是旺季,“官绅宴于此者,日以数百计。”当然,也有一些宴会所环境并不令人恭维,如海会寺相国祠,困场所狭窄,在此宴客,常给人拘束之感;西门内的西来寺,因所处地势偏僻荒凉,除了一些佛事节日,平时鲜有人问津。

无论如何,在专门的筵宴所宴客,其优越性当然是一般家宴所不具备的,一是就餐环境更富变化,更丰富多彩,设宴者可灵活根据宴请对象、宴席种类、设宴时间季节、办席规模及喜好来从容选择不同的筵宴所,从而使得宴席与环境更协调,不似普通家宴环境的千篇一律。二是对于主客双方而言,宴席所的气氛都相对宽松,客人身处这样的公共场所,少了身在主人居所的拘泥;主人设宴于专门的筵宴所,茶水有专人预备和伺服,一般性的服务也比较配套,这样也省却了不少家中俗务。当然,筵宴所是有偿使用的,按照当时通行标准,每办席一桌,须付地金(即租金)五角到一元,除了地金,还要酌情付给当差服务人员些小费,这虽不是定例,却是合乎人情世故的潜规则。

菜精器美 三度承办满汉全席

正兴园位于城内棉花街,原址是华阳县名流卓秉恬老宅,规模不大,却气度非凡,尤其是那黑底金字的店招,书法精湛,十分抢眼。初创之时,包席品种很少,不过是肉八碗、九大碗、参肚席之类,但由于关正兴在官场中颇有人缘,其业务也得到官员的特别照顾,加之关氏锐意进取,因此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随着业务日趋繁荣,实力日渐增强,他不断推出创新菜品,不断丰富包席的档次规格,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其声名影响、实际业务,皆执成都同行之牛耳。

正兴园与同时代一般包席馆最大的不同处有四:一是注重设备设施的配置,特别是其碗盏之精细齐备,远非其他包席馆可比,关正兴素好收藏古器,所收藏的餐饮器具尤其多,古色斑斓的瓷盘碗盏,精致的象牙和乌木包银筷子,陈列于包席馆内,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令当时成都不少上流社会食客们心醉神迷。二是菜品和菜式以精致大气著称,尤其是海味类菜肴,从燕窝、海参、到鱼翅鱼肚,其成菜方式和品种随季节不同而富于变化;山珍野味类菜肴,也有自成一体的烹制方法和成品式样;即使是普通原料做成的菜肴,其刀工也很精致,如通常的“福”字肉、“万”字肉、“寿”字肉、棋盘肉、虎皮肉等,无论刀法还是装盘,都很规整而不失自己风格;正兴园的汤菜也很讲究,集色、香、味、养于一体,一直在食客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三是独揽当时蓉城顶级筵席承办业务,正兴园在清末曾三度承办过满汉全席,这在当时成都包席馆中是绝无仅有的资历。四是注重人才的网罗和培养,该园开业之初,即荟萃了不少名厨,如满族的戚乐斋、贵宝书,汉族的周志诚、游炳全等,皆属当时四川餐饮界的厨艺精英,该园还先后培养出了像蓝光鉴兄弟那样出色的川菜名厨,他们的精湛厨艺、精美菜品对于蓉城食客颇具征服力。

时人用“菜精器美”评价当时的正兴园,绝非过誉之辞。清末傅樵村的《成都通览》中,对于正兴园也给予了崇高评价,称当时成都“席面之讲究者,只正兴园一处。”当然,由于正兴园的“排场好”、“派头高”,包席承办费用(不含物料)自然也不菲了,以每席桌为单位计,通常承办收费标准为:一般田席一桌需银二两四五,寻常海参席三两五,海参全席五两,寻常鱼翅席六七两,鱼翅全席十二两,燕菜席十五两,燕菜全席加烧烤十八两。这样的宴席消费规格档次,除了一些大权在握的官场中人,和一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一般人是不敢问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