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永川县跳石河,住着一户姓崔的人家。家里有位老太婆,人们都叫她崔婆婆。
有一年寒冬腊月,有钱人都在办年货,崔婆婆想:家里总得有点吃的,好让孙子也过个闹热年。于是把家里剩下的半升黄豆煮了,好让一家大小过年。谁知黄豆刚煮熟,财主的账房先生就在外面高声喊叫,崔婆婆想:糟了,被他看见又说有粮不交租,黄豆吃不成,还会招惹是非。
她急中生智,顺手把煮好的豆子倒进了柴草堆,再用些草盖上。账房进门说道:“崔婆子,今天老爷办年酒’,叫你和你家媳妇去打几天杂,赓即随我就走。”这样一去七天,回家赶忙去找黄豆,拿来一看,已沤成墨褐色,长满了一层白霜,崔婆婆一尝,还满口留香,于是把它拌些盐当菜,吃起更是鲜美可口。
后来根据这种作法,做出了黄豆盐菜,取名“豆豉”。路过崔婆婆家门的力夫们,总少不了要去崔家要茶借火,买两三个钱的豆豉下饭。几年后,从重庆到成都的千里路上的下力人,无不知道这位贤惠的崔婆婆做的豆豉又鲜又香,直到现在,在酿造工人的行话里,还称永川豆豉叫崔豆豉,跳石河为豆豉河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