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彝族现有近4万人。分别居住在全县23个乡镇的二半山以上。主要从事农牧业。大陆槽、铁炉、热河等彝族聚居乡十分偏远。县内彝族以“所地”(俗称小裤脚)为主。
据《德昌县志》记载,德昌彝族以前多数自喜德、昭觉、布拖、普格等县迁入。至今还完整保留有彝人共有的风土人情外,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德昌彝族提炼出了一些独有的民间习俗。其中,以饮食文化为重头。婚丧嫁娶人多场合,一般仍保留着分食坨坨肉(竹篾穿肉坨)、荞粑、玉米或大米饭粑坨等习惯。条件稍好点的人家,则用碗筷野外席地十来人围一桌,热热闹闹用餐。
彝家山寨的糊海椒、韭菜鸡汤、羊血坨最为出名。被称为德昌彝族乡里的三绝。
第1绝 糊海椒
当你走进德昌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县城、乡场的每个羊肉馆,都会看到一碗碗摆在桌上的调料——糊海椒面。红黑相间的糊海椒面,格外引人的眼球。走拢细细一闻,略带辛辣中香脆味扑鼻而来,令你迫不及待给店家要碗米粉或羊肉,放入少许糊海椒面,细嚼慢咽美滋滋品味。无论打蘸水或喝汤,糊海椒面总伴着热气腾腾的肉汤,微辣中显浓香,沁人心脾,让人突然间感到食欲大增,回味无穷。
以前德昌彝族多数都居住在高山上。低矮的瓦板房、茅草房,抵挡不了风雨的侵袭。特别是雨季天,想吃点干海椒都难。彝人只得将海椒放入火塘上吊着的竹筐里用火烤用烟熏,避免受潮。待食用时,才捡几根被烘烤烟熏得脆嘣嘣沾满灰的海椒,吹拍一下胡乱攥在手里。用筷子或“马食子”棒搓碎,糊海椒面即成,连碓窝都不消用。
鲜海椒或潮海椒,则丢进火塘里的“子母灰”里,用火钳翻几下稍烧糊,掏出来就了事。
第2绝 韭菜鸡汤
彝家杀鸡褪鸡毛,历来不用开水。直接将掐死的鸡架在火塘上,用火烧烤。待鸡毛烧焦烧尽仅留下毛茬时,才反复用手搓掉。此时,发黄的鸡身油淋淋香飘四溢。再用温开水漂洗干净,即可入锅。
鸡肉煮到要起锅时,丢几把干圆根酸菜。捞起鸡肉块,放些事先切好的野韭菜(家韭菜也可)和青海椒末。汤里金黄色的鸡油,配上鲜绿的韭菜青海椒末,香气扑鼻,色味俱全,润心理气。
第3绝 羊血坨
用盆接羊血前,清水盐水中加入少许香樟粉(鲜香樟粉更佳)。等锅里的羊肉煮涨时,将羊血旺整盆倒入锅里与羊肉混煮。煮涨后未过心半熟前,捞起羊血切成拳头大小的血坨,男女老少手抓食用,又鲜又嫩,味香可口。
老人们说,吃了放香樟粉的过心羊血坨,会少生病增加人体抵抗力。特别是能够预防痢疾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