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从品类命名开始。
牛乳茶、鲜奶茶、轻乳茶,都是奶+茶,都是奶茶,都是三个字,但背后却是竞争思维的体现。
奶茶最普及的认知,是牛奶+茶的产物。但由于不少奶茶使用植脂末制作,不含真正的牛奶,只能被称为“牛奶风味的X茶”。使用了牛奶的产品,自然难以将自身优点说清楚,于是“牛乳茶”这一名字出现了。
不过,由于早期因冷链运输,成本、效期等问题,牛乳茶所使用的牛奶多为常温奶。为了在这一品类上更进一步,不少品牌开始“冒险”使用保质期更短的冷鲜奶,于是有了“鲜奶茶”这一品类。
轻乳茶,字面意义上是奶味较轻、口感更为轻盈的奶茶。一般而言使用鲜奶制作最佳,可归于“鲜奶茶”范畴。
但有所不同的是,轻乳茶所使用的茶多为香气足、茶感轻的茶叶,这也促进了当下茉莉、兰花香型的绿茶、轻乌龙茶的繁荣。
归纳一下,即可得出一个结论:
奶茶≥牛乳茶≥鲜奶茶≥轻乳茶
名字上体现产品特征,具有竞争思维,仅仅是第一步。
但不少品牌的推广动作,却又止步于第一步,导致苦心升级的产品,并未被消费者所感知与接受,甚至常常被认为与别家奶茶店产品类似。
所以,无论是店内海报、视频、公众号推文、小红书等渠道,也应将原料特征进行说明,以让顾客秒懂。
例如:
使用常温奶,可注明牛奶产地或牛奶品牌。当然前提是这些信息被消费者认可,如内蒙生态牧场奶源。
使用冷鲜奶,可标注牛奶保质期。如,选用保质期仅7天的冷鲜牛奶,过期就倒掉,以强调自身的新鲜。
这些原料特征不仅应该被显示,且应持续显示。毕竟,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差异化不大的年代,勇于表现自己千万遍,才能换来消费者的回眸一笑。
牛乳茶、鲜奶茶、轻乳茶,终归不是口感的竞争,而是心智的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