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减糖”成为日常,茶饮行业如何应对?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开店经验

中国饮品快报

奇味涮烫制作工艺

不知从何时起,“太甜”、“太水”成为消费者评价饮品的第一反应。

茶饮的风味、层次、口感,这些更具价值的判断指标,反而不易让消费者感知到。

制作的水平,原料的差异,诚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还存在一个消费趋势与产品研发之间的矛盾:用糖。

据Innova全球消费者调研显示,糖、脂肪和盐/钠是消费者最有意识地限制摄入的三大成分。其中,超过53%的全球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刻意减少糖的摄入。

糖,在消费市场上被“刻意减少摄入”。但从产品研发的角度来看,合适的糖量,对于一杯饮品而言,不仅仅是提供甜味,还有提升风味、提鲜感等等看似微妙却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面是消费市场对糖有些暧昧不明的态度,一面是打造优质饮品本身就离不开糖,如何平衡两端?也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新茶饮10年过去,当前的茶饮产品该如何用糖?

一、从“正常糖”到“减糖”  ,消费者口味变了……  

人类,天生就喜欢甜味。

甜味的主要来源——糖类,既在功能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又在情感上与人紧密连接,甜食会分泌多巴胺,带来愉悦的心情。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杯奶茶化解不了的”“喝奶茶是为了快乐”之类的说辞,是推动茶饮高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而“三分糖”“半糖”“七分糖”甚至是“0卡糖”“不另外加糖”等选项的出现,则在新茶饮繁盛之路上起了关键作用。其背后满足的除了不同消费者对口味的需求,亦是服务性的提升。

能自定义一杯饮品的甜度,意味着这不是一杯标品,而是只属于消费者自己的“最适合饮品”。

无论是曾经的“全糖奶茶”“多甜快乐茶”,还是如今流行的“轻盈奶茶”“减糖茶饮”,本质上都是不同时期的消费者,为最适合自己的茶饮产品而下的定义。

变的是口味,变的也是时代。

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常听到对小甜品、甜甜水的最高夸赞是:“这个蛋糕很好吃,它不甜”“这杯奶茶很香,也没有很甜”“三分糖,正合适”……

消费者对甜食的需求依旧旺盛,但实际上,他们追求的是——甜得刚刚好,而并非简单的减糖。

客观来说,“糖度”和“甜感”有一定的不同性。糖度属于理化指标类参数,而甜感是饮用时口感生理的反馈。

对于茶饮产品而言,不同茶饮品牌的产品调性、使用不同类型糖浆所致,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可以去衡量,这杯饮品对消费者来说到底“甜不甜”。

换言之,当前茶饮围绕“糖”的问题,其实就是:在保持产品风味、甜感的同时,减少糖所带来的热量摄入,以满足消费市场对健康的需求与推崇。 

二、对应“减糖”的三种策略  

事实上,新茶饮在产品中“减糖”已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体分为三种策略:

01    使用天然代糖  

早在2019年,头部茶饮品牌就在攻克“降糖”问题。

喜茶推出低卡甜菊糖,首次将甜菊糖加入到茶饮中;奈雪、乐乐茶均推出了更换0卡糖的选择;此后,奈雪再度升级0卡糖,全面使用天然罗汉果糖。

在此风潮之下,一些以健康、0卡糖、低糖为主打的茶饮品牌,也开始出现。

2022年,百分茶在竹生空野中用到L-阿拉伯糖,既火了一款茶饮产品,又带动行业关注到这种阻断蔗糖的新资源饮品,L-阿拉伯糖在茶饮中的运用开始增多。

天然代糖在茶饮应用中的意义在何?我们采访了深耕茶饮用糖的壹糖天下,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降糖不能只是单纯的降低糖度而放弃口感,应该从最大限度降低热量摄入或原料本身不参与人体吸收,这样才能达到糖浆健康化的标准。”

拿L-阿拉伯糖为例说明:L-阿拉伯糖与蔗糖的甜感可达到同等的“甜感”,但L-阿拉伯糖的GI值低于55,属于低GI食物,消化吸收较慢且转化热能不被人体吸收,可以选择性抑制肠道蔗糖酶活性,有着升糖变缓且负担更轻的特性。这样既能达到降糖作用,并且还能保持口感。

目前市面上,L-阿拉伯糖、罗汉果糖、甜菊糖苷、赤藓糖醇都应用较多。此外,还有电解质糖类、纤维糖类等健康功能性的糖,在健康的大命题下,现在也被茶饮品牌们关注。

02    降低糖浆本身的糖度  

去年,茶百道官宣全面降糖,实现的方式是:制作小料时降低加入的糖,降低饮品制作时添加的原有糖度,最后优化风味。

消费者选择几分糖是主动控糖,而茶百道则是在研发端的减糖。其中难点,在于降低产品“糖度”,而不影响“甜感”。

对于任何茶饮产品来说,研发端更换糖浆的品种、调整用量,都是为了实现最佳的风味,在这个大前提下,降糖降的是总体热量,而不是甜感。

降低糖浆糖度,也是目前的一个重要方向。壹糖天下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比如他们的“68度全蔗糖糖浆”,就是通过直降糖度,减少热量摄入。

03    “糖”替代  

还有一种,无关饮品额外添加糖浆的方式,使用鲜果果肉及鲜榨原汁、果酱、果浆等原物料,替代“额外添加糖”。

新茶饮10年发展以来,原料端迭代可以说是“极快”。NFC果汁、HPP果汁、冷冻鲜果果浆等等成为水果茶重要原料,其在原料制作时就含有糖份,或是浓缩后具有高度甜感,用于现制饮品,或可降低糖浆的使用量,或是不需在制作过程中额外添加糖浆。

三、要谈茶饮健康化 必然离不开“糖”  

目前,茶饮品牌用糖分为三大类:

【基底糖浆】

适应所有菜单产品。

【风味糖浆】

适应个别及上新菜单产品,比如当前流行茉莉、栀子、玉兰等花香型的风味糖浆。以“基础糖浆+风味糖浆”为搭配原则,一些连锁茶饮品牌在做策略性变化时,在统一基底糖浆标准口感上,能提高单个或多个产品的风味特性辨识度。

【健康功能性糖浆】

适应个别产品或加钱换购,属于特定消费者辅助型糖浆。例如电解质糖类、纤维糖类、L-阿拉伯糖。

而分辨茶饮用糖,到底好不好?

一是从制糖来看,原料的选择性、工艺的稳定性、生产环境来看,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其糖浆风味的呈现。

二是从产品的结合来看,不同配比的糖浆也适配不同产品,比如水果茶、轻乳茶就开始有了专用糖浆,甜感、风味区别明显。

今年以来,茶饮品牌都在走健康化的路子,那么对糖浆使用的实际影响有多大?

我们通过壹糖天下了解到,在“控糖”“减糖”的倡导下,会导致糖浆使用量减少但占比较小。因各茶饮品牌在菜单上,对消费者增加了每杯糖量的选项,导致部分消费者在单杯饮品中糖浆用量减少;再加上品牌推出健康功能性糖浆,则不会影响糖浆用量的减少。

针对市场对减糖的需求,他们规划了三条路线:一是直降糖度,减少热量摄入;二是对天然健康代糖类原料进行产品开发;三是修正目前降糖产品,例如0卡糖浆的口感差异、产品适应性较差的攻关难点。

壹糖天下还告诉我们,近期咨询热度较高的产品有:全蔗糖糖浆、低糖版复配糖浆、L-阿拉伯糖浆。

这也体现了品牌们对应“茶饮健康化”的三种方式:一种是讲究更纯品质的基底糖浆;另一种是降低糖度的基础糖浆;以及健康功能性糖浆,赋能健康价值。

健康焦虑,成为当前影响消费者购买茶饮频次的主要因素。但须知,糖并非是不健康,而是“高糖”“超量摄入糖”不健康。

在社会的浪潮下,消费端主动“少糖”,品牌端倡导“控糖”,供应链端通过技术手段“降糖”,三者共同协同,才赋予了茶饮健康属性,实现了如今茶饮健康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