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向代购清单第一名,为什么是鲍师傅?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品牌案例

风味星球

成都骨汤串串香完整工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大家可能不会相信,深圳去香港的#反向代购 到底有多火爆。

周日下午,深圳卓悦中心,距离福田口岸半小时的巨型购物广场,人山人海。刚下北区负一楼,就被眼前乌泱的人群吓坏了:喜茶、奈雪、鲍师傅前全是人,鲍师傅甚至已经排出了6层队伍。戴着口罩,背着双肩包,拿着行李箱的人比比皆是,听声音,很多是夹杂着英文的港式粤语。

自打年初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北上去深圳”就成了香港人周末最新的娱乐方式。根据香港入境处官网的统计数据,3月底到4月初,内地访港人数只有54万,但香港居民入境的总数竟高达185万人次。

这185万人中的绝大部分,就是来深圳过周末吃木屋烧烤涮海底捞火锅买喜茶奈雪排鲍师傅肉松小贝的,且顶流王者非“鲍师傅”莫属。今年二月起,Instagram上#鮑師傅 的话题数就开始猛增,香港美食爱好者们纷纷张开了好奇的嘴巴。他们从不知道,在菠萝包和猪仔包以外,竟然还有如此价格便宜,按斤购买,铺满肉松的蛋糕!

“係本身以為咁出名嘅嘢食一定係俾人吹嘘得太多好普通,點知好驚喜(本来以为这些出名的食物都是被吹嘘出来的,大多数都很普通,哪想到吃起来很惊喜)”

“呢個配搭的確幾有創意的,味道其實好似我哋食嘅肉鬆沙律包(搭配很有创意,味道其实很像我们平时吃的肉松沙拉包)”

港内各大媒体纷纷开始出攻略,教大家如何使用美团微信下单,年轻人也开始在周末占领深圳各大购物中心,排队2小时在所不辞。周日从深圳回香港的地铁上,“含鲍量”火速上升。

香港,这个引领全国味蕾潮流近半个世纪的城市,恐怕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在2023年的夏天,集体反向狂追曾经是“贫困县”的江西县城面包滋味。

“先把沙拉酱刷在手心,抓一个蛋糕,再转圈圈这样抹”。

距离香港800多公里,江西省抚州市的鲍师傅直营店里,一个阿姨正在示范肉松小贝的制作全过程。“沙拉酱不要舍不得放,酱多才好吃”。

抚州市资溪县,如今被港人疯狂追跑的“中式西点手信”的肉松小贝故乡。肉松小贝之父—“鲍师傅”鲍才胜在这里投资建造了自己的第一个工厂,沙拉酱就是这个工厂最主要的产品,也是鲍师傅肉松小贝的核心秘密。

鲍师傅的父辈,上世纪60年代从杭州千岛湖移民到了江西资溪县。80年代末,资溪掀起做面包生意的热潮,父母学做了面包,还借钱在安徽开了家面包房,鲍师傅那时起就跟着帮忙。2004年,鲍师傅与妻子在传媒大学旁租了一个小门面,取名“鲍仔西饼屋”,专营资溪风格蛋糕面包小西点。肉松小贝就是那时候他与妻子试验出的新产品,意外地受到附近大学生的喜爱,从此成就经典。

鲍师傅的同乡师叔,如今资溪面包协会会长钟启文,却对此另有一种解读:

“肉松小贝这个名字和如今的做法,的确是鲍师傅独创,但资溪人的面包店里其实一直有肉松配沙拉酱的组合,你肯定也吃过。虎皮肉松卷,香葱肉松卷,听过这几个名字没有?”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二三线城市里,大多都会看到这样一种面包店:它们开在菜场旁,小区里,极小的门店里是一个巨大的大烤箱。店主通常夫妻二人,门口桌上摆放着几个长方形烤盘,里面是新鲜出炉的小餐包、豆沙面包、油炸火腿肠包,以及虎皮肉松卷,肉松面包。如果店有货架,通常还会有金色铁丝扎好的猫耳朵、桃酥、沙琪玛;再豪华一点,还能单独搭出个蛋糕房,展示裱花蛋糕。来买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价格不贵按斤卖,塑料袋撑开,一夹就是好几个餐包。

这些就是资溪人开的面包店,也是鲍师傅“鲍仔西饼屋”的初始模样。千禧交接的十年,大约4万资溪人离开家乡,去全国各地开面包房。因为做的面包品类都几乎一模一样,这些遍布在全国的面包房,也奠定了中国人对面包的集体记忆。

为什么抚州市资溪县的人会集体选择做面包?

搜索一下抚州的物产或历史,你会发现这里不仅长年累月处于江西省GDP的倒数,也完全不是小麦或酵母等原料的生产地。资溪离海很远,面包这个舶来品,也不会轻易地进入这个87.7%都被森林覆盖的大山里。

故事的源头,是上世纪80年代两个在福建漳州当兵的资溪年轻人。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势,让这里很早就有了面包房。这两位资溪年轻人在军营里负责伙食采购,在漳州遇见了面包这个新鲜事物,大为惊奇。为了退伍后有赚钱的手艺,两人在漳州学会了做面包的技术,并在退伍后回到资溪旁最大的城市鹰潭,开了当地第一家面包店。

资溪县不大,鹰潭这家面包店能赚钱的信息很快传遍,亲戚朋友便纷纷前来学手艺。两个年轻人毫无保留的将手艺教给了所有来学的亲朋好友,唯一的诉求就是“不要将面包店开在自己旁边”。而这也成了资溪面包人的君子协议:每个学会了手艺的人,都会借助鹰潭发达的铁路网络,去到下一个没有自己人的城市去开当地的面包店。时不时的有谁“创意”了新款,就派个亲戚到对方店里学回来卖。

“我记得奥运会的时候,有人出过一种笑脸包,我们就都开始做笑脸面包;还做过螺丝包、南瓜包、鸡腿包,都是模仿形状,拍着脑袋想,在生活中找灵感”,钟启文回忆道。而这也解释了肉松小贝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地出现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面包房:资溪人总会以最快速的方式,学习并自我迭代。

再到“品牌”时代来临,第一批做面包的人攒下了足够的经验和资金,资溪面包人就进入了新一轮运营模式的相互借鉴:从鲍师傅的肉松小贝、到泸溪河的鲜肉月饼,再到虎头局的盘塔、詹记的桃酥… 品牌和连锁取代了烤盘和夫妻档,黄油取代了色拉油,中点和西点的边界也开始无限模糊。当“新中式点心”这个概念被媒体创造出来,新的资溪面包潮流也就拉开了帷幕。

如今,资溪人靠卖面包已经创造出2000个百万富翁、60多个千万富翁,还有3个人资产过亿。

Elise,土生土长的香港95后,被问到为何愿意花2小时排队购买“肉松小贝”时回答说。

“一开始是好奇,香港口味没有这么搭配的,也不会按斤这样卖。但我最爱的不仅是鲍师傅,还有深圳的火锅烧烤和日料!香港物价太贵了,四年前便利店里还只要2.5一瓶的矿泉水,现在要6块钱,前阵子我和爸妈三个人吃火锅,什么都没点就花了一千多块,在深圳一半的价格在海底捞可以吃到嗨。所以周末来深圳我们通常就是做按摩吃火锅,最后带点伴手礼回去——火锅烧烤不好带过关,鲍师傅就是伴手礼嘛,带回去很方便。”

时代或许真的变了。

曾经的香港排队队伍里,是大陆客人小心翼翼地相互询问如何使用八达通,努力分辨不同面值的港币;现在深圳的排队队伍里,换成了香港人小心翼翼地观察旁边的人,如何使用手机软件电子支付。

那时我们去香港,排长队吃牛奶公司的炒蛋治,为的就是那里追求鸡蛋香气、嫩滑口感、颜色并重的完美体验,香港老板会用四种不同的鸡蛋混合到蛋液里,这是一种对极致的执着。

现如今在大陆,类似鲍师傅这样从肉松的质地到沙拉酱的配料,甚至同一种产品多重的口味变化的讲究,已经不再少见... 香港人来深圳,或许就是为了这几年来,大陆大量出现的这种干净整洁、有创新想法、高度标准化下的好吃。在追求高效内卷的社会里,大陆和香港的喜好和文化越来越相近,这种带有人情味,同时省心省力,能快速批量化生产的“小确幸”,最后都会成为两地人民的共同选择。

2023年,香港反向代购元年,鲍师傅和各种奶茶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当香港市民进一步接触盒马、美团、大众点评,买到自热锅、螺蛳粉、预制菜… 两地会不会进入全然不一样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