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后宝妈到“炸鸡女王”!虎头炸潮汕南乳炸鸡的发家史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品牌案例

职业餐饮网

开间小酒馆

“每一个品类,都是周期的孩子。”

中式炸鸡赛道,正以千亿规模持续升温。

仅2024年,全国炸鸡门店数量就超过了17万家,行业规模突破4000亿,以巨大的市场潜力,跑赢低迷的餐饮大盘。

尤其在今年5月,官方公布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酒令”的条例通知,众多大餐受到严重影响。炸鸡小吃赛道,更是迎来快速发展的迅猛势头。

从宏观层面,我们看到进入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连续低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200万元以上限额餐饮企业(中大型餐饮)甚至出现负值;

微观层面,不管是“年轻人进商场只逛地下B1小吃层”,再到海底捞推出20元自助午餐……

作为消费一线的餐饮行业,最能感受个中冷暖。

在这其中,职业餐饮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行业个案现象:有个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式炸鸡品牌:虎头炸®潮汕南乳炸鸡,吃到了市场变化带来的红利。

仅用不到3年时间,开出300家门店,更创下 13㎡单店月流水 35 万的亮眼成绩!

近日,职业餐饮网特别对话了虎头炸创始人许莹颖,一同探寻这个年轻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逻辑。

“越是小体量,越能做出大规模”!

90后年轻宝妈新创业,掘金炸鸡赛道!

虎头炸的创始人许莹颖,是一位 90 后年轻宝妈。

在创办虎头炸前,许莹颖在一家互联网投资机构负责餐饮实体类项目投资,期间接触了大量网红店,也摸清了这些门店背后的运营逻辑。

她发现,站在行业外围看热闹很容易,可一旦躬身入局,就会明白每件事做起来都不简单,即便是网红店也不例外。正是这段经历,也让她在创业做虎头炸时姿态放得很低。

虽然对餐饮行业抱着敬畏心,但许莹颖也没有放弃互联网本身的优势:聚焦产品,用户至上。在她看来,所有的生意,都绕不开两个关键点:1. 你要做谁的生意?2. 这些谁在哪里?

第 1 个问题,是先了解客群画像,从而知道应该做什么产品。第 2 个问题,有了精准产品,再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提供给用户。

所以在创办虎头炸之前,她先带着团队,对整个餐饮行业做了充分的数据调查。“我研究了各个餐饮赛道,再结合当下经济环境,发现那种动辄百万投资的大餐饮创业,机会越来越少。”

真正能做大的,反而是小体量餐饮,有机会做出大规模。小体量餐饮赛道,主要是米面快餐、咖啡茶饮、炸鸡小吃这几类。快餐茶饮,许莹颖避之不及,“这两个赛道,都快成修罗场了,卷进去就是打生打死,品牌生命周期极短。”

反观炸鸡小吃赛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没什么变化,“大家都在闷声赚钱。”而且排在炸鸡第1名的正新鸡排,高峰期开店数量达到20000家,超过了第2名到第100名的总和。

“炸鸡赛道天花板足够高,品牌生命周期也足够长。” 许莹颖精准判断,这个千亿级别的大赛道,正缺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 —— 这也成为她投身中式炸鸡的关键契机。

13 ㎡单店月流水35万!

她用一块腐乳,撬开千亿市场,重新定义中式炸鸡

熊彼特说:“创新就是打破旧体系建立新秩序,唯有创新才有可能在日渐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竞争激烈的炸鸡市场,许莹颖深悟此道。

锁定炸鸡赛道后,许莹颖团队面临一个关键命题:究竟要打造何种风格的炸鸡品牌?是复刻肯德基、麦当劳的美式经典,延续正新鸡排的台式风味,还是追随主打外卖的低成本韩式炸鸡路线?

对于许莹颖而言,答案是做自己—— 中式炸鸡。因为一味模仿难以突围,唯有立足本土、大胆创新,才能走出独特道路。

在她看来,互联网的发展最能直观反映社会形态的变迁,如今的年轻人早已褪去崇洋媚外的心态,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愈发强烈。“做中国人自己的炸鸡”,这便是许莹颖为虎头炸定下的品牌方向。

1、产品创新:

以潮汕腐乳打造差异化,做中国人自己的炸鸡

赛道和方向确定好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什么样的炸鸡,才能真正代表中国风味?为了找到答案,许莹颖带领团队走访了众多餐饮前辈,却发现无论是行业内部还是消费者认知中,“中式炸鸡” 都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而潮汕南乳的出现,恰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南乳,又称腐乳,是中国从南到北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其中潮汕南乳更是保留了汉族正宗风味的经典腐乳小吃。

另外,作为长期生活在闽南的福建人,许莹颖近水楼台,从闽南与潮汕这两个地区中获得了灵感,最终确定了南乳炸鸡的产品创新思路。

具体做法如下:

① 打造腐乳风味,提升顾客高价值感

在味型打造上,虎头炸以“潮汕南乳” 为核心差异化支点,选用天然豆腐乳腌制鸡肉,打造出炸鸡独特的味道。

相较于市场千篇一律的炸鸡口味,腐乳风味可以构建起鲜明的产品壁垒,也可以通过口味稀缺性与品质感,提升顾客的价值感。

② 以腐乳为核心,构建风味矩阵,适配全国消费者偏好

为了适配全国不同地域的口味偏好,虎头炸还围绕核心配方构建产品矩阵:南乳大鸡腿、南乳大鸡翅等单品,通过“咸香基底 + 多元衍生” 的风味设计(涵盖原味、香辣、孜然等变体),来实现地域特色与大众市场的巧妙平衡。 

③ 舍弃土豆年糕等通货产品,构架潮汕地域产品矩阵

在产品组合策略上,虎头炸跳出行业“大而全” 的扩张惯性,以差异化 “减法思维” 构建竞争壁垒。

在许莹颖看来,盲目扩充品类虽符合“增加营收” 的纸面逻辑,却暗藏运营陷阱:门店需承担进货成本上升、人力投入加码等多重压力,而新增品类的毛利未必能覆盖损耗,尤其当市场充斥土豆年糕等 “通货小吃” 时,同质化产品既无法形成记忆点,更背离品牌差异化定位。

“既然主打潮汕南乳炸鸡,就该深耕潮汕美食体系。” 基于这一认知,虎头炸果断舍弃市场通货,联合潮汕本地供应商,引入鱼饼、鱼卷等小吃,还搭配地方特色茶饮(如酸角汁、潮汕茅根水),打造具有潮汕地域特色的产品矩阵。

2、战略打法:

13平单店营收35万!先聚焦做好区域“炸鸡王”,再打全国市场

从首家门店到如今的 300 多家,虎头炸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并且业绩亮眼。以广州北京路门店为例,这家 13 平米、4 名员工的小店,就曾创下月营收超 35 万元的业绩。

不过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2023 年,虎头炸运营近一年时已拓展至全国六十多家门店,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加盟申请,团队一度因快速扩张而有些飘飘然,认为 “门店数量是品牌实力” 的直接体现。

但许莹颖很快发现了问题—— 因为虎头炸门店最远开去了新疆。她给团队算了一笔账:安排督导前往新疆,单程就需 10-15 天,每次花费超 1 万元。高额的不仅是公司运营成本,门店成本也居高不下:受物流限制,新疆门店每次订货至少 100 件,需配备多台六门冷冻冰箱,甚至单独设置冷库。 

“总部虽有盈利,但这种盈利建立在门店承担极高成本的基础上,完全违背餐饮正常运营逻辑。”

2024 年,许莹颖果断踩下刹车:主动关闭偏远地区门店,对出餐卫生不达标的门店不再续约。虎头炸开始调整节奏,聚焦南方区域,尤其是两广、福建等地。

“我们以供应链先行为目标,哪里能建供应链分仓,就在那里深耕。” 这套聚焦长江以南区域的策略,让虎头炸迅速打响 “南方炸鸡王” 的名号。

3、建立供应链优势:

深耕区域建仓,24 小时送达,提升门店毛利

在餐饮业的终极竞争中,流量与场景或许能短期突围,但拨开商业表象,决定企业生死的核心命脉始终是供应链体系的较量。

虎头炸以分仓网络、成本反哺与物流协同构建供应链护城河,将其作为穿越周期的核心底盘。

从供应链分仓的建设轨迹来看,虎头炸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先是在福建、广东两大核心区域率先建仓,随后逐步拓展至广西、江西、安徽等地。

首先,在配送效率上,虎头炸已与“绝配” 达成深度合作,通过专业物流伙伴的协同赋能,让分仓网络的配送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以南宁为例,传统从厦门总仓订货需 3-5 天(地级市则需 5-7 天),分仓设立后,南宁门店 24 小时内即可收货。

其次,在产品稳定性上,虎头炸与圣农集团、正大集团等行业龙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稳定的源头供应链,共同保障运营的高效与稳定。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的强大支持直接降低了加盟商的建店成本,提升了门店毛利,也让门店在终端市场竞争中更具盈利能力。

4、精细化运营:

对标霸王茶姬、喜茶等茶饮品牌,解码年轻化流量密码

相较于快餐、茶饮等高度内卷的赛道,炸鸡品类竞争尚未白热化,且贴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品牌尤为稀缺。

许莹颖以此为切入点,跳出传统炸鸡品牌竞争框架,另辟蹊径—— 以霸王茶姬、喜茶等茶饮品牌为标杆,围绕年轻消费者需求,从口味、视觉、营销多维度发力,精准锚定年轻化定位。

在运营策略上,许莹颖为虎头炸制定了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深耕口碑与衍生价值:借助大众点评等平台,以优质服务积累好评,同步推出原创设计周边,强化品牌记忆点;

第二步,打造视觉传播符号:门店采用新潮国潮风设计,将“下山虎” IP 与 “吃鸡发财,鸿运陪伴” 理念深度融合,从门头招牌到产品包装,高频次输出 “发财” 符号,实现 “视觉即传播” 的首触达效应;

第三步,激活民俗潮流基因:将传统民俗元素转化为潮流消费体验,以“下山虎” 形象开发冰箱贴、编织袋等系列周边,并在开业期间推出 “刮彩票赢红包”“限量周边抢购” 等互动活动,以低成本策略快速打开传播声量。

职业餐饮网小结:

“周期从不偏爱偶然,只奖赏必然”。

以虎头炸为代表的中式炸鸡黑马,能成为中国小吃的亮眼代表,恰印证了行业进阶的底层逻辑:流量会枯竭,概念会过时,唯有把地域基因做透、供应链底盘做硬、消费洞察做准,才能在周期更迭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许莹颖所言:“不要想着从餐饮中赚快钱,先把产品做好,再把标准定好。” 餐饮品牌长远发展,需持续打磨核心竞争力、坚守长期主义,方能将周期浪潮中的偶然机遇,化为必然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