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咖啡,大家都在盯准“刚需人群”。
最近,一家名为AtoB COFFEE的咖啡店在深圳走红,定位“工位咖啡”,门店均开在写字楼及办公园区,slogan直接叫“好咖啡,距离工位5分钟”。
品牌成立一个月,已开出5家门店,单店日出杯量可达400~500杯。
聚焦办公族咖啡需求,这是不是一个好样本?
一、单店日销达500杯,深圳走红一家“工位咖啡”
前两天在深圳,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咖啡品牌:
名字叫AtoB COFFEE(以下简称“AtoB”),定位“工位咖啡”,从空间到产品,都在为办公族打造极致便利,一句“好咖啡,距离工位5分钟”的slogan令人印象深刻。
先来看门店:
AtoB把门店开在距离办公族“最近”的位置,写字楼或办公园区内,主打小店型,客座以外摆为主。
再来看菜单:
打开点单小程序,就可以看到“当前X单/XX杯制作中”,以预估等候时间,极大方便了通勤路上分秒必争的打工人。
菜单设计充满了小心思,饮品系列命名和办公场景息息相关,分为“每日例咖”、“楼梯间拿铁”、“椰子会议室”、“清闲茶水间”和“季度限定”5个系列,分别对应基础款、风味款、椰子系列、无咖啡因和特调,还有不定期更换的SOE系列可供选择。
在价格方面也比较友好,最低9.9元就能喝到一杯美式,最贵不超过22元便可饮用一杯SOE拿铁。
我盲点了一杯季节限定“馥·山茶拿铁”,提前下单,到店即取。
粉色的分层一下击中少女心,口味方面也有惊喜,咖啡整体酸度较低,入口顺滑柔和,咖啡搭配山茶花香没有违和感。
方方面面戳中上班族的心,AtoB也成为附近不少人的“每日口粮”,社交平台上种草不断。
我了解到,今年8月,AtoB在深圳万科云城开出第一家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发展到5家门店,单店日出杯量达400~500杯。
这让我联想到以高性价比产品为核心的瑞幸、Manner,在品牌发展前期,以“小店快取模式”俘获一大波白领刚需客群。
专注办公群体,打造极致便捷,新兴品牌该怎么做?我联系到了AtoB的联合创始人。
二、瞄准办公族,满足“5分钟便利”
采访完我发现,面向办公族切入刚需场景,AtoB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清晰的品牌路径:
1、“极近”小店,满足5分钟便利
在选址方面,AtoB选择在办公族密集的写字楼、办公园区开店,满足5分钟便利,兼顾咖啡饮用的时效性。
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发布《2022中国现制咖啡品类发展报告》调查显示,用户选择到店自提的原因中,占比最多是“顺路自提”,占比79.57%,用户对于咖啡门店地理位置的便捷性需求最高。
AtoB主打20~60平米的小店型,黑白冷酷的空间设计,客坐区以外摆为主,店内的座位旁提供电源与USB插口,方便笔记本和手机重度用户。
同时,小面积门店能大大降低人力和租金成本,让品牌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一杯咖啡本身。
2、2分钟出杯,早7晚9全时段营业
为服务“早8办公族”,AtoB门店工作日7点半开始营业,部分门店7点就开门了,而打烊时间大多在晚9点以后。
有网友直言感叹,“没想到咖啡店还能与我福报人同在。”
而定位“工位咖啡”,肯定会迎来早晨、午后两轮客流高峰。
“AtoB对单杯的出杯要求是2分钟,一般高峰期在10~15分钟能取。大部分顾客因为对我们比较熟悉,出地铁站的时候就点单,到店直接可取。”联合创始人说。
AtoB门店全线配置Eversys顶配型号的全自动咖啡机,为了实现高效出杯,在保证风味的基础上,他们会优先考虑标准化,简化出杯流程。
比如,特调饮品所用到的新鲜原物料,前置到供应链端处理,一方面可以提升出杯效率,另一方面降低食安风险。
3、价格足够“日常”,20元能喝到精品豆
对于大多数靠咖啡续命的普通办公族来说,“刚需咖啡”,价格要相对日常。
AtoB的产品,主要在10~20元价格带,基础款能做到15元以下,在此价格区间里,用户对一杯咖啡的期待也更容易被满足。
为了做出差异化,AtoB使用的豆子是来自哥伦比亚慧兰产区与巴西庄园Capricornio精品豆的拼配,呈现出低酸度口感,并伴有黑巧克力、焦糖风味。同时还会不定期更换的SOE系列来丰富用户体验。
好咖啡不应该那么贵、20元也能喝到精品豆,日渐成为行业共识。
AtoB的希望是,用户在感受便捷的同时,能获得更倾向于精品咖啡的体验。
目前,他们在宣传方面还在“冷处理”,不过开店两三周的时候,复购率就能达到50%以上。
三、“还原”办公场景,共情打工人
为了让“工位咖啡”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AtoB在产品之外的用户体验上也没少下功夫。
一方面,AtoB在点单场景上,全方位的“植入”了各种打工人一看就懂的梗。
AtoB通过“一个开了口的开机键”的品牌logo,以及“好咖啡,距离工位5分钟”slogan,形象传递出品牌的理念。
为“还原”办公场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新店开业,海报文案叫“新工位解锁”;
新品上市,海报写“新咖入职”、“新咖试用期”;
送优惠券,写的是“喝咖优化方案”;
引导入会,则叫“登陆小程序,入驻新工位”;
连杯贴都不放过:成功下单,“宝,打卡成功”;出杯时间,“今日打卡时间”。
就像是给了大家设置了一个办公喝咖啡的场景按钮,营造出“这家店是专为打工人而存在”的认知。
另一方面,营销端也把“工位咖啡”刻在品牌基因里,比如:
代入感极强的广告语,“咖啡喝得好,方案做得妙”、“咖啡喝得早,业务做得好”;
推出了印有“把咖带去工位,把钱留在深圳”的限定通勤袋;
国庆放假倒计时,官方号带头不正经,“坚持五天,普天同庆。”
借助“打工人”身份引发情绪共鸣,由此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也让营销更具感染力。
四、咖啡走向场景细分,对“精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AtoB受欢迎的原因,就是精准定位了客群,明确消费场景,在距离大家工位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提供一杯让用户愿意回购的咖啡。
随着咖啡走入日常,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正在走向细分。
人群和场景不断细分,催生出不同类型的咖啡馆,这就要求品牌对用户和需求把握的精准度越来越高。
品牌也开始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切入特定场景,比如校园、超市,甚至是健身房、洗衣店、洗车行。
比如瑞幸,近两年不断在高校开店,并做了定制化产品营销策略,推出校园店专属产品与专属套餐优惠。前段时间,瑞幸还在江浙、北京、广东等地区的80余家校园门店开通覆盖校区范围的外卖配送服务。
长途开车需要咖啡来提神,中石化易捷便在加油站里开了咖啡店。今年夏天,Tims与易捷咖啡达成合作,在部分易捷咖啡门店开设小型Tims咖啡店,并共同开发联名即饮咖啡。
长沙的爱欢洗、成都的EnjoyLaundryCafe,都是把咖啡店“搬进”了洗衣房,消费者在等待洗衣的过程中来杯咖啡,衣服洗好了,人也精神了。
当咖啡真正成为必需品,买咖啡就应该像买包子、豆浆一样稀松平常、触手可得,场景细分、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就会成为品牌的重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