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让人无法接受的网红小吃创意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前沿资讯

风味星球

武汉九九精武鸭脖的做法

最近有杯咖啡,光听名字就激怒了一半的年轻人。

“雨花茶烤鸭咖啡”:雨花茶里加一份意式浓缩,打上奶盖再撒点黑胡椒,最后放一块烤鸭,点缀是蘸烤鸭卤子里常见的茴香叶,像鸡尾酒又像花式咖啡,还有养眼的植物搭配,吃之前建议烤鸭蘸一下奶盖咖啡,体验南京人吃烤鸭的方式礼仪——种种一切都像是为了制霸某书某音推广南京专门设计的产品。

毫不意外,这款离谱到家的咖啡获得了它想要的成功:既上了热搜,又引来排队狂潮,南京特色美食尝了,点赞超高的视频有了,人人喜上眉梢。

只有真正的南京人在评论区里锲而不舍地骂。雨花茶清香沁人肺腑,加咖啡请问是想喝出什么滋味?黑胡椒更是嗅觉味觉的双重破坏;南京烤鸭要蘸的是酱油香料和冰糖熬制的老卤,蘸奶盖是什么道理?苦咖啡颜色虽然呈现酱油色,口味真的可以给烤鸭加分么?

绿茶、烤鸭、咖啡,这不是三位一体,更像是三角虐恋,存在的目的就是互相伤害。

这种打破食物边界的组合不止是在南京,全国主要旅游城市都开始陆续出现。各种咖啡奶茶冰糕店尤其是重灾区,打着宣传本地特色美食的口号,让传统老滋味与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搭配,再搞点形态上的土洋结合,新包装、新设计、新概念,高度强调“跨界”的自由灵魂,最后讲点似是而非的故事,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

于是你会发现自己的社交媒体软件上时不时就出现了类似小龙虾西瓜凉面、辣子鸡冰淇淋、臭豆腐炸蛋螺蛳粉火锅等视觉炸裂、折磨味蕾的组合,让你一边惊恐,一边FOMO(害怕错过)。这些逐渐走样的城市美食网红在一片争议中成功出圈,收割流量后快速迭代。

其中最新的产物就是这杯满满网红味、却全方位挑战南京人味蕾的咖啡。它一度被怀疑是不是来自外地的抹黑,结果却发现是金陵高等职校00后的创业实践。果然只有最爱你的人,才知道如何伤害你最深,最致命的永远是自黑。

好奇的我们只想问:我们的故乡美食,记忆里的白月光,真的需要以这种方式来推广出圈么?

世道变奇怪大概是从青团开始的。

青团,南方传统清明小吃,艾草汁拌进糯米粉,包豆沙、芝麻或者其他,是节日期间的必须。2016年,一款网红青团在上海横空出世——蛋黄肉松馅——让老上海们大排长龙,风雨无阻,成为绝对的热点。

青团有着天然网红体质:青绿油亮的样子惹人爱,圆滚软糯的身姿诱人尝,还有万能的适配空间——糯米皮不怕漏,啥都能往里包,跟风成本低。

此后的清明,青团开启了眼花缭乱的馅料大战。巧克力、椰子、杏仁牛奶青团来了,小龙虾、肥肠、螺蛳粉青团也来了。一瞬间,吃青团成了开盲盒,阳间与阴间仅有一线之隔,大家似乎不再追求好吃,而是比拼哪个吃到其他人吃不到的隐藏款。

从最初的正道,到之后的歪道,青团只用了不到四个春天。而当歪道升级成了热(搜)道,其他领域也就忍不住了。

迎头赶上的是咖啡赛道。这个兼具制作成本低与当代小资救命水双重身份的饮料,随意加点内容就能“出新”。比如开头的雨花茶烤鸭咖啡,绝对不是个例。隔壁扬州在同一时刻出现了猪头肉茉莉冰美式、炸臭干冰美式、扬州老鹅冰美式,又油又咸的荤味拿咖啡涮两下再吃,估计是受了四川钵钵鸡的启发,结果就是脑洞似黑洞,充斥着当代怪奇物语。

另一个重灾区是雪糕刺客,不仅用高价攻击你的钱包,还会使用来自异次元的味道,瞄准你的味蕾,让寒冰真气直取你的脑门,恨不得当场昏厥。

士多啤梨云呢拿、宇治抹茶朱古力,这些早已吸引不了打卡族。土洋大缝合才是王道——白切鸡寿司、老北京麻将烧饼、老上海葱油拌面、老天津卫酱豆腐、海南生椒凤梨(海南人不背锅)、贵州香菜折耳根(贵州人怒)……在2023年的这个炎炎夏日,全都出现了。

不喜欢?那你是否定创意和艺术了。两球几十块,意式冰淇淋原本绵密的口感,被奇怪的口味直接折叠,仿佛要用洪荒之力扭曲你的口腔。与咖啡类似,雪糕的制作成本也相对稳定、奶糖打底加什么都可以,炎炎夏日又容易诱人掏钱,自然成了网红创意的重灾区。

总之各种奇怪的美食组合,争先恐后,在今夏的美食江湖集体爆发:

来了广州,白切鸡蛋挞吃了么?来了成都,脑花肥肠饼排队了么?来了广西,螺蛳粉榴莲鸭脚煲爽到了么?对了,别忘了汤里面还要加牛奶,拍照发朋友圈更美丽。

以上所有的地方滋味,都曾是一方水土最具代表性的滋味回忆,却在如此怪诞的搭配中彻底模糊,成为镜头与猎奇心态的陪衬。这种简单粗暴的堆砌,以拼配沙拉的物理思维来对待复杂烹饪的化学反应,简直驴唇配马嘴。

我此生体验过的“好心办坏事”的创意极致,是几年前在北京一家欧式奶酪店吃到的“老北京豆汁奶酪”,货真价实的欧式发酵工艺软奶酪!

创意者的初衷是好的:所有奶酪都是蛋白质发酵的产物,植物蛋白可以作素奶酪,老北京豆汁自然可以——它是绿豆淀粉的发酵产物,本身就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自己的奶酪店本就开在北京,豆汁作为北京的地标性滋味,结合上欧洲奶酪的“臭”名,或许反而可以负负得正?

于是世间绝无仅有的老北京豆汁儿奶酪在一道光的照耀下横空出世。一瞬间,爱豆汁的北京土著,爱臭奶酪的欧洲人都沉默了——当他邀请我尝试的时候,我也沉默了。为了推广这个美好的愿景滋味,创作者还专门上过某宝造物节推广,然而,就没有然后了。

每个城市,每个县镇,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舌尖喜好。这种喜好联系着具体的人和物产,以及本地人们长久的记忆。对外他们成了本地的特色名片,对内则是我们传承数代人的情感链接,甚至舌尖信仰。

烤鸭是南京人的信仰,皮脆肉嫩蘸老卤,鲜香微甜回悠。每个南京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烤鸭圣殿,可能在街角、也可能在家楼下。雨花茶烤鸭咖啡让南京人不适的地方就是模糊甚至染指了南京烤鸭在南京人记忆里的具体形象:蘸咖啡已经是大逆不道了,还蘸奶盖?

类似的,老广也无法接受白切鸡蛋挞,川渝面对脑花肥肠包子也只会震怒,广西老表听闻米粉被糟蹋,可能砍人的心都有。本都是鲜活的舌尖记忆,被网红店家胡搞搞瞎,等于美好记忆被抹杀,很难不激起众怒。

所以这些网红味道的冒犯点,不在于它刮伤了你的味蕾,而在于它攻击了你的回忆,包括你视若珍宝且保留独家解释权的事物,以及你对故乡味道的期许,与故乡味道本身。一句话,你对家乡味道的核心价值观,被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冒犯了,所以你会震怒。

“网红小吃”不全然是贬义词,仍有不少成功又美好的网红美食案例。

最先值得颁发奖旗的是潮汕油柑,它和橄榄两兄弟原本是潮汕人(以及周边)的私藏水果、杂咸,被脑洞大开的潮汕年轻人改造成手摇茶,蜕变成一线城市标配。它获得大家尊重的原因,大概是它本身也尊重了本地的味蕾习惯和饮食信仰;

至于桂圆蛋挞、荔枝啤酒、生椰拿铁、麻薯凉虾……它们也是创新赛道下获得不少好评的网红,能被认可,是因为都符合了”好吃”的基本逻辑,才最终获得了忠实的拥趸。

懂得来事且能办好事,在当今的美食江湖极为重要。很多年前,当“网红美食”的概念最初被人创造出来,人们认为它只有噱头,是年轻人们喜新不念旧的拍照道具,但当广西柳州螺蛳粉以出人意料的人气和经久不衰的热度出现在人们眼中,这种认知就被打破了。

柳州,实力强劲但默默无名的工业城市,根据无从考证的江湖传闻,螺蛳粉诞生于1970年代末。辣炒螺蛳和米粉都是柳州人心头好,有人灵机一动将其合二为一,又加入酸笋调味,就有了人间魔性。

当然,柳州螺蛳粉也走过黑红路线,酸笋威力十足,螺蛳汤底又臭又香、令人上头,完全符合暗黑美食的参考标准,当年直播带货兴起。本就话题傍身的螺蛳粉,又借着这股风再度狂飙,成就我们在家香飘自己、臭翻邻居的恶趣味。

今天,柳州螺蛳粉已是全国商场标配,这碗不断改良自我,适应更多中国人口味的网红米粉,眼见着就要超越五菱宏光,成为了柳州响当当的名片。

总有想走捷径玩小聪明的人,也有坚守着“好吃”原则而努力的人。

在追求唯快不破的时代,冒犯逐渐被视为一种强烈的个性表达,与利益收割深度捆绑。冒犯不是艺术,它可以是导向艺术的一种方法,让艺术拥有无限的解释空间,但人的饮食记忆与地方的独特滋味,是属于整个城市的身份“自我”,最终解释权属于整个城市的原住民。

成功的网红美食,建立在“破”而不乱的全新解释,引发人持续不断的回购;失败的黑洞之味,则会如烤鸭美式一样,触发所有对烤鸭带有肌肉记忆的本地人集体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