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全国人民视为“奇迹之城”的深圳市宝安区,你会发现很多创造奇迹的地名,而人生的种种变化,似乎都可以被几个路牌标注得明白:
翻身路走到尽头,是洪福苑;朝另一个方向走,是创业路;创业路走到头,是海富街和自由路。线路虽然错综复杂,却也似乎清晰可指,最终都是步履不停,前往一个不可估量的前途和未来。
而在这片翻身、富裕、自由的奇迹宇宙里,也诞生了自带“改变命运体”的菜系:翻身菜系。
它由湖南菜、潮汕菜,以及少部分的客家、湖北等五湖四海的其他菜系汇聚而成。很多菜在其老家并不大常见。翻身菜系自带亲切感,主打物美价廉、地道正宗、量大家常、温暖励志,吃过令人精神饱满,又有重新出发的斗志。
百年前,从广东不同城乡逃避天灾人祸而聚集到深圳的这群人,在解放后土地改革时,把这片没有名字的地方喊作“翻身乡”。名字里寄托了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翻身做自己主人的梦想,主打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
随着城市规划发展,翻身乡变成了翻身村,翻身村修出了翻身路,再到通了地铁,这里就成了“翻身站”。虽然距离繁华深圳市中心有数十公里,却交通便利,房租便宜,附近还有小学、百货公司等配套设施,源自五湖四海的打工人,习惯第一站把孩子老人接到这里来安家。
同来的,就是地道便宜的家乡味了。
很多前来深圳拼搏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不约而同来这里打卡吃饭,对着地铁站牌虔诚拜拜。来的人多了,翻身站的食物也有了自己的名气。
湖南菜系和潮汕菜系在深圳两分天下,在翻身站也是。
地铁C口出站,隔三五步就能看到“普宁流沙肠粉”“潮阳粿汁”“湖南常德牛肉粉”“津市黄牛肉粉”的招牌。没有刻意迎合科技新贵城市的流行口味,翻身人原乡的手艺往往也就几道拿手菜。简单的菜名写在褪色的PV板上,几张折叠桌,沾了油污的塑料椅一摆,就算是有了一座简易的餐厅气势。
翻身人那些忙碌的清晨,往往从这些小店里的一碗热汤米粉开始。
翻身43区街巷里的汨罗早餐店,十几年来每天早上都坐满附近老乡。从清晨6点开始到午前11点准时打烊,店里的老夫妇只卖一碗汨罗粉。热气腾腾的蒸汽,大油炒的辣椒肉香,过去每碗6块钱,今年刚升价到7块。店里码子有三种,默认吃辣的青椒肉丝、不辣的木耳肉丝,和赵叔新做的酸辣鸡杂。附近的湖南老乡似乎也都有这个默契:2元一份的煎蛋,人手加一个。湖南人似乎都爱选扁粉,吸溜进去,水淋淋的粉入口即化,和着滚烫的酸甜苦辣入胃,充实的一天就算正式启动。
汨罗早餐店所在的安乐三街,当地人叫汨罗村。这里聚集了前来深圳寻找机会的“汨罗人”。赵婶实诚,说当初其实没什么技能,汨罗人大多是跟着同乡来深圳收破烂,这里房租最便宜。总能有人收出些门道,所以“住这里的人,每几年就会陆陆续续搬到市中心住更好的房子,但他们都会找机会回来吃我的粉。”
开小卖部的江西大姐,则觉得另一家新开的李大嫂手工米粉店更好吃。干净明亮,长沙口味,现炒的码子装满一碗。店里招呼我们的是来自四川的陈姐,她刚到翻身村1个月,业务还不太熟。儿子在深圳毕业后找到工作了,把她也接来了,这家米粉店她吃过觉得好吃,也就留下在这工作了。“辣椒炒肉最好吃,粉不够吃完了免费加。”她笑意盈盈,带着对生活的满意和希望。
跟其他区域的深圳人一样,翻身人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爱吃辣,和不吃辣的。
揭阳粿条和潮汕肠粉,就是不吃辣翻身人的清淡选择。店门口同样排满了创业成功后开车回来吃的老顾客,8元一份的普宁流沙肠粉,料给得特别多。“在我们老家都很久没见到10元以下的肠粉,没想到深圳还有!”
老板叫陈哥,店里肠粉的灵魂酱汁就是他的特调秘方:用蒜头油、花生酱调出咸淡适宜的普宁味,标配是空心菜、豆芽、猪肉和蛋;也有加虾和牛肉的“奢侈进阶版本”可选;还有每天限量40份的炖汤,生熟地黑豆炖排骨,或是枸杞党参炖家鸡,都让每个努力拼搏出新成绩的翻身人,在伙食上有了给自己嘉赏的机会。
翻身菜系,不仅是遥远的熟悉的老家味,也是在异乡抱团取暖互助互爱的包容。
河北阿姨开的12元自助面馆,卤子每天现卤。早上还额外提供自己做的河北包子和3元一碗,煮得表面结了厚厚一层豆浆皮的浓稠豆浆,“悠着点喝,待会再给你捞两张豆皮”,阿姨温柔的看着我。在翻身站,似乎每位铁皮车后面的大姐都担心你吃得够不够,“不够再加点”是她们共同的口头禅。
除了腹胃已然习惯并依赖的定点摊贩,翻身人每天早上也会记得关照地铁站B出口那架流动的无声糯米糕摊子。三位“无声”的聋哑朋友,每日现蒸现卖竹筒糯米糕,10元能买6个,刚好6种不同口味。大家用手指示意点单,他们相互间眼神传递,就开始飞速在模具里盛上糯米粉,放在蒸笼上蒸透。每次做完几轮,他们也会默契地打理桌面保持整洁,勤快而体面地构成清晨翻身故事里治愈的一章节。
海富二巷的明兴汤粉店的老板说,能留在这些街巷里生活十几年的,大多数是做餐饮。他的普宁特色汤粉店开张于2006年,离20年老店还剩3年。老板一边煮益母草猪杂汤一边补充,孩子从当初接过来深圳时还牙牙学语,现在都娶媳妇了。
“虽然还没买到房子,但我们靠这店养大了孩子。” 老板说这话时脸上自豪得很。门口喝着啤酒吃白切猪肚拼粉肠的大叔插了嘴,说老板谦虚了,他们家的炒番薯粉和莲藕汤,养大的可不止一个孩子,附近多少人,都是喝着他们家的汤长大。
同样来翻身快20年,生了5个儿子的饭姐,被整个翻身菜市场的人夸很幸福。她那挂满了各种潮汕卤鹅和白切鸡鸭的卤水店里,如今不缺男丁的帮忙。偶尔午休时间,她会火急火燎地扔下店里生意,去市场角落挨个把打游戏的儿子抓回去上学,再笑呵呵地回到店里用夹杂着潮州口音的普通话跟客人推销,啊呀家里孩子不争气了,今天的隆江猪脚卤得特别软烂您要不带两个,再给你们送点鸭血啦!
一代人,领着一代人,在翻身街区狭迫的街角里,每天忙着追逐三餐吃喝,也忙着上演生机勃勃的故事。
门庭若市的普宁肥仔夜茶店,从晚上六点多营业至凌晨三点,一夜卖1500笼的夜茶大排档,现点现蒸,一家人每晚都忙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这里是翻身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约上朋友点上满满一桌夜茶茶点,大吃一顿,是回家的感觉。
深圳虽有不少好茶楼,味道终究和老家不同,价格的高昂也让年轻人不能痛快地多点几笼。肥仔看起来很年轻,20出头,却很有想法,他干脆就把潮汕夜茶的平价温馨感平移到了深圳偏安一隅的翻身站,6-8元/笼的手工点心,手工现做现做的糕点,只需要花上30元不到,就能开心热闹地吃到地道蒸菜粿、流沙包、滑滑嫩嫩的虾饺。虽然现点现蒸,平均要等20分钟才能吃上,但围坐着的小年轻和西装革履的上班族都不抱怨,大家点单也毫不手软,桌上都是一摞摞的。
“回家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吃的。” 有客人这样一句评价,肥仔就知道,翻身这一站,翻对了。
被称为翻身深夜板前料理的叶大妈,微信签名简单直接四个字,“好久回家”。
靠一辆无名无姓的铁皮车做起,叶大妈在翻身卖了13年麻辣烫,在去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店,主打湖南益阳麻辣烫。每天晚上6点,叶大妈夫妇备好一天新鲜的料,200斤打底的牛骨、猪骨等大骨熬制咕嘟咕嘟煮沸,大家准时“围炉”开吃:牛小肠、胡萝卜、鸡爪、豆干棍棍都是招牌,浸满了汤汁后再撒一把秘制辣酱、咸菜,再分别递送到每人面前的不锈钢碗里,网友们戏称这就是麻辣烫版本的omakase。
叶大妈总会细心地观察记住每个熟客的喜好,“你咳嗽就少放点辣”,“你那再加点骨头汤吧”,“牛肠你试试今天牛肠特别新鲜”的嘱咐声此起彼伏,50元不到一位,吃出了满满的街头幸福。
当然叶大妈每个月也会休息一到两天,每次她都会提前朋友圈里通知:“不得已休息一天,大家别跑空了。”6月的时候,儿子结婚,媳妇长得白净甜美,她跟街坊了请了个长假,回家张罗了儿子婚事几天。据说回来后那几天特别高兴,每个人的不锈钢盘里都多勺了两勺汤。
“翻身”两个字,似乎真的有魔力。一个小小地铁站,无意识成为了深圳这座“搞钱之都”的信仰坐标。远离CBD,平静慢节奏的“翻身”像万流汇聚入海的奇妙存在。“每一个人就像从同一条小溪出发,流经不同的方向,再也不会相交,然后各自奔向大海”。
日子想不明白的时候,不如来一次“下一站翻身”。吃过几顿杂乱烟火风味汇聚的丰盛日常,说不定就能找到下一个翻身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