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三蒸,到底蒸的是哪三样?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前沿资讯

风味星球

成都骨汤串串香完整工艺

到了这个小镇才知道,“精于算计”的菜长这样

距武汉40分钟高铁的仙桃,以特产“商人”出名,比如刚刚给母校武汉大学捐款13亿的雷军。“我们仙桃人是挺会做生意的”, 刷到新闻的室友也忍不住骄傲,“就说前几年疫情,全国绝大多数口罩也是我们那里产的”。

今年年初,仙桃成为湖北省内首个GDP总值超千亿的县,室友还特地科普我,“我们仙桃是直属湖北省,财政收入不上缴其他城市,所以是省直辖县级市”,差点把我弄晕。

坊间传闻,仙桃人有种独特的精明,只有跟他们打交道才能知道。正值周末,我决定拉室友回趟仙桃。

去仙桃,要到“天门南站”下车。这是室友特地叮嘱的本地人攻略。

“天门南站虽然隶属天门管辖,但距离仙桃市区更近,只有三公里。仙桃西站也是,距离天门市区的距离,也比去仙桃市区的近。”

蒸菜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还在高铁规划行程时,就遇到隔壁热心大叔忍不住给我们安利,“仙桃好啊,仙桃人聪明,你看雷军就是聪明。十个汉川佬,比不上天沔一个苕。你们刚刚说的那个蒸菜也是聪明,你想想,下地干活,菜全部放在蒸笼蒸,回来就有口热乎的,还饭菜合一,色香味都有了,老人小孩都能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得多聪明的人才发明蒸菜啊”。要不是多嘴问出叔叔是安徽人,我会以为他是仙桃旅游局派来高铁上的卧底。

不过印象中,与湖北蒸菜有关的各种地名里,仙桃这两个字并不常见?听过天门蒸菜,沔阳蒸菜,宣传片上也看过好几米高的巨大蒸笼。仙桃有蒸菜这件信息,我也是跟室友认识后,她妈妈经常做才知道的。

“仙桃的蒸菜就是沔阳三蒸。沔阳是仙桃的旧称啦,解放以前仙桃就叫沔阳。之前沔阳管辖范围很大的,现在天门和潜江的一部分都归沔阳,应该是我爸妈年轻的时候拆分出来的仙桃。”

那为什么不改名为仙桃三蒸?我没有太懂。“我也不知道,我很小就去西北了。可能蒸菜也一直在变,当地人叫习惯了,觉得没有必要分了吧”,她说。

到了仙桃的市区,才意识到这里藏了很多宝贝。

沿路餐厅路牌上,“八须卤鸭”、“憨子豆渣饼”、“河蚌肉”,各种有趣的本地特色,在武汉连听都没听说过,就连室友也是饶有兴致的连连称奇,看起来比我更像个外省人。要知道这次之前,每当我问她你老家有什么特产,她的回答一律是,“就跟武汉一样啊,三鲜豆皮、排骨藕汤”,只有我不断提醒,她才想起母亲每个月都会做几次送来的沔阳三蒸。

三蒸,并不特指具体的三种食物,而是蒸肉类,蒸河鲜,蒸蔬菜的一种模糊概述。沔阳地处汉江平原,又在汉江和沔江的交汇处,不仅有肥沃的土壤种植稻米,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基于河流水道带来的繁荣商贸。当往来商客在沔阳歇脚,本地馆子就用蒸这种形式,将各种提前处理好的应季食材放在店门口,并借助蒸汽将香气飘至远方。匆忙的行人闻香而来,不仅能迅速吃一顿热乎的,还能应时有变化,四季有惊喜。

当这种方式运用在普通人家,就成了“家里有什么,就蒸什么”,通常一定会有两碗以上,但不见得鱼肉菜齐全。室友的记忆里,家里一定会有蒸茼蒿或者蒸应季绿叶菜,肉则是粉蒸肉或珍珠丸子,鱼不是经常有,但只要蒸了菜,放上桌就叫“三蒸”。

我们去的是仙桃本地评分最高的蒸菜馆。一进门就发现了与众不同:鲜活的鳝鱼在门口的塑料筐里游,各种鱼虾在缸里,蔬菜就在冰箱自选,蒸菜虽然不似旧时在门口招揽生意,温柔热乎的香气也弥漫在空气里。“鳝鱼你们吃么?我们仙桃最著名的就是鳝鱼了,我们是湖北养殖鳝鱼之乡!还有这个萝卜丝,也是我们的特产,蒸或者炒都好吃。”服务员像我们介绍。

蒸萝卜丝,这的确很新奇;蒸鳝鱼也没有吃过,再加一份蒸排骨,正好凑齐了我俩今日的“沔阳三蒸”。就像室友说的,三蒸从来没有规矩标准,有什么食材就创造什么滋味,他小时候在兰州,父母还蒸过牛羊肉,因为那才是更便宜新鲜的性价比之选。这种从平凡中创造奇迹的能力,倒也像极了仙桃人的性格。

上菜速度着实高效。屁股刚坐定不多久,蒸排骨已经来了。湖北的蒸菜,以米粉蒸为主要特色,切成小块的排骨裹满了一圈米粉,卖相不算惊艳,但蒸的时间够足,肉早已经酥烂,入口即化,米粉混杂着肉的天然脂香,让人欲罢不能。随后上来的蒸萝卜,有两种不同的颜色,白萝卜和胡萝卜丝夹杂着已经蒸到晶莹的米粉,闻起来虽然有萝卜特别的硫化物气味,吃到嘴里却别有洞天——如此软烂的萝卜,呈现天然的清甜,米粉已蒸化,是糯香的米甜,咀嚼之间还有丝丝来自调味的微辣刺激,是未曾体验过的口感。

压轴的炮蒸鳝鱼,讲究蒸的功力和火候。现杀的鳝鱼不能久蒸,否则肉质就过于紧实水分流失,没蒸到位土腥气又散不去。我们面前的这份,鳝鱼肉嫩滑,皮爽脆,与外层的粉融合得恰好。入口味道鲜香,不腥不膻,而且带有爽脆的韧劲。果然是闪着智慧光芒的好吃啊。

我描述的沔阳三蒸,只能算外地游客的好奇心满足。如果你当时在现场,见识过室友的吃饭过程,那才叫捶胸顿足,精彩纷呈,爱与感动止不住的往外漫溢 —— 

一口蒸萝卜入嘴,她几乎是闭着眼睛,摊在椅子上,让萝卜化在嘴里吃完的;鳝鱼更是跺脚拍手,“天呐,我真的,上次吃这个还是小时候!” 晃动着我的手臂,差点把我筷子上的这一口给摇掉了。

很小的时候,室友就被父母带去了兰州,对很多传统蒸菜的味觉样本,建立于小时候过年省亲,“那时候我大舅会做那种抓兔子的土笼子,我还跟着他去捞过河蚌——不是,河蚌不蒸的,那个是做汤的。”

她说,仙桃人从小就被教育着长大了要离开家乡,要有自己的生意。所以从来没有长辈逼她一定要读书好,要考公务员,但“钱一定要是自己的,不要给人打工,要自己赚”。她父母当年,也是发现了一家杂货连锁品牌的商机,但苦于没有更大的现金资源,被总部安排到了当时还比较欠发展的西北地区。他们也没讨价还价,甚至没有犹豫,就带着她离开了。

在西北的那座城市里,她们一家三口从零开始,不认识任何人,只努力奋斗赚钱。室友记得自己在杂货铺的台面上,跪在木板凳上写作业,妈妈买回了牛羊肉,回来做成蒸菜。那边没有藕,所以从小没怎么喝过藕汤,蒸菜是唯一的家乡味道连接,母亲用这个方法,提醒他别忘了老家在哪。室友在那座城市待到高中,直到生意稳定了,一家人才又搬回了湖北,定居武汉。

回到武汉,我顺路跟她回了趟家。她手舞足蹈的跟她妈妈描述着仙桃吃到的炮蒸鳝鱼,说着她终于知道大舅当年的鳝鱼缺了什么,能怎么做更好吃。她妈妈端出了自己拿手的粉蒸肉、粉蒸茼蒿和珍珠圆子招待我 —— 因为兰州没有什么新鲜的水产,她妈妈至今不太擅长蒸河鲜,她们家的三蒸,就是两个肉,一个菜。

粉蒸肉鲜嫩的肉质,结合完美吸收肉汁香气的米粉,味道浓郁,味道略甜,吃起来很有满足感;珍珠圆子扎实的肉馅儿,包裹的整粒糯米有韧性嚼性,但实在太扎实了,吃两个就可能会发腻,需要蒸茼蒿拯救。茼蒿被切成了碎粒,交杂着蒸到融化的碎米粉,因为时间刚好,茼蒿保持了翠绿色,吃起来粘粘软软的,一下就滑进了胃里。室友说,她姨婆的蒸菜菜单里,还有独创的藕夹和酥鱼,至于大舅家,也是有不同的绝活,“只可惜他们一家去西宁做生意了,只得等过年才能吃到”。

社交网络上,有人形容仙桃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漂泊在全国各地,做着最精明的生意。室友一家的故事,也在印证着仙桃人离乡背井的勇气和毅力。是什么让仙桃人离开?又有什么能让仙桃人回来?我问室友,她也说不清楚。她只是知道,离开似乎是种“家训”,回来才是“目标”,仿佛走过世界,才能最终看懂自己。

“当然,也不是回仙桃啦,武汉才是我们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