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在食物里的适配性超强,早餐充饥,夜宵解腻,无论简单还是丰富,总能给你的肠胃带来抚慰,堪称“润物细无声”。
但粥的口味方面,却涌现出不同的派别:有人高举“原教旨”的大旗,只接受“米+水=粥”,忍受不了在粥里放任何配菜;也有人坚持,加了其他食材的粥,吃起来才有滋有味。
一、花式粥的王者之地
最爱吃粥的省份非广东莫属,煮进粥锅的食材也格外丰富多样。在潮汕地区,粥叫“糜”,讲究米粒分明。除了搭配杂咸吃的“白糜”,还有加入配菜的“芳糜”,各种生猛海鲜与粥底在砂锅中共舞,碰撞出一锅“豪华至尊版”。
广东食粥的另一大派系以广州为中心,早餐、正餐、宵夜无处不在。广府风格重在“粥绵料多”。粥底经过几个小时的熬煮,水米融为一体,口感格外绵滑、柔腻,再搭配丰富的食材,辅以老火、明火、生滚等不同的烹煮方式,做出的粥味各具特色,令外地的食客眼花缭乱。就连看似简单的白粥,里面也常常会加入白果、腐竹、陈皮,吃的时候才会品尝出清爽鲜香的滋味。
外地人最熟悉的皮蛋瘦肉粥,在广府“粥之宇宙”里只能算千万繁星中的一颗。有的粥名能做到食材一目了然,比如菜干猪骨粥、柴鱼花生粥、猪红粥、水蛇粥等。
有的粥名就比较像猜谜了。“艇仔粥”发源于荔湾,相传源自珠江上的疍家渔民,叉烧、鱼片、蛋丝、鱿鱼、猪肚、炸花生、炸薄脆等配料和白粥迅速碰撞,激发出独特的鲜味。“及第粥”中主要有猪肉丸、猪腰、猪肝、猪肠等配料,但名字比“猪杂粥”要高大上得多,据说古代广州某位读书人爱吃这种做法的粥,后来考中了状元,导致现在这道粥成了中考、高考前家长必点的爆款。
还有以粥为锅底的粥火锅,熬煮、滤渣后,达到“见水不见米”的效果。涮煮海鲜、肉类格外鲜嫩,最后吸收精华的粥底浓郁滋补,切记不要浪费。
与广东相邻的广西同样爱喝粥,海鲜粥、生料粥、梧州艇仔粥,都和广东同类粥较为相似,但也能吃出广西本地的特色,比如北海的沙虫粥、钦州的白鸽粥。有点出乎北方人意料的是,玉米粥在广西也很普及。相比东北粗犷的“大碴粥”,广西的玉米粥通常研磨得更碎,口感更细腻润滑,和芝麻糊接近。在以螺蛳粉闻名的柳州,粥摊的数量不亚于粉店,被其他省份誉为“最划算的自助餐”,各种小菜不限量,白粥、玉米粥吃到饱,也才几块钱。
福建的粥品花式之复杂,不亚于广东,就拿名字简单的“咸粥”来说,看名字似乎以为只放了盐,实际上粥锅里堪称包罗万象,最基础款的咸粥里面都包括了海鲜、肉类和菌菇,还要加芥菜、芹菜等蔬菜,容纳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营养丰富又易消化。
名字最有特色的“猫仔粥”,里面当然没有猫,却有猫爱吃的鲜虾、鱿鱼等各种海鲜。猫仔粥发源自漳州诏安,它的做法也比较特别,不是直接煮粥,而是先把米蒸熟,客人下单后再在小锅里放入米饭、鱼片、虾、牡蛎等配料,加入高汤快煮,撒上葱花、胡椒粉,几分钟即可出锅。粥中的米粒仍然保持着弹牙的嚼劲,满满的配菜香味浓郁,连喵星人也难以抵挡诱惑。
福建的花式粥并不是只有咸口,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的“拗九节”,讲究吃糯米、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熬的甜粥。福州人即使日常吃白粥,也经常要配着糖渍甜豆、荔枝龙眼蘸酱油等震惊外地人的甜味菜。
二、 为素稀饭打call
四川、重庆称粥为“稀饭”,并且总会给白稀饭增加点配料,让它色香味俱全,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和麻辣菜式的刺激。人气最高的红苕稀饭,在“四川省饭”的竞争中打败了火锅、串串,成为许多人在吃多了荤腥麻辣之后的首选。红苕稀饭的灵魂,当然是切成大块的红苕,它们和大米一起煮到耙软,一夹即碎,特有的香甜浸透了每一颗米粒。配上一碟加了熟油海椒的泡菜,唏哩呼噜吃上几口,格外滋润舒坦。
夏天,红苕稀饭的王者地位被绿豆稀饭替代。热天里几乎食欲都不佳,稀饭当然也不会像冬天那样趁热吃,而是事先熬好晾凉。碗里的绿豆煮到“开花”,清清爽爽,专治各种没胃口。夏日晚餐里,和绿豆稀饭组cp的通常是拌好的凉面,算是川渝特色的“碳水组合”,麻辣开胃的面条配上入口顺滑的稀饭,再切个盐蛋,夹点泡菜、小凉菜,就是巴适的一餐。也有人偏爱用老豇豆煮的稀饭,同样清淡爽口。
除了红苕、豆类,绿叶菜也常常在稀饭锅里出现。特别是“冬日限定”的冬寒菜稀饭,格外有暖老温贫、抚慰人心的效果。择洗干净的冬寒菜放入稀饭锅后,白米被染上了清新的绿色,略加少量提味的油盐,粥汤浓稠,香味清新,冬寒菜特有的软滑口感,和稀饭更是绝配。
陕西汉中的位置临近四川,饮食兼具两地特色。汉中人的早餐首选是香辣的热面皮,当然要搭配清淡的稀饭。常见的花生浆稀饭用磨好的花生与大米一同熬煮,口感顺滑绵密,还有花生特有的香味。本地人更钟爱菜豆腐稀饭,它是基于当地特色的“浆水菜”做成的,用渍酸菜的浆水点豆腐使之凝固,做豆腐的豆浆里通常还要加入切细的菜叶;在滤过豆腐的酸水中下入大米煮粥,快熟时再放入切块的菜豆腐。菜豆腐稀饭口味清淡,微酸里带有天然的醇香。
芜湖的藕稀饭是当地特有的传统甜食,粉糯的整根藕段和米一起熬到粘稠,颜色也变成温暖的酱红色,吃的时候老板从锅里叉出一根藕,切片后放入粥碗中,再慷慨地加一勺白糖,藕香米香交织,香甜可口。
苏州的糖粥知名度更高,还衍生出了儿歌:“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最经典的当属鸳鸯糖粥,碗中一半润滑的白粥,一半细腻的赤豆糊,撒一层芳香的糖桂花,造型精致,口味甜蜜。
三、不用大米也是好花式粥
在北方许多地区,特别是在过往时代,大米不是主粮,所以这些地方常吃的粥往往用杂粮熬成。山西特有的“和子饭”,虽然叫“饭”,其实是比较稀的,以小米粥为基底,再加入面条和以土豆为代表的各种蔬菜,菜饭一锅出,热乎乎一大碗连吃带喝。
济南的“甜沫”,其实是咸的。小米面熬成糊,加入花生、豆皮、粉条、菠菜等配菜,撒点胡椒粉,喝的时候不用勺子,端起来直接吸溜几口,咸鲜暖胃。曲阜独有的羊肉泡粥色泽比较白,乍看有点像大米粥,实际上是黄豆和小米磨成面后熬成的糊,吃的时候要泡入切薄的烧羊肉片、煮熟的盐水黄豆。
河南的“豆沫”与山东“甜沫”有相似之处,小米和炒香的八角花椒粉一并磨成米浆,与海带丝、黄花菜、粉条、菠菜等配菜一起煮到粘稠,出锅时撒上熟花生碎,喝起来不像胡辣汤那么辛辣,更有绵长的回味。
天气越来越热了,喝点粥其实也可以很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