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一直在内卷,常见的方式是拼低价,然而,低价能否挽救企业和品牌?
你引以为傲的性价比和质价比,能否真正地切中顾客需求?
你的方向,大概率跑偏了。
一、9块9的“魔咒”正在笼罩整个社会
9块9的风,正越吹越大。
“联名狂魔”瑞幸搞了一把9块9,结果亏得吐血,被业内人士称“中了低价的毒”;汉堡王尝试9块9的“穷鬼套餐”,但依然挡不住业绩下滑的趋势,2023年底的时候,汉堡王的餐厅总数相较2022年下降2.8%;
今年年初的时候,沃尔玛超市也玩起了9块9,新升级的卖场中,充满几百件9.9元、19.9元等价格设置的商品,而且部分产品还可以实现3件9折。
估计一些不懂中国市场的老外,这两年更懵上加懵。
火锅行业从去年猛卷价格,从调价格、换菜单、变模式,到9块9代100元,再到代200元,几乎是无缝对接,没有任何缓冲。
关于菜品,更是夸张,像小天鹅旗下的辛食社,9块9吃26个素菜,1块9吃小碗菜,8毛钱起吃盅盅菜;如在蜀的千层肚,9.9元一盘;昆明一家名为秦五爷现切牛肉火锅的餐厅,一盘牛肉9块9,但只供线上团购,引流动机明显;广东一家叫爽局的酸菜牛肉火锅,9块9可以吃一大筐的青菜,随便拼。
打开团购平台,9块9随便吃腰片、毛肚、羊肉的,比比皆是。
9块9像个巫师,给中国餐饮下了降头。
实际上,9块9的玩法100多年前的美国人早就玩过了,在行为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左侧数字偏见”,意思是,在处理数字时,人们往往对左侧的数字印象深刻,这导致他们认为,以左侧数字较小的价格看起来更便宜,比如,拿9.9和10相比,9.9在心理上感觉更便宜,而且并不是只差1分钱的那种便宜。
当然,从市场环境角度来说,非整数定价,有助于商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显自身产品的相对优势。
说到底,9块9是商家的一种策略,目的是凸显自身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以占领顾客预期。
这其中,有个简单的逻辑——9块9是商家的策略,而非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也就是说,消费者并没有要求商家一定要有9块9的商品;既然是商家自身的行为,那么就与消费者无关。
综上,我们可得出一个结果,即,9块9并不能刺激任何消费,换言之,9块9是商家为自己挖的一个坑,它救不了企业、救不了行业,因为买卖双方完全是两条平行线。
9块9,你可以理解为“拥有该价格的商品”,也可以延伸为“所有卷低价的商家”,商家没有价格防线,顾客就会一直突破价格底线,直到其关门大吉。
所以,9块9不能乱定价。
最早玩9.9的美国人的做法是,先确定某个商品,消费者的平均支付意愿是多少,然后在平均支付意愿上下,选择两个数作为该商品的价格,最后,针对两种消费者,选择“99定价法”。
比如,一份250克的牛肉,调研结果是,顾客平均支付意愿是25元,那么,商家应定24元或26元,然后用上99定价法,即是,定为23.9元或26.9元。
有些消费者喜欢四舍,把23.9当成23,有些则喜欢五入,把26.9当成27。反之亦然。
没有调研而随意定价,难免伤敌一千自伤一万二,不过,美国人的这种做法也有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市场,第一,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有可能直接打进商品的成本里;第二,顾客可能只要低价产品,用来裹腹。
二、在庞大的群体中性价比和质价比将逐步失效
在9块9的紧箍咒下,谈投资和谈外贸,属于扯闲篇,因为国家当下的主要策略是拉动内需;谈商品,也毫无意义,因为当下的中国,物质极大丰富,不缺消费品,只缺消费力。
如果你从消费力出发,想玩出圈,就得创新,然而,事实是,如果不围绕“效率”进行创新,基本没啥效果。
上个新品,能抄袭;换个门头,能抄袭;改个菜单,能抄袭;降个价,还能抄袭。
从古至今,从始至终,商家要考虑的,从来都是消费主体及其当下状态,而非某一行业、品类,或者产品、模型、渠道之类。
那么,当下消费者是什么状态?你认为,他们喜欢性价比,还是质价比?是出圈的场景、满足的情绪价值,还是与众不同的产品?
都不是。
火锅品牌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正慢慢走向失灵。
老百姓的消费力与储蓄挂钩,那么,来看一下居民储蓄数据。
前两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前4个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人民币存款余额显著增长,达到惊人的7.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额高达6.71万亿元,占了绝大部分增长额。
当然,这并不意外,如果梳理8年来的人民币存款结构,就会发现,在存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住户存款(居民存款)占比不断上升,从2016年的占比39.7%,增长到2023年的48.2%;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存款占比由2016年的33.3%下降到27.7%。
另外,根据2024年4月数据,住户存款占比已超过49%,占比近半;非金融企业存款占比降至27%以下。
这些数据反映了两个状况,第一,居民偏向于储蓄,有钱也不愿意花(何况那些收入来源少的居民);第二,非金融企业存款占比降低,说明这些企业的资金要么在流动中,要么压根没资金,而没资金只有两种情况——关门和濒临关门。这是数据透出来的逻辑。
总结起来就两句话,老百姓没钱了或不愿意花钱了,很多企业面临倒闭或已经倒闭。
不难预见,到了2024年,这种情况仍会持续。
有钱,省着花,没钱,彻底不花。现状背后,是老百姓的收入问题。
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人民币,折合每月3268元,其中,城镇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达51821元,平均每月4318元;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平均每月1808元。
最后,再思考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大众的收入结构,究竟怎样?
有研究国人收入的相关机构发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有10.92亿;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13.28亿,占比94.86%。
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有火锅老板认为,下沉市场有好生意。
但是,很遗憾,下沉市场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没什么钱,可支配收入很低,在餐饮上的支出,更低。
有火锅老板认为,高线城市的高收入人群多,可以承载高客单价,连锁加盟也无问题。
但是,在看似高端的格子间里“当牛马”的打工人,刨去乱七八糟的必要开支,剩不下几个铜板。
这两年,老百姓是真没钱了,你的性价比和质价比,会逐渐对他们失去吸引力,而餐饮的基本功能——裹腹,会愈加凸显。
这才是现实。
三、不是最后
不难预料,接下来的餐饮市场,很可能会是这样一幅景象——
为求生存,餐企品牌方将“低成本策略的价格战”,转移到供应链企业;供应链企业将价格战转移到上游原料厂家;上游原料厂家将各种成本压力给到种植方、农场主、水产养殖户身上,最后承接的,依旧是普通百姓和打工人,他们花钱变得理性而谨慎,继而促进价格战。
虽然不一定是同一拨人,但各行各业都如此的话,覆盖的面就广了。
价格战完成了它的闭环。
火锅行业乃至整个餐饮行业,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压力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