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饮品店上新,悄然发生了变化。
最近,不少研发透露,品牌正在“放弃”过去的经典单品红茶,转向其他类型茶底。
作为冬季长销品,畅销十几年的经典风味之一,红茶发生了什么?
红茶遇冷,使用和创新都减少
红茶不“红”了。
最近,有不止一位研发向我透露,茶底选择上,红茶使用上架的越来越少,红茶在饮品中存在感似乎变弱了。
事实究竟如何?我整理了近期红茶茶底的新品使用情况:
从饮力实验室2024年发布的饮品报告数据看,取样的50个品牌中,新品上架使用到的茶底:
10月上架的含茶饮品有102款,其中42款绿茶、28款乌龙茶、16款红茶;
9月上架的含茶饮品有107款,其中67款绿茶、26款乌龙茶、7款红茶。
可以发现:新品使用到的红茶极少,即使秋冬季产品上架,也以使用绿茶、乌龙茶为主。
红茶不仅使用减少,据研发表示:红茶的创新应用也不多见了。
依旧从近期新品上架看:不仅有玫瑰大红袍新风味乌龙茶底,还有喜茶和1点点接连推出“焙茶”(一种经过特殊烘焙工艺处理的绿茶),绿茶、乌龙茶新风味不断,但红茶使用以锡兰红茶这一常规类型为主。
回溯这一年,绿茶中龙井成为品牌竞相上架的品种,甚至抹茶在今年迎来新热度,乌龙茶也有桂花乌龙、鸭屎香乌龙等风味做出代表性。红茶中,有高热度的玫瑰红茶,但行业整体关注度稍显弱势。
在搭配上,红茶的使用也保持固定:以制作奶茶、搭配谷物小料为主的常规出品,绿茶、乌龙茶的应用更为百搭。
“红茶一直都是那几种,我们不是主打香气的品牌,在这上面不太关注。”有连锁品牌研发表示。也有综合性品牌研发表示:红茶只是作为奶茶基底和柠檬茶茶底使用,一款就能满足一切需求,再去采购新香型,反而多此一举。
在普通消费者层面,受影视剧等内容的影响,对阿萨姆红茶、英式下午茶用等印象深刻,红茶颇具经典性。
如今在现制饮品渠道,却面临创意和数量减少,研发“忽视”,红茶要被放弃了吗?
经典风味的红茶,为什么上不动了?
采访下来,红茶卖不动,研发们对红茶的忧虑集中在以下3点:
1、喝了这么多年,难免味觉疲劳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红茶的痛点或许在于喝了太多年,味觉疲劳了。
“红茶能提供的口感其实没什么变化,因为品牌用的不是滇红就是锡兰或正山小种。”百分茶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杨世忠表示,虽然风味在线,但也意味着口味同质化。
“大型连锁品牌会通过搭配不同小料提供风味,但给到消费者的变化还是比较单调。综合考虑更多因素,想做创意的机会点也比较少。”杨世忠说。
也就是说,经典风味红茶喝久了,缺乏创新性。那红茶就做不出新东西了吗?
2、想做新风味,但确实有难度
显然不是。
从已上新产品看,荔枝红茶、玫瑰红茶等新风味都有存在。但似乎创新思路上,存在局限性。
采访下来发现,更多新风味红茶不是不想做,而是不好做,风味搭配协调性和广泛适配性不好把控。
“红茶品类本来就不多,这也导致每年上新数量不如其他茶底多。”贵州逅唐总经理魏矗巍分析,有不少供应商正在挖掘红茶的新风味,但泛用性不够强。
“今年在原产地有很多供应商做桂花红茶,但目前还没有在饮品领域大量应用。”有茶叶供应商向我透露,他们内部也在做红茶相关风味,测试下来纯饮风味不错,但稍微加些搭配就不够协调,毕竟对新茶饮的茶底来说,更重要的是协调性。
3、有了新风味,菜单也不好匹配
对品牌来说,一款茶底需要考虑和牛乳、水果、小料等多重元素做搭配,红茶本身的重茶感,考验应用表现。
对常规门店来说,一款常用红茶,已经满足了经典产品的使用需求,做创新就需要考虑之前配方的匹配度,能否与新风味融合。如果是好搭配的相似茶种,新风味的价值难以体现,反而成了风险。
“一款红茶能做很多运用,就不会考虑开发新风味,毕竟新风味未必能匹配过去的全部配方,专为几款饮品采购新茶,对研发、采购、老板来说,都是需要顾虑的事情。”杨世忠告诉我,从门店应用角度来看,这也会导致物料报损率增加,还会影响到成本及存储空间。
4、红茶不是“非得创新”
红茶上新或创新少,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市场——本该红茶大量使用的冬季,今年很多品牌选择少上新或不上新品,导致红茶整体面减少。即使上新红茶,也偏保守不做茶底创新。
一位连锁品牌研发表示,从感官来说,他认为红茶依旧是冬季的主流,从市场整体趋势来看,今年研发整体都比较保守,创新也更严谨,红茶作为十几年的风味沉淀,并不是非创新不可。
“我们今年不会做过多的创新动作,红茶已经很好卖了,不是非得创新,现阶段是让加盟商赚到钱。”他表示。
另一位研发也表示,冬季热饮依旧以红茶为主,或许会做创新,但多集中在乳基底,通过对牛乳及复配元素的搭配,打造整杯饮品的新风味。
也就是说,现阶段连锁品牌主要基于市场情况考虑供应链及加盟店需求,倾向打造好卖、配方简单、口味大众的奶茶,对红茶的创新需求其实没那么多。
做创新,也有可借鉴思路
如果想做今年冬天的红茶创新,我们也找到2个思路:
对现制饮品开发,可以结合整杯饮品的风味做综合创新,而不是在红茶这一单一品类上盲目费功夫。
“重点是给予消费者情绪价值和体验感,也就是从更多地方去做搭配。”杨世忠说,百分茶在10月上架的松露可可锡兰,就是通过松露增加价值感,用可可的浓郁和红茶的重茶感做搭配。
在红茶的市场延展上,也有更高级的玩法:
这两年在上海流行的“CharlieTown红茶公司”,也是同样的逻辑:只用红茶,配合不同高价值感的元素,如大溪地香草荚、法芙娜可可粉、纯天然木薯粉圆等等。菜单还会以产地为划分对红茶进行归类,比如“英国”品类下是伯爵红茶,“斯里兰卡”品类下是锡兰红茶,冲泡方式有手冲、手煮、手作3种,从头到尾,拉满价值感和仪式感。
“附加高级感,消费者也会有更大的兴趣,红茶的价值感自然就出来了。”杨世忠表示。
小结:
或许,这不只是“红茶困境”,而是饮品店正面临的“新品困境”。
不为上新而上新,更关注实际售卖价值、盈利能力,是这个冬天,在产品上更关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