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刀削面?山西面食到底有哪些门道?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热门品类

吃货研究所

经典烧烤全套机密配方及菜例

财大气粗煤老板、人手一瓶老陈醋、天天吃面不嫌腻,这应该就是全国人民对山西人最直观的印象了。事实上在山西,没几个人是煤老板,但也没几个人不爱吃面。

要说山西人有多爱吃面,一天到晚三顿面也不算夸张。山西面食到底有哪些门道?来山西吃面你能有多快乐?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一、入乡随俗,在山西这样吃面才地道

在山西,要是有人问你“咱吃什么饭呢?”,他的意思是吃哪种面。在山西人眼里,饭≠米。你如果想吃大米饭,是要专门强调“吃米”的。

在山西,还有一条吃面鄙视链:机器面永远比不上手工面,面馆里的手工面永远赶不上家里自己做的面。但如果你来山西,没有山西朋友邀请你去家里吃,教你4步,依然有方法尝到好吃的面食。

☛ 第一步:根据地理位置挑选

山西面食有很明显的区域分布特色,气候比较温和的晋中以及晋东南部,主要种植玉米、高粱;气候偏冷的晋北,主要种植荞麦、莜麦、大豆;比较“娇贵”的小麦,多在气候较暖的晋南才出现。

☛ 第二步:了解山西面食各种制法

山西面食的制面工具千奇百怪,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用来做面。制面方法就更多了,光是《山西面食》中有记载的,就多达50多种。

山西面食常见的烹调方法有:蒸、煮、煎、炸、烧、烤、焖、烙、煨、贴、炒等。而常见的制作手段有:削、拨、剃、溜、抿、擦、剪、握、搓、掐、压、拉、擀等。

☛ 第三步:学会看菜单

山西面馆的菜单上,面食种类特别简单,并没有想象中的“面之多,一个菜单装不下”。这可能与大家熟悉的“地名/浇头/汤头+面”的命名习惯不同。

在山西面馆点面,一般来说,除了看菜单选好你心仪的面,还需要再跟店家商量配菜,才算完成点单。

以炒削面为例,一般是先确定要刀削面,然后店家会问是肉炒还是蛋炒(蛋炒就是西红柿鸡蛋,肉炒是肯定有肉,但是菜可以是包菜可以是豆角等等,这个一般是店家自己的风格),选好之后,再确定大中小份,就算点完了。

☛ 第四步:学会喝面汤

面汤就是煮了面之后留下的汤,在山西面馆吃面的时候要碗面汤,店家还会因此觉得你是行家。


二、山西的面,多到顿顿可以不重样

■ 刀削面

刀削面是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刀削面讲究削好直接入锅,一手托着面,一手握着刀,刀不离面,面不离刀。削面高手每分钟能削118刀,每小时能削25公斤的面条。

平刀削出的面是扁平条,弯刀削出的面是三条棱。面条就像柳叶一样边缘薄,中间厚,一口面条有两种嚼劲,外表光溜和内部筋道共存,口感可是相当丰富了。

■ 猫耳朵

猫耳朵是拿猫咪的耳朵做成的(大误)。

猫耳朵其实是因形状像猫猫的耳朵而得名,在美食番里,是这样制作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制作猫耳朵,是先把面切成大小合适的小方块,再用大拇指压在案板上用力一推,卷曲成型。猫耳朵的制作讲究力道,力道大了,面片太薄就没筋道;力道小了,难以成型。

熟练的师傅还会在手上搓面,有的人也会在有纹理的案板上进行操作,这样做出来的猫耳朵就有了花纹,口感更丰富。

猫耳朵做起来费时费力,但口感绝对值得。卷曲的形状加上有韧劲的实质,嚼起来QQ弹弹,中间的凹陷还能蘸上汤,一口下去便有“爆浆”般的快乐。小小一个也不大,形状又有趣,碰上不爱吃饭的小朋友,也能多吃几口。

■ 刀拨面

刀拨面是山西的四大名面之一。它的特点在于,擀好面后,来回叠个六七层,才开始切。为了避免面粘在一起,面要和得硬,层与层之间再铺上大量生面,通常用的是玉米面。

还要用到特殊的“大刀”,这边切好,直接拨入锅里煮。为了避免晚下的面煮不熟,切面的速度极快;为了保持好的口感,面的宽度还得稳定,对制面者的刀工要求很高。

面条断面是小三棱形,本身又有一定的硬度,呼噜吸上一口,能感觉到面条之间根根分明,嚼起来仿佛面与面之间在互相抵抗,但力度又不过分,都能被牙齿切断。要是制作时用到了玉米面,面汤里还会带上玉米的香气。

■ 剔尖

剔尖又叫拨鱼,第一个字指的是做法,第二个字说的是形状。

剔尖可以配炒菜,也可以做成汤面。剔尖十分柔软,吃到嘴里都是絮絮绵绵的,而且一根也不是很长,可以混着汤吃。汤是暖的,面是软的,菜是煮好的,这样的组合,最大可能地保存了食材的原味,老少皆宜。

■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原料用的是莜面,因为样子像笆斗(一种用柳条编的容器),古名称“栲”,当地又叫栳栳。

莜面栲栳栳的制作很好看:揪不大不小一块面,在手上一揉,在石板上一搓,再放到食指上轻轻一卷,放在蒸笼上,就是一个栲栳栳。栲栳栳要一个挨着一个,摆满整个蒸笼,这样才体面。

蒸好的栲栳栳是淡褐色的,口感劲道。可以直接吃,这样能吃到莜面的风味;也能像面条搭配一样,在表面浇上自己喜欢的浇汁。

■ 饸饹面

“饸饹”意为“绵长的食物”,要用特制的饸饹床压制。

面条被压得很实,吃起来很有韧劲。每一根面条都是一样的粗细,“呼噜”吸上一大口,顺滑极了。再配上特制的汤汁,放上丸子和炸豆腐,表面撒上韭菜和油炸酸,爱吃醋的根据个人喜好再加点醋,味道又香又绝。

■ 碗脱

碗脱,名字来源于从碗里脱模的制作步骤,也叫碗托、碗团等。多见的吃法是冷食,也因此适合产业化,容易购买到成品,便于携带,是少有的、不用来到山西也能安利的面食。尝过的都说好,安利从未失手。

■ 牛肉丸子面

这是每一位离家的临汾人都会想念的味道,是回家后“必吃清单”的前几名。不在家乡的店里吃,就没有那个味道。

它配料简单,名字即所有,味道却十分特殊。从理论角度分析,秘诀应该是在汤。用牛骨熬煮,再加上草药和香料配成的秘方,熬出来的老汤风味独特,让牛肉+丸子+面的组合成了“想到就馋,吃了还想”的经典面食。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毕竟号称“一天三顿,顿顿都吃,连吃一个月,不带重样”。身为一个土著,我也常因为听说新的山西面食,而对自己山西人的身份产生怀疑。

说一千道一万,真都比不过你来山西走一趟,亲自动嘴尝尝。

这就是碳水爱好者的天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