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拿铁,已经成为了咖啡店的基本操作。
皮爷、Manner、Seesaw、星巴克、瑞幸……连锁咖啡店们的菜单上,“非咖啡”一栏,几乎都有抹茶拿铁的身影。
怎么辨别好的抹茶?抹茶是怎么做成的?看完这篇,让这个夏天你的抹茶拿铁更好喝~
一、抹茶是什么?
抹茶源于我国南宋的“末茶”,“末”就是把茶叶研成粉末的意思。
传入日本后末茶在制作工艺上发生了许多改变,最终被接受和推崇。日本茶业中央会对抹茶的标准定义为:抹茶是将覆盖栽培的茶叶鲜叶,不经揉捻直接干制成碾茶,再经石磨研磨制成的极细粉末。
于是,覆盖栽培、碾茶、石磨碾磨也就成了抹茶的3个关键词,也是抹茶有别于普通茶粉最重要的工艺特色。
❶ 覆盖栽培
传统方法是在茶树嫩芽伸展2~3片时,使用苇帘或稻草等遮光材料(如今多使用寒袱纱)将整片茶田覆盖起来,遮光率最高可达98%。
20~30天后,这些茶树新生的叶片中会生成更多的叶绿素,形态上也比普通茶叶更绿、更大、更薄、更嫩。
同时,叶片中以茶氨酸为主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导致甜味和鲜味的增加,儿茶素含量减少而导致苦涩味的降低,还有另一些对茶叶风味有影响的成分含量也会变得不同。
这一特殊栽培方式赋予了原料鲜叶独特的翠绿色,还有那种不同于普通绿茶的天然甜味和海苔香。
❷ 碾茶
日本制茶工艺的主流方式是蒸汽杀青,而不是我国常用的“炒青”工艺。
采摘的茶树鲜叶在当日进行杀青与干制,每片鲜叶的叶柄、叶脉都被剔除,只保留叶肉部分在恒温下蒸干。
使用“蒸青”的方式,虽香气不及中国绿茶用炒锅炒杀青浓郁,但因杀青温度高、时间短而更好保留了叶绿素,使得茶叶和茶汤都更绿。
❸ 石磨碾磨
碾茶最终再被研磨成颗粒极小的极细粉末,释放出深锁在与糖类分子结合的非挥发性物质中的芳香分子。
石磨的特殊设计保证了成品的极小粒度,而其在摩擦过程中不易产热的特征,更是研磨过程中抹茶颜色和风味物质不被破坏的保证。极细的抹茶粉在制成茶汤后不易沉淀,入口更是浓郁却几乎毫无颗粒感。
有些人在喝抹茶的时候,会觉得有股海苔味,这并不是幻觉。
覆盖栽培还会促进茶叶代谢蓄积一种叫“二甲基硫”的成分,这是种带着烤玉米和煮虾蟹风味的香味物质。海藻那种类似甲壳类食材的风味,同样源于风味物质二甲基硫。同时,海藻所富含的谷氨酸,和覆盖栽培鲜叶中所含的茶氨酸化学结构十分相近,这也就是正宗抹茶总会带有海苔味的原因。
二、如何分辨好抹茶?
提起日本抹茶,人们总是最先想起“宇治抹茶”。宇治是一个地名,隶属于京都府,因为盛产高品质抹茶而被世人熟知。
其实除了宇治的抹茶,静冈县抹茶、福冈县八女抹茶、爱知县西尾抹茶等也同样出众。不同茶种、不同产地的抹茶气质有别,岂是一篇短文能赘述,今天先教大家如何分辨好抹茶吧~
❶ 茶粉颜色
真正的抹茶粉明显颜色鲜艳翠绿,覆盖栽培蒸青茶粉绿色浅且略带黄色,而普通绿茶粉则是带着暗黄的墨绿色。
❷ 茶汤颜色
刷泡后的茶汤从颜色上看也有类似的差异。同时,其他两个样品由于颗粒大于纯抹茶,刷泡后茶粉易沉淀。
❸ 口感
而区别最大的还是在口感上。
纯抹茶入口顺滑、清淡、微甜,略带海苔香,几乎没有任何苦涩味。
覆盖栽培蒸青茶粉虽也可以尝到抹茶的特征风味,但由于苦涩味显著而使得这些风味被掩盖。同时由于茶粉颗粒大,入口后会在口腔中产生明显颗粒感。
至于普通绿茶粉,除了颗粒感同样明显之外,能尝到的基本上就只有绿茶的苦涩味道了。
三、抹茶的“吃法”
抹茶的饮用实为“吃茶”,也就是将抹茶粉和水均匀混合后一同饮下——这也的确是体会抹茶最真实、最原初味道的极好方式。
要制作一碗日式抹茶,首先需要准备一套包括茶筅、茶碗和茶匙在内的日式抹茶茶具。
日本抹茶道中使用的主要有两种刷泡抹茶的方式,分别称为薄茶和浓茶。
浓茶中抹茶粉和水的比例高达约1:10,只有品质最好,苦涩度最低而甜度较高的抹茶才会被制成浓茶饮用;等级略低的抹茶,则更适合被用于制成薄茶。
两者的制备方式很类似——用茶匙取合适分量的抹茶,过筛后倒入茶碗中,加入70~80℃的热水,最后用茶筅沿“W”或“M”在茶碗中来回轻刷茶汤,使空气混入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细腻的泡沫。
不过,如果你更喜欢的是抹茶巧克力、抹茶奶绿、抹茶蛋糕,那或许上文中提到的这些高等级“茶道用抹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适用于直饮的抹茶中那些微甜、微涩的茶香会被糖、乳品、巧克力等等浓烈的味道几乎完全掩盖。
而那些较低等级、苦涩味相对较重的“食品用抹茶”,反而可以将抹茶独特的风味突出重围保留在最后的成品当中。更何况,相比于直饮,烘焙和烹饪时候用的量可是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