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红书上刷到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新疆的这种馕算不算贝果?👇
不得不说,这个外形,真和贝果看着像失散多年的双胞胎。
甚至有人把新疆的这种馕(窝窝馕、小圆馕)直接戏称为“新疆贝果”。
那么,窝窝馕到底是不是贝果呢?!这要先从它两的做法说起了。
一、不同的做法
■ 贝果的做法
和普通面包的制作流程不一样的是,贝果在进烤箱之前,会在盐水或者糖水中将正反面稍微烫一会。
热糖水/盐水可以有效为面团定型,避免继续膨胀。这样处理后烤制出来的贝果,表皮紧致,内里扎实,相比一般蓬松柔软的面包,吃起来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韧劲。
如今的贝果扎根世界各地,虽然外形和味道大致相似,但不同地区的制作方式,让成品也出现了些许的差异。
比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就更偏向传统的制作风格,手工或者燃木烤箱制作,表皮会更硬,在蜂蜜水烫过后吃起来也会带点回甜。
而把贝果发扬光大的纽约则用普通烤箱,口感稍软一些。
日本制作贝果的时间相比美国来说并不长,生产的贝果面包个头也会偏小一些。
相比很多添加了大量油和糖的面包来说,贝果相对来说确实健康一些。一般的原味贝果以面粉为主,加少量盐、黄油就行。
在美国市场崛起之初,最早规模化生产贝果的厂商Lender's,为了提高销量,在宣传上不断强调贝果是天然健康的烘焙食物,以此来迎合大众追求健康的饮食观念,大获成功。
■ 馕的做法
用于烤制馕的烤炉叫馕坑,用盐土制成,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类。地下馕坑如同浅井,地上馕坑的整体如同一只倒扣在地上的碗,底大口小。
传统烤馕大多用木材供火,近些年来,出于环保的考虑,电烤馕逐渐取代传统的烤馕方式。
烤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和面、配料、造型、预热馕坑、打馕等多个步骤。和面的时候要加入烹调用油、鸡蛋和牛奶,使得烤出来的馕喷香酥脆可口。
馕的具体形状因地域和民族习惯而不同,有擀制的面饼,有盘成半球状的面团,也有直接拿手拉拽成长面片的。制作讲究的馕饼中间会拓上花纹,并撒上芝麻、洋葱末。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馕的口味日趋多元化,现在比较流行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片馕、芝麻馕、片希尔曼馕、牛奶馕、辣皮子囊、玫瑰馕、核桃馕等等。馕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样,根据每个人喜好的口感,馕也分为厚馕与薄馕。
被大家怀疑是贝果的窝窝馕,其实和贝果还是不大一样的。
❶ 首先,窝窝馕没有贝果烤制前的水煮步骤;
❷ 贝果中间有个洞,但窝窝馕中间只是有个塌陷的“窝”,并不中空;
❸ 论口感,窝窝馕可要比贝果扎实得多。
二、 不同的吃法
■ 贝果的吃法
贝果如今大受欢迎的另一大原因,是其可盐可甜的百搭体质。
最简单也是最经典的吃法就是抹奶油奶酪。1984年,奶酪生产商Kraft成功收购了Lender's,强强联合的同时,还推出了大量的电视广告进行宣传,以官方口吻描述它们浪漫的相遇与结合,将奶油奶酪和贝果这对CP成功“锁死”。
时至今日,就连在苹果手机emoji表情中输入贝果,打出来的图案都是一个抹了奶酪酱的贝果,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对贝果和奶酪酱这对CP的认知。
随着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贝果中的食材也变得更加丰盛,可以加入奶油、抹茶、巧克力、蓝莓、香蕉……这样充满甜蜜和清新感的内馅。也可以放三文鱼/培根/牛肉/鸡肉,加入新鲜的蔬菜和美味的酱汁,做成咸口的贝果三明治。
总之,“贝果可以夹一切”,你能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食材,都可以剖开贝果往中间一夹,然后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美味。
■ 馕的吃法
馕的吃法也完全没在输的,同样精彩绝伦。还没开摆,我已经开始忍不住咽口水了。
对于维吾尔族人来说,每当家里来客时,馕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并且必定占据餐桌的“C位”。一位维吾尔族的记者表示:“这是一个习惯,可能解释不了,但是必须是这样。”
馕不仅是维吾尔族的主食,同样也是哈萨克族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哈萨克族俗语中提到:所有食物的爷爷是馕,即馕是最重要的食物。哈萨克族最出名的是塔巴馕。和维吾尔族面饼较薄、嚼起来酥脆生香的馕不同,哈萨克族馕多以牛奶、盐水和面,馕饼较厚,口感松软。
馕除了直接单吃,还可以入菜变大餐。
羊排肉先煎炸好,再红烧至酥烂。另一旁则将烤好的馕饼置于盘中,将烧好的羊肉放在其上,浇上收汁后的原汤,汤汁浸入馕中吃起来又软又入味。馕包肉这种面肉合一的风味美食,非常能代表新疆的传统民族特色,已成为了一道可以代表新疆的“名菜”。
馕还可以切成块了和菜同炒,比如馕炒肉和包菜炒馕,经过猛火炒过的馕块,口感更加酥脆油润,还带上了同一锅食材的风味,更添无穷滋味。
三、不同的起源
■ 贝果的来源
关于贝果的起源,江湖中也流传着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广为传播的是,传说1683年波兰国王在维也纳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土耳其人,为了纪念这位骑术精湛的国王,一位烘焙师傅做出了形似马蹄的贝果面包。
但这个说法也存在争议,《The Bagel: The Surprising History of a Modest Bread》的作者Maria Balinska认为,贝果早在1683年这个时间点前就存在了,从未听说过波兰有这种说法。这位拥有犹太人血统的美国作家推测,可能是生活在美国的波兰犹太人为怀念国王而创造了这个故事。
尽管贝果的确切起源并不清楚,但可以确认的是:大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逃避纳粹的追杀,波兰犹太人逃往北美,并把制作贝果的技术也带到了这片土地。
扎根纽约之初,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300多位掌握制作贝果技术的师傅就一起建立了Beigel Bakers Union Local 338贝果工会,商定了贝果的生产标准并严格执行。任何烘焙店想要售卖贝果,必须聘请经过工会认证的师傅才行。
据说工会里师傅们开会,用的都是民族语言,而且工会里的位置是可以世袭的,师傅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
■ 馕的来源
馕一词源于波斯语,曾流行于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和西亚诸国。关于馕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维吾尔族人发明的,虽然考古出土的证据不能印证这一点,但馕的确是由维吾尔族人发扬光大。
据考证,维吾尔族人烤馕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最初他们称馕为“俄可买克”,而“馕”的称呼,是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开始流传的。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多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大量西域食品涌入中原内地,深受百姓喜爱,而在胡食中最著名的要数胡饼(胡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饼就是西域的饼)。
胡饼就是把面团做成圆形,上面撒上胡麻(芝麻),在炉膛里烘烤而成的饼。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叙述了胡饼的制作方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鼓汁及盐敷令熟,炙之,面当令起。”由此看来,这种胡饼大概率就是现今的馕。
虽然窝窝馕和贝果长相神似,但仔细一对比,确实有很多不同之处。
而对我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窝窝馕也就1块2块一个,但贝果就要十几块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