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作为餐饮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类,是一门餐饮人公认的好生意。不仅刚需高频,而且受众广泛,需求量大。特别是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出门吃早餐是绝大部分的选择,不分男女老少,都是目标客群,完全不需要愁客流。
但也是一门公认的辛苦且难赚钱的生意,因为早餐品类普遍价格多为1-3元,一份早餐即便搭配饮料,也难超过10块,整体利润非常微薄。而且,早餐生意竞争非常激烈,快餐店、便利店、面包店都在抢。
这么多年来,许多餐饮大佬都想在早餐赛道分一杯羹,特别是包子赛道,前有地产大佬跨界开包子店“抢食”,后有肯德基、麦当劳纷纷推出相关包子产品,但除了巴比馒头、早阳、三津之外,真正做出圈的品牌没有几个。
不过,餐饮O2O发现,近两年包子品类似乎又有了翻红的迹象。近1个月堂上堂、城墙胡同两家包子品牌更是接连获得百万融资。
一、包子赛道再次翻红,资本爱上、创业者涌入
与餐饮其他网红风口不同,包子铺品类这波的爆火,并不是突然而发。
2017年左右,包子赛道就出现了一波火爆现象。西安知名连锁品牌小六汤包直接刮板新三板;甘其食的首家海外店Tom's BaoBao甚至开到哈佛大学附近。庆丰包子更是将包子店开到了哈萨克斯坦,正式开启国际化进程……
而品类的再一次翻红,则无疑是从2022年左右开始的。
去年,在餐饮颜色经济浪潮推动之下,李与白包子铺凭借着红包子、黑金包子、绿包子等多巴胺颜色包子快速爆火破圈,直接成为包子赛道现象级爆火品牌。据说,当时李与白仅一个60平小包子铺,月营收就能达60万。
而随着李与白的爆发,餐饮包子品类大热,就连资本也开始盯上包子铺。
先是去年以川渝风味麻辣小笼包为特色、主打夜宵场景的包子连锁品牌“包馔夜包子”获得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最近的11月、12月,媒体又爆出主打现制的两家包子品牌堂上堂、城墙胡同也相继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其中,堂上堂是安徽合肥的一家包子连锁品牌,主打门店现包现蒸包子。据悉,目前已开出5家直营门店,多店获评合肥小吃快餐人气榜第一名、2023大众点评必吃榜上榜餐厅。
而城墙胡同则是一家以北方包子打南方市场的品牌,主推的除了包子,还有豆腐脑、凉菜等,以社区店为主,据说单店单日营业额平均可以实现4000~5000元,目前已发展出17家门店。
同时,餐饮O2O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选择包子铺作为创业致富路径。
“27岁开早餐店赚到人生第一个60万”、“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月薪3k到3w。”“95后返乡开包子铺”“10平米小店月入8万”等,小红书上不少博主晒出了自己创业做包子的故事。
截至2023年12月12日,抖音仅相关“包子创业”相关的话题播放量就已超过2000万,相关“包子铺”话题播放量更是达到12亿。
小红书搜索小红书关键词“包子铺”,相关笔记也已高达6万篇,其中包子铺选址、包子铺门头、包子铺利润,包子铺加盟等更是搜索热词词汇。
二、拆解包子品牌商业模式
传统包子铺为何一直处于有品类,难有大品牌状态,核心原因有两个:
第一、早餐消费品类有效运营时间短。包子的主要消费时段是早上,所以包子铺一般早上6、7点钟开始营业,11点到12点左右基本就结束了营业。后续即便持续运营,门店消费的客流也不会太多。营业时长完全无法与正餐、快餐等能够一日做2餐甚至3餐的品类相比。
第二、品牌对于包子品类而言,只是加分项不是必须项。包子铺品类消费过于刚需,因为早上时间都比较匆忙,顾客大部分都是就近购买,消费极其碎片化,顾客对品牌化的要求不高。
针对以上困境,如何破局呢?
巴比馒头的产业化破局是一种思路。通过中央工厂进行统一制作馅料,包子、馒头生产的各个环节,以此节省人工端成本,保证效率且迅速开拓市场。
不过,这是品牌千店规模的连锁思路,餐饮O2O复盘了当下几个比较爆火的网红包子品牌,发现它们基本都走差异化路线破题。具体模式如下:
1、打破时间惯性,抢占早餐之外时间段
比如说,抢夜宵时间段。据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
包馔夜包子就打破包子早餐时间段局限,直接瞄准夜宵这个黄金时段,主打年轻人夜宵,甚至为此还开辟出“夜宵包子”这一独特品类。
门店选址直接摒弃惯常的社区店,街边店形式,选址酒吧街或者夜生活商圈等,营业时间也改为下午四五点开门,营业至凌晨3点。
据说包馔夜包子门店最火爆的时候,一份16元的包子曾被炒到180元,排队3小时才能买到;品牌门店甚至从成都开到了上海、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
2、融合粉面粥品类,抢占快餐生意
相比于单方面去突破时间场景限制,通过增加品类的方式,突破早餐品类局限,成为更多网红包子品牌的选择。
比如李与白、毛大庆包子铺,就是包子+面的组合。今年10月获得融资的城墙胡同,门店内也是即提供包子,又做适合社区的快餐、卤味等。
除此之外,通过小笼包+粥+小菜模式兼顾一日三餐的的凤起小笼,在堂食门店中不断添加拌面等品类的巴比馒头,都在不断做类似的包子快餐化尝试。
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就是弱化包子品类的零售属性,增加其餐饮属性,通过丰富包子铺的产品线,延长包子这个品类的营业时长,去增加门店的盈利。
3、强调现包现蒸,做产品的升级
除以上之外,在这个许多大连锁包子品牌都在尝试通过供应链、预制化、工业化的模式,让包子成为一门可快速化复制的生意时,网红包子品牌也在做一件共同的事情,强调手工现包现蒸,做产品升级。
特别是堂上堂,直接仿照当下的现包饺子品牌,在门店设置明档窗口,将店员包包子的过程展现出来,以此提高品牌包子产品的价值感。
如此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突破包子产品的低价局限。
三、包子店是门好生意吗?
从市场规模来看,包子赛道大有可为。
据英敏特统计,2019年我国早餐市场规模达到1.75万亿元,2025有望增长至2.57万亿元。包子作为早餐市场重要的品类,足可见其想象空间。甚至有餐饮人预言,这是餐饮下一个能诞生万店的品类。
从投资门槛来看,包子店面积小,投资门槛低,非常适合创业;而且,虽然当下餐饮主流趋势是做极致性价比,但包子本身价格低,即便品牌化升级之后,产品价格相比欧式面包、三明治等产品,依然存在不小优势。
从以上角度来看的话,包子店无疑是门不错的好生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初曾出圈的包子品牌很多都发展得并不好。
小六汤包子公司已经被注销;大庆包子创始人毛大庆被爆破产;就连号称将“包子开到哈佛大学”的甘其食,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也只剩下95家门店。且截至12月为止,2023年全年新开门店只有2家。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品类认知扭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里,包子都与早餐深度挂钩,且是一种价格实惠的刚需产品。因此,对于网红品牌们的“高价”包子,即便偶尔可以品尝,要想实现长期持续复购也不容易。
第二,效率与手工现制特色难以兼顾。
网红品牌们都想要强调手工现做来提升产品的价值感,但包子现场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在人力成本上多倍加码,再加上门店场景体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升级,品牌成本端很容易负重过载,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包子品类不过看着简单,真正要做好品牌化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