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间拨回五年前,经典的英式点心司康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还是比较小众的存在,然而近些年,司康的出现率越来越高,成为烘焙店的标配——中式糕饼店将司康作为主推品,咖啡店将其作为常规品,更是有在“大单品”热潮下涌现的司康专卖店。这块其貌不扬的小饼究竟有什么魔力?
一、经典永流传:英式下午茶的C位选手
传统的英国下午茶,司康与奶油和果酱配套出现,将司康从中间一分为二,涂抹上厚厚的奶油与果酱,奶香与果香充溢,让平凡的司康美味升华。
与司康搭配的凝脂奶油(clotted cream),与常见的蛋糕抹面所使用淡奶油不同,也非与贝果搭配的奶油芝士抹酱,是牛奶加热静置后表面形成的乳脂制成,脂肪含量在脂肪含量在55%-60%间,质地柔软宛如快要融化的凝脂,是正统的英伦Cream Tea不可缺少的存在。
经过时间的演变,司康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从原本克制而内敛的风格转向“放荡不羁”,优雅而充满仪式感的品尝过程也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丰富食材的加入,形成浓烈的美式风格,在制程上加入更多原材料,淡奶油、坚果、果干,口味更加丰富。
二、饼店都在做!司康为何如此受欢迎?
司康进入国内市场,从外观口味口感上都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
从外观看,司康随意而“潦草”的外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干噎、粗糙的口感。司康的外壳给唇齿带来微微冲击感的硬度,随之咬下显露出柔软的内心,口感丰富,入口是纯粹的食材本味,张爱玲这样描述司康:这“司空”的确名下无虚,比蛋糕都细润,面粉颗粒小些,吃着更“面”些,但是轻清而不甜腻。
在颜值主义大行天下的今天,司康进入国内市场也免不了进行一番改头换面。在司康专卖店里,可以看到一颗颗形状圆圆,胖乎乎的司康堆叠在一起,一眼望过去,橱窗十分壮观,让人路过就忍不住停下来驻足,再顺手买两颗尝鲜。
口感上则进一步优化,国内消费者仍然偏好于更加湿润柔软的口感,大多数人对于欧洲传统的硬质面包兴致缺缺,接受度不高。许多烘焙店也开始摒弃传统的泡打粉做法,改用酵母来制作司康,一是从健康层面的考量,另一方面,成品的质地也更加柔软,更加接近消费者心中对于烘焙品的印象。
口味上呈现出万千之姿态,百般花样倍出,更加贴近美式司康的风格,有在面团中添加抹茶、巧克力、莓果等食材,也有添加各种包馅,肉松、芋泥、干酪、红豆等,口味丰富。
三、“改头换面”再次翻红,二次“破圈”全靠它?!
江湖流传这样一句话,好的司康要在咖啡店吃到。
在现制饮品行业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下,咖啡+烘焙新业态应运而生,司康、可丽露等小克重的咖啡搭档也乘势而上,进入大众视野。
对于咖啡店来说,司康常温储存、小体积、小克重的特性很适合空间有限的咖啡店及茶饮店。顾客进入店内消费时,常习惯在买完咖啡再顺手买一件佐餐茶点,形成搭配多销,客单价也随之提高。
而陈列有各式司康的橱窗,营造出极具氛围感的“烘焙角”,与店铺环境相辅相成,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司康走红也离不开新式中点的助力。在国风的潮流趋势下,中式传统与西式烘焙技艺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中式点心的创新空间。
司康作为传统的西式点心,具有多重可塑性,口味兼具咸甜,与各类食材搭配都相得益彰。
在新中式烘焙的创新下,司康与核桃、黑芝麻、茉莉等各种本土食材相结合,打造成独特的,适应全国口味的中式司康,吸牢消费者的目光,尤其是年轻的新一代消费者。
四、司康背后:经典再创造,何以赋新?
随着烘焙市场的持续扩展,越来越多的西方经典烘焙品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烘焙文化的深入了解,人们对于芝士、肉桂等经典烘焙原料的口味日益熟悉并喜爱;
另一方面,本土化的创新改造也让这些经典烘焙品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时间的洗礼中,这些融合了创新元素和本土食材的烘焙品逐渐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推动了它们在市场上的广泛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颜值即正义”“吃饭先拍照”等消费观念盛行,营销的力量愈发显得举足轻重。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包装设计的更新换代以及空间美学的创新应用,新产品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触达消费者,激发购买欲望。
此外,新兴业态的崛起也为烘焙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茶饮市场为例,其衍生出的“茶饮+”“多元空间”“Horeca”等新型商业模式,不仅丰富了烘焙食品的食用场景,也为其创造了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这些新兴业态让更多的经典烘焙品走到台前,成为寻常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或许,“老菜新吃”也是国内烘焙市场发展的另一条新道路。通过将经典与现代相融合,创新与传统相碰撞,烘焙被赋予更多新的可能,为消费者带来美味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