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盘鸡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疆,具体发源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市。
最初,这道菜在新疆公路边的饭馆流行,主要以鸡块和土豆块炒炖而成,搭配新疆皮带面一同享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口味的不断演变,大盘鸡逐渐发展成为一道色彩鲜艳、口感爽滑、麻辣鲜香、粗中有细的特色佳肴。
1992年,沙湾杏花村大盘鸡店老板张某注册了“大盘鸡”品牌,这标志着其品牌化道路的开始。到了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时,大盘鸡更是荣获新疆十大经典名菜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新疆大盘鸡在河南地区蓬勃发展,门店数量甚至超过了新疆本地,成为其门店最密集的省份。
01■新疆大盘鸡,正在成为河南“特产”
据百度地图显示,河南各城遍地大盘鸡相关的门店。其中郑州市1895多家、洛阳市805家、周口市629家、还有河阳、许昌等河南重要城市也均有百家以上的门店的分布。
这说明新疆大盘鸡在河南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大盘鸡在河南的门店总量甚至超过了新疆。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大盘鸡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新疆占比分别为35.3%、14.4%、13.4%,9.4%,其中疆内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伊犁等城市。
企查查数据,也作证了上述观点。如据企查查显示,大盘鸡相关企业注册数为43423家,其中河南省11026家,排名第一;山西省10989家,排名第二,其次才是新疆9863家,仅排名第三。因此才有不少人调侃:“新疆大盘鸡,被河南人“偷了家”。”
这其中还有些品牌实现了规模化增长。如西部来客鲜炒大盘鸡,2015年成立于河南郑州,凭借一大盘的现炒大盘鸡,在河南、河北等16个省,57座城覆盖了400多家门店。
还有傻子张大盘鸡,2000年也在河南郑州成立,同样也在河南、山西等地跑出了300多家门店。
娜娜大盘鸡也不敢落后,从河南三门峡市出发,一路过关斩将,在河南、山西等地也跑出了160多家。
所以,你现在若是去河南,尤其是郑州,每走几步都能瞧见一家大盘鸡门店,你无需刻意找,每家都有特色,总有一款符合你的口味。
02■被河南改造的“大盘鸡”
大盘鸡入河南后,也算入乡随俗,被河南创业者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改造。为了方便理解,我把这种改造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品类化改造,让新疆大盘鸡更适合河南百姓的口味;另一部分是品牌化探索,为让大盘鸡规模化增长,品牌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升级。
我们先说,第一部分,品类化改造。
首先,口味清淡化。大盘鸡进入河南后,对其口味进行了两方面的改造。一方面,减少了辣味,增添了各种香料,因此河南版的大盘鸡自带各种香味,有五香味、十三香味等;另一方面,特别注重鸡肉的原味和鲜嫩度。在烹饪过程中,鸡肉会经过精心的处理和炖煮,确保肉质保持原有的鲜美和细腻。
其次,配菜丰富化。网上常有人调侃河南大盘鸡类似“大盘鸡冒菜或火锅鸡”。这种说法源于其底料采用炒制火锅底料的方式,口感上融入了火锅的香辣与浓郁。在配料方面除了传统的土豆、青椒、洋葱外,还增添了玉米、海带、年糕、木耳等食材,这使河南大盘鸡独具火锅鸡或冒菜的特色风味。
再者,吃饭“两掺化”。河南人享受美食时,非常钟爱两掺吃法。何为两掺?就是多种食物掺在一块吃。如胡辣汤掺豆腐脑、米线掺麻辣烫、米皮掺凉皮、土豆粉掺刀削面等。因此,这种互掺的吃法,也延伸到了大盘鸡。如大盘鸡掺烩面,大盘鸡掺脆皮饼子等等......。
最后,面试“烩面”化。大盘鸡+面食,属于大盘鸡经典吃法,但是新疆大盘鸡伴着的是劲道的皮带面。但是大盘鸡到了河南后,皮带面被换成了河南烩面。因此,软糯有嚼劲烩面配上麻辣鲜香的大盘鸡,成了河南人“不吃烩面,白吃大盘鸡”的吃货信条。
我们再说说大盘鸡的品牌化探索。
(1)主打现炒现做,强化现炒属性。西部来客鲜炒大盘鸡以其明档化的厨房为特色,突出了“现炒”这一独特卖点。食客们坐在座位上,便能亲眼目睹厨师一手单锅、一手掌勺,在猛火中翻炒大盘鸡的精彩过程。
因此,西部来客将品类定位为“现炒大盘鸡”。而傻子张大盘鸡虽未设置明档厨房,但在菜单和门店内墙上显著标注了“现做现炒”等关键词,同样传达了现炒的承诺。
(2)把大盘鸡“大中小”化,设置套餐,划分客群。上述许多品牌为让一份大盘鸡,覆盖更多的消费场景,更广的购买客群,把大份大盘鸡,拆成了分量不同,价位各异的各类套餐。
如傻子张大盘鸡针对2-3人的用餐场景,推出了49元的小份大盘鸡;根据3-4人的聚餐场景,推出了69元的中份大盘鸡;针对4-6人的团餐的场景,推出了89元的大份大盘鸡。
图片
(3)以“大盘鸡”为轴心,构建矩阵(产品),稳定利润。对上述品牌进行归纳后,我发现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针对“大盘鸡”,丰富口味(五香、麻辣、三鲜等等),涵盖不同客群、拆解分量,覆盖更多场景。第二种通过“大盘鸡+”方式,延伸品类,扩充利润。如大盘鸡+各项配菜、大盘鸡+各类面食,或者大盘鸡+炒虾尾/钵钵鸡/大骨头/炒米粉等。
图片
(4)聚焦“一人食”,强化“大盘鸡快餐属性”。一些品牌正将“新疆大盘鸡”从“正餐”中独立出来,加强其快餐属性。首先,通过“大盘鸡+米饭/米粉/面食”的组合,让大盘鸡满足午餐需求,服务打工人群;其次,推出外卖服务,提供各类一人餐,覆盖外卖消费场景;最后,在美食城、食堂等档口,采取“即做即拿”的消费模式。
03■大盘鸡何以风靡河南?
新疆大盘鸡何以风靡河南?其背后有两种主要原因。首先,众多在新疆反向务工的创业者将“大盘鸡”引入河南,完成了初步的品类推广。其次,河南发达的鸡业和深厚的面食文化,与大盘鸡完美契合,为其在河南的批量复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方面,外务工的河南人选择返乡创业,推动了新疆大盘鸡在河南的初步普及。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人口高达9936.55万,位列前三。由于人口密度大、地区资源有限,众多河南人选择到新疆打拼,其中乌鲁木齐成为首选。
因此,新疆现有大量河南人定居,数量高达400多万,主要聚居在沙湾市、石河子市等地。在此背景下,河南打工人发现新疆大盘鸡在河南市场尚属空白,便纷纷返乡创业,就地取材改良大盘鸡,实现了在河南地区的初步普及。
新疆河南工商企业联合会会长孙磊表示:“新疆大盘鸡在河南的流行,是豫疆两地人民深入交流交融的结晶。”
另一方面,河南发达的养鸡业和面食文化,为大盘鸡的“批量复制”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地处中原,养鸡业和面食文化均十分发达。
首先,养鸡业的发达使得河南大盘鸡的制作更加便捷,价格更为亲民。据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禽蛋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3.2%,位居全国第二,鸡肉的普及解决了大盘鸡原料不足的问题,也为大盘鸡在河南的普及提供了坚实保障。
因此,河南大盘鸡因“量大、性价比高”而广受欢迎,而这一切得益于河南鸡肉采购成本更低。
此外,河南面食文化的盛行,成为大盘鸡普及的客群基础。河南与陕西一样,是个面食大省。有人调侃:“在河南,一日三餐中至少有15顿是用面条解决的。”
河南面食文化极其丰富,不仅有劲道的烩面、密度高的河漏面,还有易消化的糊涂面等多种面食。这种发达的面食文化,加上多样的面食种类,让大盘鸡得以与不同面食混搭,创造出多种“吃法”。
04■大盘鸡能否成为全国性大品类?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大盘鸡已跨越了地域界限,跳脱出了“新疆”,攻占了“河南”,下一步就是攻占全国市场。这时我们就不禁好奇了,未来大盘鸡是否能像川渝火锅、麻辣烫那样,能否成为全国各大城市大街小巷中常见美食吗?我认为可以。
因为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年来,大盘鸡不仅在新疆和河南等地遍地开花,现在全国各省份也均已出现了其身影。根据企查查显示,近4万多家大盘鸡相关企业,在各个省份均有分布。从这个角度讲,大盘鸡是具有全国“遍地开花”的品类基因。
图片
只是截止目前,许多区域性的城市,大盘鸡渗透率并不高。所以大盘鸡“遍地全国”的问题一旦具象化开来,就成了它会不会跳脱新疆、河南、山西等地,向其他城市更深和更广的渗透?答案是显而易见。
首先,大盘鸡在全国都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如上所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盘鸡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许多餐馆都将它列为菜单上的必选项之一。
尽管尚未出现千家规模的品牌,但大盘鸡已经深入人心,各地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讨论过或品尝过它。因此,大盘鸡无需投入过多的市场教育成本,就已经拥有了庞大且稳定的客群基础。
其次,大盘鸡在全国拥有广泛的普适性。一方面,其辣味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广泛的口味适应性。另一方面,大盘鸡的经典搭配是将麻辣鸡块与各类面食相结合,这一组合具有刚性需求属性。
由于这两种特性的结合,大盘鸡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市场上也因此涌现出多种形式的大盘鸡。
正因如此,有媒体赞誉大盘鸡融合了中国众多省区的饮食习惯,如新疆人大盘大块的粗犷、四川人辣椒花椒的泼辣、甘肃人对土豆的偏爱以及中原人对面条的执着等。
最后,容易标准化,可塑性强。大盘鸡主要原料是鸡肉,鸡肉在全国各地都有稳定的供应体系,因此大盘鸡在全国化扩张时,后端基本无后顾之忧。此外,大盘鸡可塑性强。市场适应能力强。
如大盘鸡走单品模式,可以借助智能翻炒设备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口味的标准化程度;走多元化模式时,可以搭配小吃、饮品,增加品牌营收;覆盖外卖场景时,可以拆成小份,搭配米粉/粉面,用于外卖销售。因此,可以说,大盘鸡可以在如此市场环境下,都能找到合适生存的商业模式。
所以,从上述角度讲,大盘鸡未来成全国性大品类,还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