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天卖 3000 万个!黄油年糕一夜火遍街头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热门品类

美食导报

开间甜品店

当国家都在督促你减肥之时,一款被称为“热量小炸弹”的点心却在2025年强势突围。

黄油年糕,这道让年轻人一边愧疚一边狂炫的魔幻甜品,正在全民减肥控糖的浪潮下掀起一场矛盾而又热烈的消费狂欢。

52天热销超3000万个

黄油年糕是以糯米粉、牛奶、黄油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点心。最初是由江苏南通一家烘焙工作室,根据传统法式甜点可露丽改变而来的甜点。

2024年春节期间,江浙地区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嗅到商机,将其作为“年节限定”推出,结果大受欢迎。于是,黄油年糕作为一款潜力产品被各大新中式烘焙连锁品牌加入了菜单。

泸溪河于2025年2月率先全国铺货,定价16.6元/6个,以“现烤现卖”的卖点精准击中消费者对新鲜度的追求,随后鲍师傅、墨茉点心局等品牌火速跟进,形成行业“集体押注”的奇观。

截至2025年4月9日,抖音上“黄油年糕”话题播放量突破3.9亿次,小红书种草笔记超9万篇,微博热搜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泸溪河更是凭借这一单品创下销售神话,上市52天热销超3000万个,两个月内创收便超8000万元,鲍师傅则通过直播间展示制作过程,团购套餐短时间内售出28万件,进一步推高热度。

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为了了解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别,记者也在近日前往广州珠江新城的鲍师傅门店和天河北的JC金田广场泸溪河门店进行了实地探访。

可能因为是工作日,两家门店都没有出现大排长龙的景象。鲍师傅的黄油年糕作为主打产品,店内广播不断宣传,其黄油年糕整体偏油,甜度适中,外壳比较脆,但内里的黄油奶香不够突出,整体口感稍显平淡。

泸溪河门店目前售卖原味和芝士两种口味的黄油年糕。其年糕外壳呈深褐色,薄而酥脆,散发着浓郁的黄油香,内里湿润有弹性,奶香与回甜层次分明。不过,甜度略高,内里糯感稍弱。

在泸溪河门店外,被网络种草而前来购买的陈女士表示:“我就是冲着它来的,特意跑来商场。网上太火了,颜色看着就诱人,肯定很香,而且价格也不贵。”

市民黎先生则是黄油年糕的狂热爱好者:“当时路过看见街边有试吃,结果试了一口就被惊艳到了,吃起来焦香焦香的,我家楼下卖一盒有6个,我一口气就能吃完!而且放凉了,加热再吃,又是另一种口感,我个人很喜欢。”黎先生还表示,目前广州比较年轻化一点的烘焙门店都有这款产品,价格方面也都大同小异,差别不大。

其实从上述消费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黄油年糕会爆火,无非三个原因。

首先,黄油年糕的魔力在于“外脆里糯”的极致反差。外层是黄油高温烘烤形成的焦糖脆壳,内里则是糯米粉与牛奶交融的Q弹糯芯。

这种口感既区别于传统年糕的单调,又跳脱出麻薯、泡芙的甜腻框架,被网友称为“糯叽叽赛道天花板”。许多消费者在吃过后都直言:“咬下去的瞬间,酥脆声和糯米的拉扯感让人上头,像在吃有声音的甜品。”

其次,单价3元-4元的黄油年糕,相较于动辄20元以上的蛋糕或面包,既能满足“尝鲜欲”,又无需承担高消费的心理负担。美团数据显示,超60%的消费者还将其作为下午茶或办公室零食,分食场景也进一步降低了决策门槛。

当然,黄油年糕的走红的本质原因还是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短视频中“掰开年糕时拉丝的特写”“酥脆外壳的咔嚓声”瞬间抓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这款甜品的强烈兴趣。

不仅如此,黄油年糕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所需食材常见,适合家庭烘焙,赋予了消费者深度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许多消费者被种草后,不仅满足于购买成品,还纷纷尝试在家中自制,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其实黄油年糕的爆火并非坏事。过去几年,新中式烘焙市场一直困于“肉松小贝——麻薯——盘挞”的产品循环中,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增长乏力,而黄油年糕凭借其独特的中西合璧风味和亲民价格,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值得肯定的是,新中式烘焙的竞争逻辑正在回归产品本身。品牌们开始用简单的原料寻求创新,同时通过控价策略,降低了消费门槛,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这种策略与过去两年过度“精品化”、高客单价的甜点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贴合当下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门槛低、同质化

黄油年糕的爆火能撑多久?

然而,隐患也随之显现。多位营养师指出,黄油年糕热量超高,一块差不多等于大半碗饭,堪称“热量小炸弹”,且它含有大量糯米粉,消化功能弱的人也需要谨慎食用。

这也让许多消费者又爱又恨,“我刚吃了一盒6个,知道很多糖会胖,但是控制不了。”“停不下来,吃完太有负罪感了。”“吃了一盒再不允许自己买了,这么好吃一定不是好东西,呜~”……

这种现象也折射出新消费时代的核心矛盾:消费者既渴望感官刺激,又无法忽视健康焦虑。所以,品牌需要在满足消费者对美味的追求的同时,也需要提供更多健康、低糖、低脂的产品选择,以应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此外,尽管黄油年糕目前在市场上非常火爆,但其制作技术门槛较低,甚至许多网友在家复刻的难度也不大。这也导致各品牌纷纷涌入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大缩减了产品的爆火周期。

毕竟,消费者今天为黄油年糕排队,明天就可能转向下一个“网红”产品,单靠一个大单品,品牌并不能走得长远。所以,当热潮退去,唯有将“爆款逻辑”转化为“长效价值”,新中式烘焙才能真正跳出“昙花一现”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