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货烧烤火了!现切现串,自拿自取,“鲜”趋势下的新机会?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热门品类

职业餐饮网

成都骨汤串串香完整工艺

鲜货风潮,终于吹向了烧烤界!

前几天,职餐刚报道过一批餐饮品类借 “鲜货” 风潮强势崛起。如今,这股追 “鲜” 风也刮向了烧烤界,且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有的品牌创下单日排队 3000 桌的纪录,不到一年就开出近 30 家店;有的一夜之间完成转型,改做鲜货烧烤;还有烧烤品牌纷纷以 “鲜货” 为卖点加速扩张......

同样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上演。上海、深圳、杭州、无锡、合肥等城市相继涌现出众多鲜货烧烤店。

那么,鲜货烧烤有什么特点呢?这里面又暗藏着哪些新的餐饮机会?它又是否会沉淀出一批成熟的全国连锁品牌呢?

抓住“鲜”大趋势,一批“鲜货烧烤”店崛起!

今年以来,主打 “鲜货” 的烧烤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衡阳为代表的烧烤品牌表现尤为突出。

比如,创立不到 1 年的陈双财,目前已开设近 30 家门店,不仅将分店拓展至长沙、岳阳、郴州、武汉、广州等城市,还创下了单日排队 3000 桌的纪录,计划 2025 年将门店数量增至 60 家。

还有被称为 “长沙烧烤天花板” 的串小白,同样人气爆棚 —— 每天排号达几百桌,目前门店数已超 10 家,在长沙、广州、深圳等城市快速拓店,排队等位 2-3 小时成为常态。

这样的火爆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在全国各地上演。岳阳烧烤、重庆烧烤、武汉烧烤、南昌烧烤等地方烧烤品类,纷纷以 “鲜货” 为卖点加速扩张。

像是长沙的包富友衡阳鲜货烧烤今年 3 月开出首店,不到 2 个月就在当地拓展至 3 家;成都的杨老头・鲜货烧烤、杨文皓鲜货烧烤大排档,均已开出 4 家门店……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老牌烧烤品牌也纷纷 “改头换面”,换上鲜货烧烤的招牌。例如,北京的乐趣小炉子烧烤,其 3 家门店已更名为 “鲜货碳烤”;长沙经营 7 年的岳阳三毛烧烤,则升级为 “岳阳三毛鲜货烧烤”。

那这批主打鲜货烧烤的品牌,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1、主打现切现串现烤,强调食材新鲜属性

在烧烤行业,肉串冷冻是很平常操作,烧烤再解冻,但鲜货烧烤的出现,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在“掀桌子”。

在这波鲜货风潮中,大多数鲜货烧烤店均以 “鲜” 为核心卖点,并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系统性落地:

首先,多数餐厅在门头、墙面、菜单等显眼位置植入 “鲜” 口号。“食材新鲜”“每天现串”“不卖隔夜串” 等标语随处可见;部分餐厅更直接打出 “不新鲜就退” 的承诺,进一步夯实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明档厨房的设置让 “新鲜” 从口号变为可见的过程。

透过明档窗口,顾客能清晰看到切肉、穿串的全流程,让 “新鲜” 变得可视化、可感知。还有不少烧烤店会当着顾客的面现场切肉、串肉 —— 无论这种操作是出于标准化运营要求,还是带有表演性质,都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 “鲜” 的心理期待。

再次,部分餐厅还会公示肉品的产地溯源表和穿串时间。

像是包富友.鲜货烧烤店强调选用云贵高原小黄牛、潜江当日直达小龙虾、沿海活体虾蟹等,用具体信息强化 “鲜” 的可信度。

2、设置冰鲜自选区,采用自拿自取模式

与传统烧烤店以线上点单为主的模式不同,这批主打鲜货烧烤的品牌,大多采用自拿自取的方式:顾客挑选好食材后交给厨师烤制,再由服务员端上桌。

为适配这一模式,品牌将食材置于冷鲜柜或类似生鲜超市的开放式保鲜柜中,陈列着新鲜的肉串及其他食材供顾客自行选取 —— 这一设置既保障了食材新鲜,也让挑选过程更为直观。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肉串的克重,大多数门店以电子秤精准计量每串牛肉的克重。像是串小白的烤串师傅面前放着一把电子秤,确保每串雪花牛肉足重50克。

3、产品SKU丰富多元,突出量大实惠特点

鲜货烧烤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产品丰富,这批鲜货烧烤店的SKU均超60个,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广。

不少鲜货烧烤品牌大多不局限于单一的烧烤生意,纷纷开启 “烧烤 +” 模式来进一步丰富产品 SKU,不少品牌还会融入特色地方菜,让顾客有更多元的用餐选择。

例如,“串小白”在菜单中增加衡阳小炒,如衡阳炒土鸡、衡阳炒肚丝等; “陈双财”则引入蒸菜与火锅,为顾客提供多元选择;包富友店里有小龙虾和衡阳小炒,如茶油小炒鸡等。

从价格上看,大部分门店的人均消费在50--100元左右,占比最大。对比来看,这批鲜货烧烤品牌也属于大众消费价格带。 像是串小白、陈双财、包富友等鲜货烧烤品牌的客单价大多在70-80元。

有的门店开业还会推出优惠活动,比如陈双财每家新店开业都会推出鲜牛肉串一元一串活动,其招牌牛肉串每串50克,售价4元;包富友的鲜切牛肉2元/串,羊排18元/串。 

3、强调高价值感产品,绑定地域文化凸显特色

这些鲜货烧烤品牌还通过选用具有地域认知度和品质特色食材,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感。

以范开心鲜货烧烤店为例,其产品不仅涵盖常见的鸡肉串、牛肉串,更推出鲍鱼牛肉串、带鱼、折耳根牛肉、玫瑰花香牛肉等创新菜品,通过食材组合的来强化差异化竞争力。

在地域文化融合上,一批衡阳鲜货烧烤品牌的做法颇具代表性:像是陈双财、包富友等品牌则直接将 “衡阳” 二字嵌入名称,让地域特色成为品牌的鲜明标识。

而这种借力地域文化的策略并非个例,全国多地涌现的 “地域名字+ 鲜货烧烤”形式的门店,试图通过绑定地域标签,增强品牌的辨识度与市场吸引力。

鲜货烧烤,为何能快速崛起?

 预制菜在餐饮市场的迅速普及,叠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使其面临的质疑声浪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消费者不再追求低价,对品质要求更高,食材新鲜度成衡量餐饮的重要标准。 

 在此趋势下,众多餐饮企业纷纷转型,主打 “新鲜食材、现炒现卖”,餐饮行业竞争也从 “价格战” 转向 “新鲜战”,“新鲜” 成为餐企破局关键。

1、以“鲜”为价值核心,重构烧烤品类增长逻辑

其实,从今年的市场动向来看,无论是新兴餐饮品类的涌现,还是头部餐企的战略调整,核心都在 “鲜” 字上做文章。

太二酸菜鱼升级为 “鲜活” 炒菜馆,将 “鲜” 的理念融入更多菜品;海底捞推出鲜切牛肉等系列主题店,在同质化严重的火锅赛道另辟蹊径。

与此同时,鲜切牛肉火锅、生烫牛肉米线等新品类凭新鲜食材快速走红;“山系餐饮” 以原生食材成为上新主流;云南、贵州的酸汤火锅也借 “鲜” 元素强势崛起……

这些动作的核心逻辑,正是希望通过 “鲜” 策略撕开同质化竞争的缺口,使之成为构建品牌差异化的战略抓手。

而此次鲜货烧烤的崛起,正是餐饮品牌精准切中 “鲜” 趋势的产物。可以看到,这些主打鲜货烧烤的品牌,最大特定就是将”鲜“字贯彻始终。

在食材端,大多数品牌都会通过鲜切吊龙等食材,来强化新鲜属性,既保证了菜品口感,也赋予顾客高价值感;

在体验端,以明档厨房展示牛肉现切、现串全过程,让厨房烟火、桌上锅气、放心食材、新鲜现做皆清晰可见,使 “鲜活” 概念更深入人心。

2、消费市场环境变更,追“鲜”消费者追求的价值点

 餐饮品牌的发展轨迹,始终与消费者需求变迁紧密相连。 

 在餐饮行业发展早期,消费者关注产品性价比与用餐环境,促使品牌纷纷聚焦价格竞争与环境打造,从比拼实惠套餐到升级装修服务,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然而,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从 “性价比” 到 “颜价比”“心价比” 的深刻变革,如今已进阶至 4.0 时代 ——“鲜价比” 时代,从关注经济实惠,到关注颜值,关注体验感,再到关注产品新鲜程度。

数据显示,全球73%的消费者认为“新鲜现做”是餐饮消费的底线。新鲜度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基础信任货币”。

 同时,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消费水平降级,消费行为升级,顾客很难再为品牌“溢价”买单,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铺天盖地的花招式,最终买单的仍然是消费者。 无论高价还是平价,消费者都更关注花出去的钱是否“值得”,即性价比、质价比。

 这种变化在饮食选择上尤为明显,消费者对健康愈发重视,倾向于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推动餐饮行业进入 “鲜价比” 竞争新阶段。 

3,快速走红背后,核心的供应链问题待解

在餐饮行业,品牌力决定发展高度,供应链决定扩张宽度。从长期来看,餐饮品牌的终局竞争往往聚焦于供应链能力。

当前,鲜货烧烤在供应链端正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对于新鲜度的要求严格。“不卖隔夜串” 的承诺对肉类、海鲜等食材的新鲜度提出了极高要求,尤其是主打现切现串的品牌,对肉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把控标准更为严苛。同时,牛羊肉、海鲜等原料价格受季节、气候影响显著,若源头品质不稳定或价格大幅波动,将直接撼动品牌的价格与品质优势。

其次,标准化难题突出 —— 现切、现串、现烤等环节高度依赖人工,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极易出现品质波动。

再次,规模化扩张面临困境。鲜货模式依赖 “门店当日消耗量≈当日供应量” 的精准匹配,跨区域扩张时,若未建立分仓网络或属地化供应链,远距离配送会直接降低食材鲜度。

因此,在扩张阶段,稳定的供应链是各品牌发力的核心。这要求品牌具备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保证每日新鲜食材的稳定供应、持续维持高品质输出。一旦无法坚守 “鲜” 这一核心卖点,品牌根基便会动摇。

职业餐饮网小结:

谁能抓住新趋势,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鲜货烧烤的走红,正是餐饮 “鲜” 趋势的有力印证。它以现切现串锚定食材本质,用冰鲜自选重塑消费体验,借地域特色构筑品牌壁垒,精准呼应了消费者对 “新鲜” 的核心诉求。

当 “鲜” 成为破局关键,那些能在供应链上筑牢 “鲜” 的根基、在体验端做透 “鲜” 的感知、在扩张中守住 “鲜” 的底线的品牌,才能把风口转化为长久的竞争力。

毕竟,餐饮的本质终究回归食材本味,谁能真正将 “鲜” 字刻进品牌基因,谁就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