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暖,可缓缓归矣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

武汉九九精武鸭脖的做法

小孩小孩你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 一碗饱含五谷丰登含义的腊八粥喝完,最令人兴奋的新年脚步也就近了。 腊八是过年仪式的开始,没有这些仪式感,我们不会有时节变化的感知,不会有迎接新年的兴奋,而这种兴奋感是驱使我们在麻木的日常中,还能保持对生活热爱的动力。

说起腊八粥,它最早始于宋代。说起腊八粥,它最早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宫廷还是黎民百姓家都得做腊八粥。可要论起名气最大的,清代雍和宫腊八粥早已闻名遐迩。 《旧京风物志》中有记载,腊月初一开始搭棚垒灶;等到腊月初六,监督粮、果配比并备足柴火;腊月初七,生火熬制于养心殿前的大铜锅内。 遥想当年“腊八”那日清早,红砖金瓦的宫内宫外,人声鼎沸、笑语欢声,大铜锅内色彩斑斓、粘稠适度的粥羹在寒冬里漫溢着诱人的香甜。

从宫廷大内到寻常百姓家,京味的腊八粥总让人念念不忘。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中也有写道:“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搅动,防黏锅底。”他还特地叙述了粥表面匀撒之物:“有瓜子仁儿、杏仁、葡萄干、青丝、红丝、松子、蜜饯之类,是放在粥上面的。” 人们对腊八粥的偏爱,或许是因为它预兆着年的开始,所以人们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

粥暖,情更浓粥暖,情更浓 现在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好了,想吃腊八粥的随时都可以去各大街铺店面挑选原材料回来自己煮。懒点的就直接上超市买瓶八宝粥应个节日。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只有每逢腊月初八才能吃上这么一碗腊八粥。那时母亲会在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用微火炖。我常常会在旁边守上一阵子,看着火苗不断跳动着,满心期待锅里暗藏的香味能早些飘出来。

一锅腊八粥,一直得炖到第二天的清晨,才算熬好了。这时母亲便会把盛出的第一碗粥供奉在家中神灵的面前,并祈求来年丰收平安,而第二碗是给家中老一辈的人以表孝意,第三碗是给父亲,感谢他一年的劳作,第四碗她会满怀期许地放在我的面前,眼光中满是爱意,只有最后一碗是留给自己的。 传统的腊八粥,一般是用红米熬成的,为了表达生活过得红火,母亲还要在粥面上撒上各色各类的果类,并用白糖描绘出“喜”、“寿”、“福”字。倘若家里有多余的腊八粥,母亲还会要求我走街串巷给亲友送去。

腊八,腊八,可缓缓归矣 下了一夜的大雪在地面上积了厚厚一层,暖和的屋子里,阳光照了进来,一大家子正围在饭桌前,母亲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父亲忙活着摆好碗筷,长辈们家长里短地聊着天,时而还不忘逗乐身边的小孩,告知他们腊八粥里的米、松子、栗子是丰收的果实,桂梅、白糖则是来年日子的甜美。 待到桌满人齐,这个腊八才算过得有滋有味。

多年后离家在外漂泊,每逢腊八,最思念的就是母亲手做的那碗腊八粥。 小时候母亲总教我唱“过了腊八就是年”,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以前不能理解,只当大人们讲究,只为了过好一个节。长大后才明白一碗腊八粥里的秘密。如今每逢过年前的一段时间,母亲就会打电话来嘘寒问暖,但在挂电话之前一定会再问一句何时归来,当我把归途的行程告知她时,我知道远在千万里的家乡,她的心里算是踏实了。 腊八,腊八,到了腊八那种内心的小期许就像锅里的腊八粥,在小火慢炖之间逐渐升温,滚烫,直至腊八粥暖,便可缓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