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川味不只是一个辣字了得,但辣却是川味中最具影响力的味道。那么,制造辣味的辣椒是什么时候摆上四川人餐桌的?我们所吃的辣椒全都都源自南美洲吗?我国有没有本土的原生辣椒?探询杜甫是否栽种过辣椒,或许能打开思路去找到历史的真相。
是花椒?还是辣椒?
公元764年,统领西蜀军政大权的节度使严武聘任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时常因公务与同僚一起吃住在官府。习惯了自由散漫生活的杜甫,已经极不适应官场的做派和氛围,加上同僚的猜疑和嫉妒,心情十分郁闷。这年秋天,杜甫写了题为《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向严武表示,自己渴望辞去官职,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其中有:“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草堂)东。竹皮寒旧翠,椒实雨新红。”所谓椒有花椒、胡椒、辣椒。此诗之“椒”肯定不是指胡椒。有学者认为是花椒,也有学者认为是辣椒。“椒实雨新红”,意思是辣椒经雨后由绿变红了。从此诗语境分析,很容易联想到这就是辣椒。
就在同一年夏天,杜甫写的《绝句四首》其一曰:“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诗中草堂边的椒已成行,显然是人工栽种,而非野生。如果认定此椒就是辣椒的话,还可以推测:很可能是杜甫亲自栽种的。杜甫当初营建草堂的同时,开垦了大片菜圃,也常常采摘自种的时令蔬菜款待来访的朋友。杜甫《有客》诗就这样写到:“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杜甫栽种辣椒应该不是为了观赏,而是满足口福,算是入乡随俗吧。如果真是这样,辣椒入馔的历史就将改写,而且很可能我国最早吃辣椒者就是成都人。
辣椒为何叫海椒?
一般认为辣椒是舶来品,野生在智利丛林,经墨西哥人采集栽培,成了当地人喜爱的食品调料。1493年,西班牙人首先将辣椒带到欧洲,后传向世界各地,明末传入我国。明人的《草花谱》称辣椒为番椒。明人高濂《遵生八笺》(1591年)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颓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可见,辣椒引进初期,多作为观赏植物。清初,辣椒被广泛用于肴馔调味。陈�B子《花镜》(1688年)记载:“番椒……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取以代胡椒。”而且,最早尝试吃辣椒的国人,是江南人而非四川人。不过,辣椒并没有被喜欢甜酸的江南人普遍认同。
辣椒出现在四川的记载,最早见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大邑县志》,但其中没有说明它是作为观赏花卉呢还是食品。稍后,川人李化楠撰写饮食专著《醒园录》,共搜集了烹饪法39种、糕点法24种、食物加工法25种、酿造法24种、饮料作法4种、食品储藏法5种,均不见辣椒影子。大约嘉庆年间,辣椒才正式进入四川人的菜谱。由于辣椒是从海外传来,又逆长江而上传至四川,所以四川人多把辣椒称作海椒。清末傅崇矩编撰的《成都通览》记载,成都农民就将辣椒称作海椒,种植的辣椒品种有:大红袍海椒、朝天子海椒、钮子海椒、灯笼海椒、牛角海椒、鸡心海椒。如果按上述说法,唐代是没有辣椒的,杜甫也就不可能栽种辣椒了。
四川有本土辣椒吗?
也有人持异议,理由是李化楠的《醒园录》记载的大多是江浙一带的烹饪方法,没有反映出川菜特色,不能以此认定清代之前的川菜中没有辣椒。辣椒进入川菜的时间之久远,或许超出人们的想象,只是没有文献记载,或者文献佚失。有专家认为:我国同样有辣椒的原生品种。比如广东、广西等地的树辣椒和海南的黄帝椒,就是本土原生辣椒。上世纪70年代,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发现野生小米椒;90年代,湖北神农架发现野生黄辣椒,也都是本土原生辣椒。与云南、湖北相邻的四川有没有本土辣椒呢?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晋人左思的《蜀都赋》说:“异类众夥,于何不育?……或丰绿荑,或蕃丹椒。”意思是蜀地奇异的物种众多,各类物种都可以生长繁育,有丰富的绿荑,有茂盛的丹椒。这丹椒也许就指红辣椒。若此推论成立,那么,我国栽种辣椒的历史可以提前到魏晋时期,而且成都还可能是我国种植辣椒的始源地。以前认为是海外传入的许多物种,近年考古发现,在我国也有原生品种。比如西红柿,一直以为原产于南美,与辣椒同一时期传入我国。然而,1983年7月中旬,成都北郊凤凰山一西汉墓出土了2000多年前的种子,经培植后结出果实,不少专家认为是小西红柿。所以杜甫在成都草堂种没种过辣椒,目前还难以下结论。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现在我们所吃的辣椒多是源于南美辣椒,而且,经过一代又一代培植,衍生出数以百计的不同品种。当然,不排除有本土原生辣椒混杂其中,或者是土洋结合的杂交品种。形形色色的辣椒,适应了不同口味的需求。特别是四川的二荆条、七星椒……为历史悠久的川帮菜重构了整体的风格体系,塑造了享誉世界的味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