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庆崽儿的童年回忆里,少不了熨斗糕的身影。发酵的米浆混合白糖倒进碗状的模子里翻烙,待米糕膨胀,散出微微焦香时,就可以吃了。一定要趁热吃,烫嘴的温度,焦脆的外皮,嫩嫩的内里,是山城零食里的古早味。
在山城,有一种叫虾不是虾的美食,就是“红糖凉虾”,和冰粉共同承包了山城的夏天。米浆制成的凉虾,从铁桶里捞出,莹润洁白、温柔弹牙,浇上一勺红糖水,裹着甜饴醇厚,仿佛咽下一片稻浪,消去一夏暑气。
羊肉格格可不是真的格格。重庆万州把蒸笼叫做“格格”,因此得名。碗口大小的竹制小蒸笼,拿芋头或红薯垫底,上面码上切成条状的羊肉,用菜籽油、郫县豆瓣、大蒜、姜片等提前腌好,裹上米粉,大火上笼蒸。出锅后撒上香菜、花椒粉、辣椒面,鲜嫩不膻的肉香之上,又多了层层叠叠的椒香。
豆花在重庆有一万种吃法。它比豆浆更有立体感,比豆腐更滑嫩丰腴。在重庆涪陵街头,门口放大铁锅的一般都是豆花饭馆子,嫩嫩的豆花蘸上香辣的蘸水,是重庆街头的“白玫瑰与红玫瑰”,20块钱就能买到一碗豆花饭,加上几个小菜,可以美美吃到饱。
重庆大街小巷都有板凳面,店面不大,门外一排食客坐着小板凳大快朵颐是常态。碗通常是年代气息浓厚的搪瓷小盆,三十多味调料码在盆底,和小面、红油、杂酱上下翻飞,搅拌均匀,开吃!溅在板凳上的油渍是对老板无形的“打赏”。 但注意小面店和福建千里香馄饨和卤大鸡腿“不可共存”,若看见大可扭头就走。
重庆滑肉有点像“清水溜肉段”,瘦肉裹上红薯粉,放入盐、辣椒、葱姜蒜,捏成“天妇罗”状,大火沸水时煮至漂浮,便可盛入碗内,既能当主食,也能当菜是重庆家家户户都能做出的“妈妈味道”。
近年来新兴起的肥肠炒饭,用搪瓷盅盛装,烟火气十足,点缀着红绿相间的辣子,肥肠爆炒出的油脂,裹着每一粒米,散发着彪悍的香气。在肥肠脂肪的加持下,Q弹的米粒散发着油光,都在碗中“支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