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面包 VS 98元生吐司,哪个能走的更长远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前沿资讯

餐企老板内参

川味串串香全套技术

一、2元面包VS98元吐司,烘焙品类的魔幻场景

青岛李村地铁口,一家2元面包店引发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店面非常简单,只有大写的“2元面包”,直接粗暴,即便刮着凉风,依旧挡不住年轻人的排队热情。

2元的椰蓉提子,2.5元的紫薯奶酪,2元热狗……大部分产品都在2元左右。

“这家2元面包店真的火啊,但个人感觉有点草率,就是面包+一点点料,但2元还要啥自行车呢。”

“面包就是很普通的面包,肉松的还不错,其他的一般,毕竟它只有两块钱。”

网友们一针见血点出了产品的本质。

“将面包价格打下来!面包价格重回二元时代!”一句句激昂的口号背后,大批二元面包店在大街小巷冒出来,装修简单,招牌直接,产品多是简单形态+少量馅料的初级组合。

整个烘焙品类自此开启了魔幻的两极场景:

一面是“高端烘焙”,一条银座仁志川生吐司98元一条,一份来自“纽约”的贝果最贵要到三十多元。

网友直呼,随随便便走进一家装修还不错的面包店,没个五六十根本出不来,“再不努力连面包都吃不起了”。

另一面是偏居一隅,开在社区或者学校附近,店面窄小,装修简单,很多都是“前厂后店”,后面制作面包,前面留几张桌子拼成的柜台或者透明柜台售卖,产品大多超不过5块。

“现烤面包卖2元,本店不赚亏心钱!”一门店打出的口号,是自我宣传,更像是一种隔空喊话。

二、上价值VS降成本,各有各的生存路径

两极价格背后,是两套运营思路,一方面是疯狂上价值,另一方面是疯狂降成本。

“高价烘焙”品牌们的价值叠加,先是在食材上下功夫,意大利黑松露、某种稀缺的芝士、进口黄油,种种高端食材的加入,塑造着产品的稀缺属性,在营销层面也能大书特书。

其次是营销层面的“漂洋过海”,日本匠心、法国正统、纽约爆火……这些词汇往往在品牌故事中被“放大加粗”,营造出只要吃上这款面包就能穿越到法国或纽约,拥有一样的质感生活,毕竟“外来和尚好念经”嘛。

最后是特殊工艺的加持。不可否认的是两元面包的简单面包与手工制作的可颂,在制作工艺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无论是面包师的从业经历,还是具体的制作步骤,都切切实实存在着价值差异。

但也有一些品牌,利用“玄之又玄”的新概念来制造噱头,短暂地吸引一波消费者。像前一阵爆火的银座仁志川吐司,主打的就是日本进口面粉和特殊工艺制作,但这些都被消费者吐槽“跟其他生吐司没什么差别”,甚至有不少烘焙爱好者直接复刻成功。

在二元面包店这一层面,则是大省特省,在房租、人力等层面减成本,店面小且有点偏,多集中在学校、农贸市场和社区,员工嘛,最多两三个,身兼数职,不光要做面包,还要做售货员。

在产品选择上,单品的成本基本在2元以下,例如红豆餐包0.7元/个,南瓜餐包1元/个,简单版本的肉松面包在2元/个,卡仕达面包在1.3元/个。

一二元面包经营者采访时提到,“差不多一天卖出2000多个,营业额在4000—5000元,利润在70%左右,但还要扣掉七七八八的投资,看起来利润还行,但每天从早忙活到很晚,确实很累。”

三、两元面包店能走长远吗?

紧跟新茶饮赛道,烘焙品类也开启了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格局。

据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853亿元,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及餐饮消费结构调整,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518亿元。

在消费习惯上,每周至少购买一次烘焙食品的消费者占比达到93.2%,其中每天购买烘焙食品的消费者达6.6%。相比2021年,每周购买4-6次的消费者占比提升。

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消费频次,烘焙品牌都有巨大的潜力,如何“掘金”成了关键。在2元面包店越开越多的当下,有餐饮人质疑,这种主打低价的面包店还能走多久。也有餐饮人提醒,这波有点“割韭菜”的味道,想通过收加盟费来获利。

抛开虚高与炒作的部分品牌,我们仍能看到面包品类正开始朝向更细分的方向发展,像快餐领域,有十元吃饱的自助快餐店,也有大米先生这样的现炒快餐,也有外婆家这样的快时尚餐厅,再往上还有新荣记这样服务、环境与出品俱佳的高端餐饮。

无需追问生存周期,只要满足好需求,匹配好场景,就有生存空间。但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就是品类流行周期越来越短,烘焙品牌的连锁化仍然很低,如果想要长久发展,品牌化发展仍不可避免,对产品创新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