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求“快”的年代。提前在手机下好单的手摇饮,等到了店内,做好的奶茶已恭候多时,插上吸管直接带走,一边逛街一边享用,这是许多年轻人过周末的方式。
与此同时,随着新茶饮的崛起,奶茶甜品化、甜品饮品化等趋势的涌现。曾几何时,约上三两好友,走进一家甜品店,点上一份双皮奶,一份杨枝甘露,小口吃着,优哉游哉谈天说地,这样的场景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与之相应的,是那些曾经随处可见的甜品店品牌正在悄然消失。
一、传统甜品头部品牌陷入增长颓势
最早传出消息的是许留山。2020年起,许留山门店陆续关停,陷入“闭店风波”。香港全部门店在2021年底全线结业,等到2023年5月,许留山的最后一家门店在深圳关上了大门。承载着一代人青春回忆的甜品时代落下帷幕。
巅峰时期曾开出500家门店的满记甜品似乎也陷入了老化诅咒。自2022年5月起,满记开启了与新茶饮品牌合并,更新菜单,增设杯装饮品,打造甜品+茶饮+面包复合型业态等一系列动作。
自2023年6月起,满记开始在部分门店推出“48元随心畅吃”的甜品自助活动,在社交平台掀起不小波澜,许多博主纷纷打卡体验。11月20日,满记甜品发消息称,将增加27家甜品自助门店,截至目前,满记已有超100家甜品自助门店。
更加接地气的台式甜品品牌面对颓势要更加保守。
台式甜品鲜芋仙手握芋泥芋圆两大王炸ACE,吸引一大批糯叽叽和芋头脑袋狂热粉,老牌单品芋圆4号更是屹立不倒的大TOP;
尽管如此,鲜芋仙近年来全国门店数量也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在新茶饮打得火热的一线城市更显乏力。
战略布局上开始转向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发力,品牌出海至日本、越南、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寻找空白市场。
产品更新上走保守的古早路线,在保留了传统内核的基础上,从食材、口味层面出新。
二、甜品潮水退去的背后
新式奶茶崛起,涌现出甜品奶茶化等各种趋势,一些传统的甜品被茶饮品牌吸纳。例如港式甜品的代表杨枝甘露已成为茶饮界的大众单品,如今的新式茶饮被人们视为是传统甜品的替代品。
在内卷成风的茶饮行业,市面上更是有不同品牌对标不同品类的甜品,有擅长做仙草的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有专注港式风味的奶茶品牌——桂桂茶,有主打养生的茶饮店——椿风……
可以说甜品行业正面临外部力量挤压。“外患”是其一,中式甜品也正遭受“内忧”的危机。
首先它具有消费场景的局限性。在短视频都要用2倍速看的快节奏生活里,人们消费时更加看重便捷性和效率,此时就会更倾向于选择一杯随拿随走的奶茶,而不是需要专门坐下来享用的甜品。
此外,吃糖水、吃甜品,并没有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下午或夜里吃甜品的固定习惯。
与之相应的,是房租带给中式甜品行业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场景需求,与奶茶店常见的档口店相比,甜品店面需要更大的空间,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场地租金及相应的人工成本,无疑带给门店更大的经营压力。
高客单价更是让普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及。
除了房租成本,糖水铺子在食材层面上也更讲究(很多网友称自己一直吃的是牛奶布丁样式的双皮奶),商品的单价随着高昂的成本水涨船高,无疑也是对普通消费者设置了消费门槛,吃糖水很难作为日常消费。
中式甜品的产品差异性也很低,主打产品有限,产品更新慢。
茶饮可以在茶底、奶基底、小料间进行排列组合,让产品花样百出。而糖水进行产品创新时,局限性很大(例如日前在茶饮界大火的芭乐元素,如果与双皮奶搭配就显得很违和)。
在健康、低糖的食品趋势下,茶饮品牌从鲜牛乳、鲜果、代糖等原料端精进求变,反而需要大量糖分参与的中式甜品显得有些“落伍”。
产品的同质化,增加了品牌的可复制性。消费者也久而久之产生审美疲劳,毕竟“吃多了总是会腻味”。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中式甜品仍然有着其独特的休闲娱乐和社交属性,锁定目标人群,细分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定位是第一步。
根据品牌定位,中式甜品的破局或不拘泥于单一的消费场景,与茶饮、烘焙、餐饮等热门赛道相融合,打造新型业态。
或强化其休闲娱乐的属性,建立起中式甜品与茶饮间的壁垒。在门店装修、空间布局、产品研发上进行升级,增强产品的打卡价值和消费体验感。
此外,现煮现卖的糖水店,在食安上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对于中式甜品店来说,建立起标准化的门店运营,在提高出餐效率的同时保证餐品质量也是中式甜品破局的重要一环。
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在移动互联网空间中占据话语权和流量高地,品牌也应该转换经营理念——走近年轻人、走进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