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的平静被打破后,作为一个不爱闹腾的黑龙江人,我一直考虑要去个什么地方找回那个小道上铺满厚厚大雪,空气中混杂着炖酸菜味道的平静冬天。
磕着瓜子,我找到了答案:巴盟,大名巴彦淖(nao)尔。它是这盒我专门网购的大瓜子的原产地,是河套平原上小众内蒙古城市,因盛产粮食瓜果叶被称为“美食的源头”。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隐藏的东北。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曾经被内蒙古籍好友“拐”去巴彦淖尔旅行。她说那里有她最喜欢的一道菜,一直想找个东北人试试口味。一路上,沙漠和山丘交相呼应,成片的向日葵对着太阳热烈绽放,悠长的黄河向遥远天际翻滚。虽然困惑为什么非得找个东北人去试菜,但她包吃包住的慷慨,以及诗词里才得以一闻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还是让我心神荡漾。脑海里,我期待的是喝咸奶茶、吃手抓羊肉,但车停下的终点目的地,特色菜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
烩酸菜。
再没想到,距离东北2000公里,黄河之边,沙漠与平原交汇的内蒙古城市,最特色的本地菜竟是东北人尽皆知的烩酸菜?
酸菜还是那个酸菜,只是东北人换成了内蒙人。热爱有增无减的表现之一,是它们赫然醒目地占领街头各大饭馆。太魔幻了,吃到嘴里也是几乎原版人马一个味儿。
“别急哈,明天我再带你去吃铁锅焖面,你再帮我试试味儿。”
烩酸菜很容易拉近东北人与内蒙人的距离。
农业社会的象征性动物——猪,驾着七彩祥云而来,在牛羊肉林立的世界里,酸菜、排骨、五花肉统统变成标志性的金黄色,经验丰富的食客一看就知道那是添加酱油炒制的结果。
为了不辜负“烩”这个字眼,巴盟人邀请土豆、粉条加入其中。所有成员都在脂肪的浸润下以一副油汪汪的面孔示人,它们最喜欢看到人们不经意间将某个配菜送入口中,之后面露喜出望外的表情。
直到有人在饭桌上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专门奔着烩酸菜中的土豆而来,天哪,这简直是配菜至高无上的荣光,同时它也意味着酸菜、排骨、五花肉等主角即将遭遇被人冷落。
与巴盟烩酸菜相比,盐、花椒、大料主导下的东北酸菜白肉反而有了婉约的气质,一碗清清亮亮的酸菜汤,一碟为五花肉单独准备的大蒜酱油。
巴盟烩酸菜被油水打的天下滋味十足,一切蘸料都可退居幕后。尤其它偶尔以肉的斤数点菜,外地人观望菜单时免不了发出唏嘘声。东北大盘子在这一刻找到竞争对手,惺惺相惜之下,大家原本还想再点一些其它菜品,烩酸菜上桌之后紧急叫停。
毫无疑问,烩酸菜让食客们吃了很多很多的米饭。除了感慨“真香”之外,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但这是东北菜之魂在此流连忘返的唯一痕迹吗?不,当你在巴盟品尝到传说中的扒肉条,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天下猪肉一家亲。
巴盟扒肉条就是东北人眼中的扣肉,它跟蒸丸子、蒸羊肉、蒸鸡一起,官方名称叫做“河套硬四盘”。不同于南方扣肉有梅干菜之类的配菜鼎力相助,北方扣肉基本以一块切成片的五花肉独步江湖。
它要经历先煮后炸再与酱油等调料同蒸的复杂工序,焦糖色的起皱猪皮是这一切的最好记录。等到肉里的脂肪举手投降,油腻气息远去,扒肉条用酥酥烂烂的口感昭告天下,它最欣慰的就是看着肥肉恐惧症患者泰然自若地将它们一片片下肚,这无疑是对五花肉厨艺的最高赞美以及对五花肉自身的最大尊重。
巴盟当地人告诉我们,扒肉条是他们过年才会亲自动手做的一道菜。我们也是,只不过在东北,这道菜的庄重感体现在:它是大大小小传统村宴不可或缺的菜品。如果某一天它在桌上离奇失踪,人们多半会对掌勺大师傅发出喋喋不休地声讨。
一种食物以相似的做法、相似的口味出现在另一片相隔较远的土地上,我们确实有一种为同源文化欢呼的兴奋感。但是,随着蒸羊肉上桌,远方的乌拉特大草原发出了悠长的呼麦声,东北人熟悉的扒肉条便迅速回归到“河套硬四盘”的队伍里。
糖麻叶,巴彦淖尔另一个特色美食。看似跟东北毫无关系,倒像是西安麻花麻叶在内蒙的加糖版,但仔细落嘴,还是发现某种微妙的相似。
河套地区作为小麦生长的天堂,优质面粉声名远扬。巴彦淖尔的糖麻叶就是麻花+糖稀的组合,不过口感比麻花更加松软。店家们除了要在和面、醒面上进行功力的比拼,还需要在糖稀上大作文章。很多店家为了省时省力直接选用红糖熬制,但也有店家在这方面别出心裁,制成的糖稀往往让人浮想联翩。
对老一辈东北人来说,这种糖稀是人们熟悉的味道,与甘蔗榨出的红糖不同,它有N只触角触动着几乎逝去的古早记忆。
甜菜,黑土地上的白甜菜在秋收之后伴着风霜而来,人们抓紧时间削去甜菜叶子,将甜菜根放入大锅中熬煮。渣滓滤去后,汁水在搅拌过程中变得粘稠,一罐味道极具辨识度的糖制品收入囊中。此后它与面食打成一片,烙糖饼、蒸糖三角,只要没有人发出异议,本着精打细算过日子原则,它便可以直接略过白糖、红糖滚到碗里来。
尽管它与人们只是“一冬一会”,但还是给许多小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它复杂的甜味让他们越来越难以接受,不知什么从时候开始,白甜菜熬的糖稀彻底消失了。
不知道是年龄原因还是麻花加糖稀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搭配,巴盟这一家的糖麻叶并未让人对白甜菜的糖稀产生抗拒心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长大之后与小时候伤害他的食物和解了,食物变成了亲切的存在。
我还记得旅途最后,我们在阴山脚下吃了最朴素的特色铁锅炖羊肉。大块的羊肉在土豆和大葱中炖得酥烂,缺了东北人熟悉的酱油糖色,这锅滋味彰显得,大概就是羊肉自带的鲜嫩。
当然,东北的灵魂还是在烹饪到一半时杀了我个措手不及:河套平原特色面粉制作的饼子,被烀在了铁锅壁和羊肉表面。锅盖再次盖下的一瞬间,我感慨两个相隔那么远的时空,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才形成了如此相似的形状?
当然,我们也没有忘记打包一些巴彦淖尔大瓜子儿。虽然无法做到一路吃着火锅,哼着歌,但可以逍遥自在地嗑嗑瓜子儿,而且,北京时间晚上7点,这里的天还是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