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星巴克重磅上新的“手摇咖啡”,制作诀窍在哪里?

分类栏目:首页>>石占学院>>热门品类

饮力实验室

开间甜品店

饮品店的新品开始拼工艺了吗?


最近,星巴克新上架的“冰震浓缩”火了。短短8天,小红书已有2000+打卡笔记,最高点赞数3000+。


这个产品最大的特色,是把咖啡做了“雪克”,让产品风味更好了。


具体如何做的?来看饮力实验室本期测评。


一、制作工艺有新变化,星巴克的咖啡开始手摇了


6月14日,星巴克上新“冰震浓缩”,把咖啡的做法都换了。 


从官方推文看,这款产品是“意式浓缩咖啡的新演绎”,有2种口味(海盐焦糖/大溪地香草风情),做法是将浓缩咖啡与冰块混合,放入杯中手摇(shake),随后装杯,倒入燕麦奶出品。


可以看出,冰震浓缩和普通咖啡饮品相比,最大区别在于“手动震摇”:像做奶茶一样将咖啡雪克,通过咖啡师手摇让产品产生泡沫。


到星巴克买了2杯亲测感受:


先看吧台制作过程:


未标题-1.jpg


店员小哥将冰块与糖浆、浓缩咖啡混合后快速手摇,随后倒入杯中添加燕麦奶。


再看产品颜值:


2处渐变分层是产品亮点。一处是饮品顶部的泡沫与燕麦奶混合,形成分层渐变,另一处是底部浓缩咖啡与燕麦奶混合,产生流沙般的渐变。


实际品尝后:


和常规做法的燕麦拿铁相比,能明显感受到泡沫的轻盈,并且这款冰震浓缩的口感、协调感更好,咖啡豆和燕麦奶更融合。


实际上,这种手摇做法,是调酒师常用技法,早期风靡的泡沫红茶也是这样的制作方式。打出泡沫不仅能丰富颜值,还能打造轻盈口感,同时将香气更好逸散出来。


也让消费者颇感新奇,在社交平台上,这种制作方式有不少关于口感的好评。许多网友表示,这款咖啡让人“一口喝到夏天”。


仅将“混合”改为“手摇”,就能达到新风味新颜值?具体操作流程,我们做了实际测评。


未标题-1.jpg


二、实际测评:手摇速度是关键,糖浆也很重要


参考门店吧台出品流程,萃取咖啡液后混合冰块和糖浆,一杯和门店相似度高达95%的“冰震浓缩”诞生了。


实测中发现,要想做出星巴克同款口感和颜值效果:“手摇”是关键因素,且对“速度”和“力度”要求极高。


速度


雪克速度太慢,咖啡液中的冰块会融化。不仅出品效果不好,由于手摇泡沫容易消散,就连拍照也得“争分夺秒”。


力度


制作过程中注意到,泡沫的丰盈度决定出杯效果,而丰盈度与雪克力度密不可分。力度过轻、雪克速度过慢,都会导致泡沫变少,从视觉上看“不满杯”。


除此之外,糖浆也很关键。


分别雪克了含糖浆/不含糖浆的浓缩咖啡,发现加入糖浆的浓缩咖啡更容易起泡,并且泡沫细腻,消泡时间明显减缓;未加入糖浆的浓缩咖啡大气泡明显,放置1分钟,泡沫几乎减少50%。


掌握以上要点,整个产品的风味就把握住了。


但是,这种新的做咖啡方式,要跟着做吗,同行都是怎么看的?来看供应商、品牌研发、独立咖啡主理人的多角度看法。


三、研发顾问团观点:产品核心是摇出来的泡沫


采访6位业内人士,都有一致观点:冰震浓缩的核心是雪克后产生的泡沫。


原因在于,手摇能让原料混合更加均匀,口感更协调,产生的泡沫能更好逸散香气,增加颜值。


佐敦道的研发总监黄鹏认为:


冰震浓缩的逻辑就是用奶茶的方式做咖啡,对于卖咖啡的茶饮品牌来说,这种制作流程更友好。


毕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雪克杯,是茶饮店的必备品,雪克过程也很短暂,不会影响连锁店出品的速度和流程。


在选择咖啡豆上,不建议以“精品咖啡的逻辑选择豆子”,而是根据产品需体现的特质,去选择更容易手摇出泡沫的豆子。


上海巨匠咖啡的创始人王君有相似看法:


打发泡沫的关键在于咖啡豆中的油脂含量,和打发奶盖的原理类似,油脂越丰富,泡沫越容易被打发。通常来讲,深烘咖啡豆就含有更丰富的油脂。


圆真真的研发荆桦认为:


这种制作方式也能用在茶饮中,早在唐、宋,就有“点茶”出现(简单来说,就是将茶水搅打成泡沫后,在茶面上作画。),这与冰震浓缩的概念类似。


在野咖啡的主理人介绍:


在咖啡中,冰摇这一概念并不新奇,但星巴克将其赋予新的概念,让产品的传播力提升,更容易破圈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泡沫是摇出来的,并非添加额外物质,这让饮品更自然健康的同时,也导致了泡沫消散极快,对外卖不够友好。


结语:


总体来说,制作这款饮品,有2个小Tips注意:


1、泡沫的定量难以控制,店员需对泡沫的丰盈度有标准和意识;


2、由于泡沫易消散,不建议上外卖平台。


具体操作技巧:


物料推荐:优选香气浓郁、油脂丰富的深烘焙咖啡豆;


出品要求:手摇速度快、力度适中;


适用场景:独立小店、大型连锁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