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价格真的是越来越贵了,这或许是当下很多消费者的想法。
一个面包动辄二三十元,一个可颂38元,一个贝果甚至可以卖到50元,价格甚至高过一线城市一顿快餐。今年5月上海新开的高端烘焙品牌,银座仁志川,一条800g吐司售价更是高达98元。
一、面包,逐渐让人高攀不起
近日,一则#面包为什么越来越贵#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过8000w,引发了超2000人进行相关讨论。
不少人都表示,月薪1万已经买不起面包了。“基本看不到10元以下的,动辄20元起。”“早餐吃了两个小破面包,花了我30元。”
一个上海消费者更是在网上吐槽,“在路上逛街看到一家装修很好的面包店,就想进去看看能不能买点,结果进去一看到里面的价格标签就被吓住了,一个小小的贝果价格几十元,火龙果吐司直接标价四十几元,简直贵到离谱。”
不止一线城市,一些小城市的面包也贵得离谱。
一个平江的网友在小红书上表示,自己去在平江逛个面包节,一不小心就花了300元。一个抹茶司康18元,一个可颂20元,一个贝果14元,基本没有少于10块钱的面包产品,价格与上海、深圳这样的地方几乎没多大区别。
就连连锁面包品牌,也显而易见涨价了。
据相关媒体报道,有网友晒出好利来的经典肉松卷,五月份时单价为12元,现在已经涨价到15元;另一款产品黑椒热狗,单价由15元提高至18元,现在又再次提高到25元。
官方数据也显示了这种涨价现象。据智研咨询发布了《2023-2029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烘焙食品零售均价整体呈上升的趋势。
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烘焙食品零售均价在32.13元/千克左右,同比增长1.3%,较2015年增加4.57元/千克。
为何会出现这种面包烘焙店集体涨价的事情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上涨
这种成本层面的上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面包是典型的碳水制品,基础食材包括面粉、黄油、糖。
而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0月份发布数据显示,这几样原材料的确不同程度涨价了。特别是糖与黄油,2022年2月,白糖现货价格还不到5400元/吨,如今已经涨到了6700元/吨。
黄油价格更是飙升,原先10公斤600元,现在进货价就1200元。如果在面包里面再加入一些高级食材,比如黑松露等,成本价格就更贵了。
但另一方面,房租以及人力成本更占大头。特别是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租价格昂贵。而且,“上海一个普通面包师岗位就可以开到七八千薪资。”
相比而言,原材料成本占比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大概也就在25%左右。
2、网红面包品牌的内卷冲击
近十年左右,面包烘焙赛道可谓是网红品牌频出。
前期涌现了原麦山丘,面包新语、牛角村、好利来等初代网红品牌,近几年更是诞生了银座仁志川、纽约贝果博物馆、Dikka Bakery等超级排队网红。
而这些网红品牌的涌现,更是对整个面包品类都造成了深远影响。“网红品牌将整个面包烘焙产品的价格天花板推上去了。”一个匿名面包店老板说道。
“以前大家还会悠着点,毕竟面包本身就是饱腹食品。但随着网红品牌们不断将面包往菜品式方向创新,价格也越卖越高,大家也忍不住开始模仿了。
整个面包赛道也变得越来越怪,产品也越来越网红化,加点奶酪加点价格,加上点水果干又加点价格,东西越加越多,自然价格也就越来越贵。”
二、即便越卖越贵,面包依然备受追捧
按道理而言,在这个消费降级,年轻人都开始反向消费的时代,价格刺客应该很难让消费者接受。
典型代表就是钟薛高,这个曾经的网红雪糕品牌如今已落得惨淡收场的结局。近期“身价涨10倍”的新中式馒头热潮,也同样沉寂了下去。
但奇怪的是,面对面包身价的水涨船高,消费者却依然追捧非常。
近几个月,深圳、广州、杭州、福州、成都、南京等城市相继举办了大型面包节,且基本每个面包节现场都人山人海,工作日也不例外。
甚至有些面包摊子,开集两个小时,1000多个面包就卖完了。一旦去晚了,你就只能看到一个写着“售罄”或“SOLD OUT”字样的牌子。
而且,根据有意思报告,消费20元-30元和消费30元-50元面包的人群占比不低,仅次于10元-20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5.2%和22.2%。
且每周面包消费2-5次的受访者占比达到22.5%,而每周面包消费1次的受访者占比达到27.1%,加起来已经超过一半。
很显然,虽然面包的价格贵了,但消费者依然非常追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消费降级效应在面包上失灵了?当然不是。
1、经济下行中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在经济上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每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口红”就会畅销。当然,这里的口红,并不单单指真的口红,还有一些其他价格相对不贵的“轻奢之物”。
消费者之所以这样,很多时候是一种补偿心理。当下的贵价面包,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就是年轻人的新“口红”。
正如当初网红品牌原麦山丘创始人所言,“我买不起最好的车,最好的房,但是我依然可以吃最好的面包……经济上行或下行时都不受影响。”
而且,Z世代本身就是崇尚悦已型消费者,该省省该花花该花花,面包这种小贵又能负担起的消费,反而年轻人可以每隔段时间就“奢侈一把”的选择。
当然,因为很多面包如碱水面包、全麦面包都有“低糖低脂”优势,健康追求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选购面包的关键。
2、面包被赋予多重光环
面包是一种西方人的主食,对中国人而言是舶来品,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了面包品类的核心溢价。
按道理而言,随着面包品类在全国的普及,和当下的汉堡、披萨一样,面包溢价导致的品类光环会逐步消失,进而成为中国另一种类型的包子、馒头。
但原麦山丘、好利来等网红面包品牌的出现,将面包品类引入了另一个方向,高端化、精致化、网红化。
而随着Dikka Bakery、银座仁志川等高颜值网红品牌,对面包的艺术化展览呈现、及手作匠人价值的宣传,更是进一步强化了面包品类的高端光环。
这就导致面包愈发脱离食物本身的“充饥”和“解馋”属性,甚至成为了一种群体标榜自己的“社交货币”。打卡拍照,分享晒图,精致生活一气呵成。
毕竟,在当下这个经济下行时代,能买得起这些动辄上百的网红面包且还能自得其乐拍照的人,本身就代表着低成本的“有闲有钱”。
格调上来了,价格上来了,消费者反而更爱买了。
由此可见,面包贵的从来不是面包本身,而是品类身上的“高附加值”。
三、面包品牌除了涨价还有其他出路吗?
既然如此,是不是意味着面包品牌最好出路就是走高端化?
答案,当然不是。
事实上,这几年大部分主打高端的网红烘焙品牌下场都不怎么好。原麦山丘当下门店只剩33家,Dikka Bakery直接倒闭了;
一条吐司炒至300元,从预售到开卖就刷足了存在感的银座仁志川,如今也不再排队;类似的还有网红瑞士卷Roll'ING。
“今年很多上海的网红烘焙品牌甚至都没有挺过半年。”餐饮O2O罗华山说道,“网红品牌看着层出不穷,但是开完又关,洗牌速度非常快。”
而且,有媒体统计,今年仅上半年“凉”了的烘焙品牌就有克莉丝汀、虎头局、昂司蛋糕、牛角村等,几乎占餐饮行业“阵亡”品牌名单的一大半。
由此可见,虽然当下中国消费者对面包依然没有祛魅,产品溢价严重,但这个品类本质上依然是刚需品类,价格不能只有上行,还应该有往下走的主流,这样品类才能应对更多场景需求,生长出更扎实的根基。
近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业潮,2元面包店,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简陋至极的门店装修,既没有品牌也没有logo,就简简单单的“2元面包店”几个大字。面包直接堆放在篮子内,价格只在2元-2.5元左右,还能选芋泥、麻薯和奶酪等不同馅料,现烤现做,低糖低脂,将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当然,除了1.0版本之外,这个模式还出现了2.0迭代版本。甚至已诞生了几个小品牌,例如“苏昧2元面包”,目前就开出了7家。这些规模化门店虽然同样很小,但已做了简单装修,在产品SKU上也做了更丰富拓展。
虽然基于成本的限制,2元面包店模式,盈利能力有限。甚至从长远来看,这个模式风口一旦过去,能否继续发展下去也是问题。
不过,这种极致小店+简单场景+极致性价比产品的思路打法,对于当下很多困于高价的烘焙品类从业者而言,也是不错的启发。